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14年第33期新奶业周刊
针对中国奶业目前的混乱局面,中国农科院、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建议实施“优质乳工程”,这是解决奶业发展难题的战略举措。
“优质乳工程”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并依法运用和监管;二是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以保障优质原料奶的稳定生产、供给;三是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随意改变工艺的乱象,确保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优质乳制品。
优质乳包括优质原料奶和优质加工乳制品两个方面,没有优质的原料奶就没有优质的乳制品。优质原料奶的核心指标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国际上,原料奶达到优质的基本参数是乳脂率不低于3.2%,乳蛋白率不低于3.0%,体细胞数不超过75万个/ml,菌落总数不超过10万/ml。
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首先原料奶应该按照质量标准分级和定价,加工企业分级收购,分类贮存加工,加工后的乳制品要明确标识所用原料奶的质量等级,共消费者选择。按照我国奶牛生产实际情况,建议原料奶按如下标准分为特优级、优级、优良级和合格级4个等级:
我国原料奶质量等级分类参数建议(奶牛场测定)

8月16日,第三节海峡两岸巴氏奶发展论坛上,王加启老师因出国未能出席本届论坛,委托他的学生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养东博士参会并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