了解云南奶业的窗口;为建设现代奶业提供政策、标准、技术、咨信支撑。
您当前位置:期刊首页 > 在线投稿
  • 刊期
    • 关于规模化奶牛场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我国奶牛业生产方式正处在转型过程中,奶牛饲养正由传统分散饲养向现代化规模养殖转变,这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奶牛业生产竞争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奶业生产规模化是促进奶牛业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奶牛业生产效率,保障乳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奶业生产规模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支撑条件和整合的生产要素也是多样的,特别是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需要实事求是地遵循市场规律和奶牛业产业发展规律,尊重产业内各类生产主体的意见和诉求,再加以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在规模奶牛场建设过程中,需在规模奶牛场规划建设、生产牛群管理和奶业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
          1 依据资源状况确定建设的适度规模
          奶业生产规模化的目的是整合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益和效率,提高产业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规模化不是生产规模的简单聚合叠加,而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奶业生产规模化建设的核心是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规模化经营管理的一个条件。所以确定生产规模要实事求是,坚持合理投资和适度规模的建设模式。
          1.1 确定建设规模的依据
           奶牛业生产没有特定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模式,影响奶牛场建设规模大小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投资人的意愿;二是可以利用的资源的多少,包括建设用地的大小,可以利用的投资规模,现有牛群的基础和来源情况,饲料饲草供应情况,水电供应能力,劳动力资源和技术管理能力等;三是要考虑当地奶牛业发展的环境,要结合当地政府和企业实施的鼓励政策和措施;此外考虑乳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即产业的可持续性。
          1.2 不同建设条件的适度规模和建设模式
           传统的奶牛业散养地区实施人畜分离和奶业生产资源整合,奶牛场建设规模不宜过大,要与其牛群存量、投资能力和技术能力等相适应,建设规模在100-200头为宜,鼓励原有小规模牧场的扩大建设。这些地区建设模式以实用为主,核心是实现一元化经营,把企业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技术和生产设施结合到生产中,不能把分散农户的简单聚合叠加认同为规模化。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新建奶牛场因其投资能力较强,有较完善的建设方案,牛群来源以整体购买引进为主,其建设规模可以更大,在300-500头为宜,但在具体建设上也可以分期实施,避免基础建设投资比例过大。
           奶业生产的规模化建设要遵循适度原则,在经济分析上要可行,奶业生产是高投入低回报率的产业,投资回收周期长。新建一个规模奶牛场,要把握牛群购买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动资金的合理比例。奶牛场管理者技术能力要与建设规模和经营模式相适应,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瓶颈。
           2 关于奶牛场的选址和场区建设布局
          2.1奶牛场选址要考虑安全性和便利性。奶牛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其他牧场,奶牛场与居民区的距离1000米以上为宜。建设场址要选择交通便利,有充足的水电供应条件,既有利于防疫又可以减少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奶牛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坡度较小,有较好排水条件的地方,切忌选低洼地建场。
          2.2 奶牛场建设前应做好布局设计。科学安排各类建设设施的相对位置关系,奶牛场一般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四个区的规划是否合理,各区建筑物布局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奶牛场的建设投资、管理成本和劳动生产效率。基础建设的主要设施包括牛舍、挤奶厅、青贮窖、粪污处理场地及道路等设施。特别应该重视的是成年牛舍和榨乳厅的关系,这是奶牛场的生产核心,直接影响奶牛健康和奶牛榨乳效率,我省属于高寒地区,二者位置关系要紧凑,最好用室内防滑通道相互连接;合理设计挤奶通道和挤奶厅出口的宽度,这样可以减少奶牛往返榨乳厅的通行时间,尽可能缩短奶牛离开饲料和饮水区的时间,这样可以减小奶牛在挤奶过程中的应激。
          3 注重牛舍等基础设施的使用功能
         3.1 牛舍等设施建设应注重使用性能,避免过度投资。牛舍内的地面一般要高于舍外地面30-50CM,有利于牛舍排水保持干燥;散栏式牛舍舍内地面硬化是奶牛生产管理的需要,而奶牛喜欢更软质干燥地面,奶牛休息区要保持干燥软化;牛舍外运动场地面要中间略高四周略低,有利于排水;青贮、粗饲料和饲料加工等设施应相邻建设,中小型奶牛场用固定式TMR设备更经济适用;牛舍和场区内道路建设应考虑大型机械的通行需要。
          在寒冷地区牛舍必须注重通风和采光,奶牛喜欢明亮的环境,在高寒地区建设封闭式牛舍更应重视采光,牛舍顶棚可以均匀设置采光带,或采用钟楼式屋顶,设置量可占顶棚面积的20-25%。牛舍要设置充足的通风口,保证通风散湿排出氨气、甲烷等气体,潮湿比寒冷对奶牛的伤害更大。牛床一定要用松软干燥的材料,稻草碎段、木屑和沙都可以,实验表明牛床舒适可以减少肢蹄病、乳房炎的发生,让奶牛增加产奶5%左右。
          大型牛舍顶棚面积大,空间跨度大,在设计上要考虑抗风阻和抗雪压,防止出现垮塌等意外事故。在寒冷地区建设大型牛舍建议采用对拉门,卷帘门更易受门内侧结冰而影响使用;建设充足有效的饮水设施,在冬季让奶牛饮用温水;牛舍内照明要均匀充足,有利于舍内管理操作和牛的健康,建议采用防水防潮灯。
          3.2 榨乳厅配套设施。榨乳厅是奶牛场生产的核心设施,要具备冲水清洁条件和排污线路;冬季有良好的取暖条件,榨乳厅的取暖方式既可以采用暖气供热,也可以采用地炕取暖方式,在榨乳厅地面下建设加热通道,利用加工过的干牛粪或水稻壳等作燃料,可以长期稳定取暖供热,简便易行又节约资金,这个模式在我省部分地区已经有成功实例。
          4 完善奶牛场防疫设施,严格实施牛群检疫工作
         4.1 奶牛场的防疫工作非常重要,是整个生产安全运行的保证。一是要建设完善的防疫设施,包括人的消毒防疫通道和车辆的消毒通道,有效的粪污处理设施;二是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所有进出场区的人员和货物都必须遵守防疫制度。三是树立防疫意识长期遵守,奶牛场在防疫上要实施一元化管理,绝不可分散管理各行其是,多元管理的小区模式防疫风险会成倍加大。
           4.2 坚持做好牛群的检疫工作,保证牛群总体健康。一是把好进牛关,牛场建设完成后开始进牛,无论是自己的原有牛群,本地附近养牛户的牛群,还是从外地购入的牛群,都要经过严格检疫,确认健康后进入场区;二是实施牛群定期检疫,即对现有牛群实施每年春秋两次检疫;三是按照畜牧兽医部门的防疫安排,按要求注射相应的疫苗,对牛群实施保护。规模奶牛场一旦发生疫病,很难再次彻底清除,造成的经济损失会很大。
          5 制定牛群管理和育种规划,提高生产效率
          规模奶牛场的牛群管理对其经营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牛群管理主要包括牛群档案建立、奶牛质量鉴定、牛群繁殖和遗传改进。
         5.1奶牛的选择和鉴定。奶牛群是奶业生产的核心资源,奶牛场引进选购奶牛时,无论是成牛、育成牛还是犊牛在选择和鉴定上都是不可忽视的。在有资料和记录详细的奶牛场,选择的准确性可能更可靠;如无资料就要凭经验选择判断,总的来说对奶牛的选择和鉴定主要依据生产性能、体质、外貌、体重、血统和后裔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对于规模牧场从国外引进生产群体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当前从国外引进奶牛在检疫和价格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5.2  开展实施牛群登记。就是建立牛群系谱档案,这是大群体奶牛防止近亲交配、开展牛群育种和提高生产性能的基础工作,但目前省内奶牛场牛群登记普遍缺失不完善;畜牧部门早已经开发出了规范的奶牛品种登记软件和奶牛标准系谱供牛场使用,奶牛场实施奶牛登记也是采用和实施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的基本平台。
         5.3持续实施奶牛选配计划。每头奶牛的遗传优势和缺陷各不相同,要快速改良牛群,形成生产性能和健康性状好的后代牛群,就需要实施牛群选配计划,即每头母牛在繁殖配种时挑选最具改良优势性状的与配公牛,而不是一味使用排名好的公牛,经过选配形成优势互补,以生产优质后代群体。目前国内外的大部分服役公牛资料都很容易获得,所以在了解自有生产母牛遗传性状的基础上,切实实施选种选配是容易实现的。
          5.4重点实施繁殖管理和分段饲养管理。奶牛繁殖效率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第一要素,奶牛只有高效的繁殖才有高效的产奶。目前影响奶牛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繁殖效率低,即母牛受营养和繁殖疾病及人工授精技术等因素影响,导致受胎率和繁殖率低,母牛空怀期长产犊间隔期延长,直接影响了养牛的经济效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改善奶牛营养状况、防止和治疗繁殖疾病、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等。目前在我省部分奶牛县份,奶牛的总繁殖效率在70%左右,这方面的提高潜力很大,如果奶牛总繁殖效率能提高8%,全省就相当于每年多养产奶牛8万头,每年可增加产奶40万吨。对于生产牛群实施分段管理,实施不同群体的分群均一化管理,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6 奶牛场经营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6.1培养奶牛场场长。经营规模奶牛场完全不同于分散的奶牛户,奶牛场是一个企业主体,要有企业管理的基本常识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理念,培养奶牛场场长是奶业规模化的当务之急,中小型奶牛场管理人员宜本地化。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既要聘任部分成熟的管理人员,更主要的是本地的管理人员的培养锻炼,并最终实现管理人员本地化。在奶牛业生产规模化建设的重点地区,建设管理成熟的示范奶牛场是培训大量管理人员的有效办法。
          6.2培养奶牛场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奶牛场技术人员包括奶牛育种技术员、人工授精技术员、兽医和营养管理技术员;此外还应包括奶牛场的财务人员、机械榨乳操作人员、TMR操作人员。这些相关人员的培养和培训至关重要,要在短时间内建成和投产一大批规模牧场,主管部门应先期组织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7 完善建设并应用奶牛业规模化的相关保障体系
          由分散饲养过渡到规模化的牧场是奶牛业生产方式的生产革命, 2012年我省奶业主产区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30%左右,预计2015年将达到50%左右,如此快的规模化进程需要相适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以保障体系的高效率促进产业高效率,推动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7.1规模奶牛场应尽快加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体系。这项技术服务体系在我省已经实施7年,目前在哈尔滨市和大庆市都建有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该体系的服务是公益性的免费服务,通过定期(每月一次)测定产奶母牛的鲜奶样品(每份50ML),反馈出每头奶牛的营养状况、健康水平和对比分析报告,奶牛场据此报告采取相应管理和治疗措施,以充分发挥每头牛的生产力,最大限度提高牛场经济效益。该项技术服务体系对提高奶牛单产的作用是全方位的,近十年来美国在单产水平已经超过9吨的较高基础上,因为全面实施此项管理体系,全国奶牛平均单产提高到了10吨。
          截止2012年省内60%的大型规模牧场已经加入该工作体系,参加测定三年以上的奶牛场奶牛单产平均提高17%,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2%。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在奶牛业生产集中地区,可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县级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使该体系的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7.2在部分地区探索实施鲜奶质量的第三方检测。即在乳品企业和奶牛场之间建立公正的第三方鲜奶质量检测机构,这是奶牛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国内部分地区也在逐步推行。按照该机构的检测结果为鲜奶定价,以保障收售双方的利益。
          7.3推动乳品企业健康发展,强化乳制品产地标识。我省生态环境优良,产地质量优势突出;让我省的美丽草原、碧水蓝天的生态优势融在产品中,促进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 
          7.4奶牛业主产地区建立奶牛场建设管理的交流总结平台。支持成立奶牛场协会,让经营者总结成功经验,互相解决实际问题,让实践中的创新成果得到尽快的推广应用。
           奶牛业生产的规模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奶业生产国际化竞争及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所以在符合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奶业生产规模化是具有前瞻性的,是淘汰落后生产资源,提高产业生产效率的切入点,必将对我省奶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 (浏览次数:915 发布日期:2014/10/15 18:21:48 打印)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25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63649220 传真:0871-6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