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云南奶业的窗口;为建设现代奶业提供政策、标准、技术、咨信支撑。
您当前位置:期刊首页 > 在线投稿
  • 刊期
    • 2022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3年展望

      奶牛体系

      摘  要2022年,中国原料奶产出增长,乳制品进口大幅下降,奶源自给率实现近7年来的首次回升,但是在消费需求萎缩、饲料价格攀升的情况下,也面临原料奶价格下行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双向挤压困境。综合判断,2023年乳制品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势头,原料奶产量与价格都稳中略增,奶牛养殖成本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乳制品进口将恢复小幅增长。双向挤压困境有短期和长期2个方面成因,2023年既要做好对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和短期困境的应对,也要继续推动粮饲结构调整,破解饲料粮长期供给不足的短板。另外,还要做好对新西兰禁止活牛海运出口的应对。

      关键词:奶牛;产业;经济形势;回顾;展望



      2022年中国奶业经济基本情况

      2022年,中国奶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消费出现萎缩并导致奶源阶段过剩和原料奶价格下行,同时饲料价格与原料奶生产成本上涨,在价格下行与成本上涨双向挤压下奶牛养殖业面临突出困难。

      1.1 国内原料奶产量增长,阶段性过剩导致价格下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牛奶产量3 932万t,同比增长6.8%(见图1)。按此增幅和2021年全年奶类总产量,2022年奶类总产量预计将达到4 030万t,首次超过4 000万t。但由于疫情反复等因素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2022年原料奶供给出现阶段性过剩并驱动原料奶价格下行。往年原料奶价格通常在年初下降并在年中触底后回升,但2022年原料奶价格呈持续下降态势。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12月末全国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4.12元/kg,与年初相比下降3.1%,全年均价4.16元/kg,同比也下降3.1%。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数据,辐射牧场12月原料奶销售均价为4.20元/kg,与年初相比下降2.3%,全年均价与2021年基本持平。

      image.png

      图1 国内原料奶产量与价格变化情况

      1.2 饲料价格高涨,驱动成本上升

      2022年,饲料投入品价格延续前2年的增长势头继续上涨(见图2)。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12月末玉米全国均价为3.05元/kg,与年初相比增长5.9%,全年均价同比增长1.5%;12月末豆粕全国均价为5.07元/kg,与年初相比大幅增长33.4%,全年均价同比大幅增长23.6%。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奶业主产省饲料粮价格都低于非主产省,这也是主产省相对于非主产省的养殖优势。但是,2022年奶业主产省饲料粮价格,特别是玉米价格上升更快,主产省的饲料成本优势基本消除。2022年1月,主产省玉米均价2 620元/t,较非主产省均价少162.2元/t,低了6.1%。至12月,主产省玉米均价升至2 853元/t,增长了8.9%,与非主产省均价的差额缩小至11.7元/t,仅比非主产省低0.4%。豆粕价格在主产省与非主产省之间的差距小于玉米,总体上是主产省略低于非主产省,2022年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甚至部分月份主产省的价格高于非主产省。饲料价格进一步上升也推动原料奶生产成本上涨。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数据,截至12月,辐射牧场的原料奶平均生产成本为3.92元/kg,同比增长4.8%;原料奶全年平均生产成本3.82元/kg,同比增长5.5%。

      image.png

      图2 饲料粮价格及原料奶生产成本变化

      1.3 价格下行与成本上涨双向挤压下奶牛养殖业面临突出困难

      2022年,原料奶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简称“价格成本比”)以及原料奶价格与饲料价格的比值(简称“奶饲比”)都大幅下降(见图3)。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数据,2022年1月,辐射牧场原料奶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为1.20,略低于2021年的1.21,至6月份降至0.95,并一直到10月份都低于1,不仅大幅低于2021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而且是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水平,养殖存在较大亏损。11月份,随着奶价略有回升,奶价成本比也回升至1.03,12月份进一步升至1.08,但仍低于2021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奶牛养殖依然面临困难。从奶饲比来看,2022年1月初中国奶饲比为1.35,之后持续下降,到11月降至1.09,这是近10年的最低水平,之后略有回升,但是至12月底也仅有1.13。

      image.png

      图3 国内奶价成本比与国内外奶饲比变化

      1.4 乳制品需求萎缩,价格普遍下降

      如果不考虑库存因素按表观消费量计算,2022年奶类总消费量约6 066万t,同比减少约1.2%。由于原料奶产出增长、乳制品消费下降,全年喷粉的库存量也有较大增长。如果按照喷粉的原料奶有150万t的行业判断,全年奶类实际总消费量约5 910万t,同比减少约3.7%。需求下降也体现在价格上。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22年鲜奶终端零售价格经历了反复升降的波动变化(见图4):在1月初至2月中旬,鲜奶零售均价持续上升,从12.92元/kg升至13.04元/kg;在2月中旬至9月初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在降至12.97元/kg后又回升至13.05元/kg;自9月份之后出现持续快速下降,至12月底降至12.84元/kg,比当年最高价格低1.6%,比年初价格低0.6%。

      image.png

      图4 牛奶零售价格变化情况

      2022年,监测超市销售的常温牛奶、冷鲜鲜奶和婴配粉的价格水平都出现明显下降(见图5),反映了消费萎缩的影响。具体来说,所有常温牛奶全年均价为21.5元/kg,中位价格为20.5元/kg,分别同比下降14.6%和6.1%。冷藏鲜奶全年均价和中位价格分别为27.1元/kg和24.2元/kg,分别同比下降13.6%和20.8%,价格降幅高于常温牛奶,但是价格水平仍高于后者。婴配粉全年均价和中位价格分别为365.4元/kg和383.8元/kg,分别同比下降21.0%和10.8%。由于各类乳制品通常都有少数价格较高的高端产品和特色乳制品,导致单价在统计上呈右偏分布,因此中位价格能更好地反映整体价格水平和变化。另外,酸奶价格水平有小幅增长,其他奶粉的均价和中位价格升降不一,奶油奶酪价格水平有明显增长。奶油奶酪全年均价和中位价格分别为210.5元/kg和178.0元/kg,分别同比下降8.8%和11.2%。这个变化主要反映了乳制品消费结构变动过程中奶油奶酪需求增长的驱动作用。

      image.png

      图5 监测超市各类乳制品均价变化

      线上购买已成为乳制品消费的重要渠道。根据监测超市数据,在各类乳制品中液态奶线上销量与线上销售额占总销量与总销售额的比重最高,酸奶与奶油奶酪稍低,婴配粉线上销售比例最低(见图6)。2022年,常温牛奶线上销售量占到总销量的10.5%,冷藏鲜奶则达到12.8%,酸奶与奶油奶酪分别为8.4%和8.7%,婴配粉仅2.0%。

      image.png

      图6 监测超市各类乳制品线上销售占比

      1.5 乳制品进口大幅下降,进口价格显著上升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39.9万t,同比减少16.3%,这是自2015年以来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见表1)。其中,进口干乳制品239.8万t,同比减少13.3%;进口液态奶100.1万t,同比减少22.8%,这也是液态奶进口量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分品类来看,除黄油、婴配粉、乳糖和乳蛋白进口量有所上升外,其他乳制品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鲜奶和炼乳进口量的降幅都超过20%,大包粉、乳酪、乳清粉进口量降幅也较大,分别减少了18.8%、17.4%和16.2%。全年净进口乳制品折原料奶的总量为2 032.8万t,同比减少了13.9%。在折原料奶的净进口量中,液态奶占4.8%,同比减少了0.6个百分点,该比重是自2018年来首次下降。

      表1 2022年乳制品进口情况

      image.png

      2022年,所有乳制品平均进口单价为4 153.0美元/t,同比上涨了20.6%(见图6)。而且各类乳制品的进口单价都有一定上升,其中:乳蛋白增幅最大,上涨了41.6%,黄油进口单价增长了27.7%,增幅仅次于乳蛋白。进口单价上升主要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偏紧、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进口单价上涨也大幅缩小了国内外奶业竞争力的差距。2022年,进口大包粉折原料奶的均价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1月份为3.12元/kg,9月份增至4.07元/kg,与年初相比增长了30.4%,而且也达到了迄今最高的价格;之后价格趋于下降,12月降至3.63元/kg,与最高点相比下降了10.8%,但与年初相比仍上升了16.3%。随着进口大包粉折原料奶单价变化,国内原料奶价格与其比价也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2022年1月,国内原料奶收购价与进口大包粉折原料奶单价之比为1.37,9月降至1.02,基本持平,也就是说通过进口大包粉替代国内奶源在经济上没有任何优势。至12月,该比值回升至1.14,但仍比年初低0.23,国内外奶业竞争力差距仍处于较低水平。除了国内需求下降因素,竞争力差距的缩小也是2022年乳制品进口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image.png

      图7 进口大包粉折原料奶价格及与国内原料奶价格比变化

      分进口来源地看,折原料奶后,2022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43.2%来自新西兰,其次是美国,占18.1%,荷兰居第3位,占7.7%(见图8)。按进口额来看,2022年进口总额的46.3%来自新西兰,荷兰居第2位,占到16.5%,澳大利亚居第3位,占6.8%。按原料奶量,各来源地进口量占比与2021年相比,荷兰增幅最大,上升了3.9个百分点,其次是美国,上升了2.2个百分点,其他占比增长国家(地区)的增幅都较小。2022年,土耳其在中国各进口来源中的占比降幅最大,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东欧国家、德国的占比继续下降,其中,波兰下降了1.1个百分点,德国下降了1.0个百分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下降了0.6个和0.3个百分点。

      image.png

      图8 进口来源分布变动

      1.6 奶源自给率实现近7年的首次回升

      由于产出增长、进口下降,按表观消费量计算的2022年我国奶源自给率实现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回升,达到66.5%,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见图9)。自给率上升一方面是由于需求萎缩抑制了进口增长,另一方面是“内松外紧”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外奶业竞争力的缩小,进口奶源对国内奶源的替代能力下降。

      image.png

      图9 2000-2022年中国奶源自给率变化


      全球奶业经济形势

      2.1 全球原料奶生产与收购价格

      以美国、欧盟27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白俄罗斯、土耳其为代表,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奶业主要生产国的原料奶总产量连续下降(见图10)。2022年1月,主要生产国12个月(即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累计总产量达到35 530万t,同比增长了0.45%。当月,主要生产国的总产量为2 928.1万t,同比减少1.43%。至2022年6月,主要生产国月度总产量连续10个月下降。自2022年7月开始,主要生产国的总产量再次回到增长轨道,截至2022年10月,主要生产国当月总产量同比增长0.49%,但是12个月累计总产量同比仍减少0.51%。

      分区域来看,在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产量下降周期中,欧盟、新西兰、英国、美国等都经历了下降,但俄罗斯自2021年9月以来持续增长。在原料奶价格上涨的驱动下,欧盟27国和美国的月度总产量都自2022年7月恢复同比增长,2022年全年美国原料奶总产量同比增长0.16%,1—11月欧盟27国总产量同比减少0.13%。但是,新西兰原料奶产量还在下降,截至2022年12月新西兰月度总产量已连续17个月同比减少,2022年新西兰原料奶总产量同比减少3.81%。

      image.png

      图10 全球奶业主要生产国家原料奶总产量变化

      由于供需偏紧和成本上涨,2022年主要国家原料奶价格总体都有较大上涨(见图11)。2022年1—12月,美国原料奶均价从3.39元/kg增长到3.80元/kg,上升了12.05%,当年最高月度价格达到4.07元/kg,全年均价3.79元/kg,同比大幅上升43.62%;阿根廷原料奶价格从2.13元/kg升至2.61元/kg,增长了22.39%,全年均价为2.48元/kg,同比增长了25.39%;1—11月,欧盟27国均价从3.01元/kg增长到4.22元/kg,增长了42.02%,均价3.48/kg,同比增长24.76%。但是,2022年新西兰原料奶年度整体价格水平较2021年有所上升,但处于下降通道。1—11月,新西兰原料奶价格从3.14元/kg降至2.96元/kg,下降了2.00%,均价为3.02元/kg,同比增长9.11%。

      image.png

      图11 2018年以来奶业主要生产国原料奶收购价格

      2.2 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

      在成本上涨和原料奶供需紧张等因素的驱动下,2022年全球乳制品价格总体趋涨,下半年随着供需紧张关系缓解,乳制品价格转为下降(见图12)。根据FAO数据,2022年1—6月,全球乳制品价格指数延续近2年的增长趋势,从132.63增至150.18,并在之后转至下降通道。截至12月,全球乳制品价格指数从高点降至139.11,略高于年初的水平。全年乳制品价格指数均值142.46,比2021年全年平均价格指数高23.35个点。谷物、肉类价格与乳制品一样,也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大幅增长,且目前都转入下降通道,表明此轮畜产品价格的上升较大程度上是成本驱动,即谷物价格上涨通过饲喂成本导致原料奶和乳制品及肉类价格上涨。

      image.png

      图12 2018年1月—2022年12月全球乳品实际价格指数

      2022年,GDT乳制品拍卖价格与USDA乳制品价格也经历先升后降的变化(见图13),全年均价都有所上升,也反映出国际市场供求偏紧但趋于缓解的状况。从GDT拍卖价格来看,所有乳制品平均拍卖价格在1月至3月初从4 247美元/t升至5 065美元/t,之后波动下降,至12月底降至3 493美元/t,与年初相比下降17.8%;全年均价4 267美元/t,同比上涨6.9%。从USDA全球全脂奶粉价格数据来看,1—3月从4 504美元/t升至5 046美元/t,之后持续下降,12月份降至4 325美元/t,与最高价格相比下降12.3%,与年初相比下降4.0%;全年均价4 688美元/t,同比增长19.7%。

      image.png

      图13 2018年以来GDT乳制品拍卖价格

      2.3 全球乳制品贸易

      在贸易方面,2022年美国折原料奶后的乳制品出口量继续增长,新西兰基本与2021年持平,欧盟出口量(扣除欧盟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后的净出口量,下同)出现明显下降,上半年主要出口国的出口总量与2021年相比略有下降,下半年开始反超(见图14)。具体来说,美国1—10月出口乳制品折原料奶1 720万t,同比增长5.8%;欧盟各国1—9月出口乳制品折原料奶2 664万t,出口总量同比减少7.5%;1—11月新西兰出口乳制品折原料奶2 193万t,同比减少2.5%。1—9月,美国、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量折原料奶6 256万t,同比减少2.7%。

      image.png

      图14 2020—2022年主要奶业出口国出口量


      当前奶业经济困境成因与2023年形势展望

      3.1 导致当前奶业经济困境的短期和长期原因

      此轮导致原料奶价格下行的原料奶产需失衡主要由短期因素引起,需求短期快速下降与生产能力刚性增长的矛盾导致了原料奶的阶段性过剩,即在乳制品需求因疫情反复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前期奶牛养殖业投资正形成生产能力并推动原料奶产量增长,而且产能增长趋势在短期具有一定刚性。在此情况下,有2个问题需要特别指出。一是当前的原料奶生产能力,包括新增的生产能力,并不是过剩产能,只是相对于短暂下降的需求而阶段性过剩。近年,中国奶牛养殖场(户)和养殖企业积极投资的主要动力是中国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及未来还将有较大增长的预期。虽然2022年需求出现了下降,但是其在中长期的增长趋势没有改变,而且在2023年就将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恢复实现较大增长。当前和新增的原料奶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增长的乳制品消费需求非常重要。二是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可能受到较大冲击。近年国内奶源大规模建设伴随着加工企业向养殖端布局,面对当前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局面,加工企业必然首先稳定和保护自有奶源生产能力,中小规模养殖场将更加脆弱并承担大部分风险。

      2022年饲料成本上涨是其近几年持续攀升的延续,主要原因是饲料粮长期供给不足的农业结构问题。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国内玉米集贸市场批发价格自2017年3月之后就不断回升,2020年初以来开始快速提高。2020年和2021年玉米均价分别同比上涨了12.0%和26.0%。中国饲用蛋白原料供给更是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超过80%。作为饲用蛋白主要来源的大豆净进口占总需求的比重自2000年开始就不断上升,从40%增长到目前的接近80%。2022年年末,中国玉米和豆粕价格与2019年年末相比分别上涨45.9%和55.0%。2022年,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国内长期供给不足与国际市场不确定性上升的叠加进一步加大了中国饲料粮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的风险。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11月份,中国豆粕均价一度高达5.58元/kg,比年初价格高了46.8%。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数据,2022年年末辐射牧场原料奶生产成本与2019年年末相比增长了15.3%。由于奶牛单产、饲料转化效率等的提升,原料奶生产成本增幅小于饲料价格增幅,但是2019年以来饲料成本在原料奶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仍有较大上升,反映了饲料长期供给不足和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根据国际牧场联盟(IFCN)的国际调查数据,2021年饲料成本在中国养殖场原料奶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达到71.5%,与2019年相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图15A)。而且,中国原料奶生产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大幅高于其他奶业发达国家,比美国、德国、新西兰等国的同期占比分别高出约20~40个百分点。这也是国内外奶业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如果仅看饲料以外其他成本,2017—2021年中国原料奶单位成本中饲料以外其他成本逐步降低,并且从高于美国、新西兰转变为更低,而且一直低于德国(图15B)。

      image.png

      图15 中国与主要国家原料奶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及其他成本水平

      3.2 2023年奶业经济形势展望

      第一,乳制品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势头。2022年因疫情反复等因素乳制品需求出现下降,但中国食物消费需求结构转变升级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结束和社会经济活力提升,乳制品消费需求有望较快恢复并实现新的增长。第二,原料奶产量与价格都稳中略增。随着乳制品消费需求恢复增长,原料奶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为原料奶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提供了动力。但是,由于乳制品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加上2022年形成的大量原料奶库存有待消纳,都会对国内原料奶价格大幅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第三,奶牛养殖成本仍将保持高位运行。虽然国家高度强调大食物安全和多元食物供给,但是粮食,特别是口粮稳产增产仍被放在突出的地位,粮饲结构调整依然缓慢,饲料粮短缺和价格居高不下问题仍将延续。在此情况下,奶牛养殖成本难以下降。另外,俄乌冲突对饲料供给与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也将对原料奶生产成本产生传导。第四,乳制品进口将恢复小幅增长。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和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的下降都对乳制品进口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库存奶粉的消纳将抑制原料奶粉的进口,而以特色化、新鲜化为特点的新增消费需求也同时具有本土化特征,更多鼓励国内产出来满足。


      对策建议

      4.1 做好对当前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和“双向挤压”困境的应对

      破解奶牛养殖业当前面临的困境要以保护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生产能力和强化饲料粮供给为重点,加快落实纾困举措。首先是尽快实施面向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政策性临时收储,通过定向吸收过剩产出稳定原料奶价格和保障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原料奶销售。具体可由中央财政、主产省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建立临储基金,合理确定收储总量和收储养殖户的养殖规模上限,在统一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不低于单位现金成本和不高于单位总成本的收储价格,由奶站代收、加工企业代储。其次,多措并举减缓当前的产出增长,包括提前结束泌乳牛产奶、调整营养降低产出、加快低产牛淘汰等。再次,加强乳制品和原料奶产需的监测、预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原料奶产能有序增长,既满足乳制品的增长性消费需求,也避免“过山车”式的产业波动。

      4.2 继续推动粮饲结构调整,破解饲料粮短板

      口粮过剩与饲料粮短缺并存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性问题,也是当前饲料投入品价格攀升的内在原因。破解饲料粮短板:一要加快粮食安全观转变和粮食安全标准优化,推动粮饲结构调整。国家在战略层面,要按照“树立大食物观”要求,加快粮食安全观从传统“口粮观”向“大食物观”转变,推动农业生产从保障口粮供给安全向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转变。关键是改变对粮食作物特别是口粮作物产量的片面追求,高度重视重要农产品的产需结构性不平衡及奶类等口粮外其他重要农产品的增长性需求,扭转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食物需求结构升级所导致的错配。二要优化饲料粮结构,促进饲料供给多元化。重点加快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代表的饲料粮种植,同时畅通口粮饲料粮用途转化渠道,提高国内饲料粮供给保障水平。同时要发挥饲料供给多元化的潜力,重点加大油料和牧草等非大豆蛋白饲料的生产,推进草地农业发展。

      4.3 做好对新西兰禁止活牛海运出口的应对

      由于国内乳制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主要利用本土奶源的新鲜乳制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本土原料奶产能的增长需求大幅高于国内牛群自繁的扩群速度,进口活体奶牛仍是加快我国奶牛存栏增长、确保原料奶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径。2021年进口奶牛在中国奶牛存栏增长中的贡献超过30%。新西兰是中国奶牛进口的重要来源,自新西兰进口的奶牛在2021年奶牛存栏增量中的贡献超过15%。但是,从2023年4月开始新西兰将禁止通过海运出口活体牲畜,需要充分认识和合理应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新西兰进口奶牛对国内原料奶增产及供需平衡的作用及新西兰禁令的相关影响主要体现在近短期。而且,由于当前主要矛盾是奶源阶段性过剩,进口扩群的动力较低,将在很大程度缓解新西兰禁止活牛海运出口的影响。从中长期看,中国除了要关注其他活体奶牛进口渠道的开发,应更多关注进口奶牛在丰富种源等方面的作用,更多关注依靠国内繁育体系扩大养殖规模的基础与能力建设。

      注:2020年之前也统一按27国口径。此部分都是转人民币之后的价格。


    • (浏览次数:70 发布日期:2023/3/16 11:22:44 打印)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