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主要疫病防控措施落实成效显著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运行三年以来,在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毛华明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体系所属2个综合试验站和6个区域推广站站长及其成员的努力和配合,奶牛疾病控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及其成员积极协调工作,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奶牛主要疫病监测、调查、防控工作,制订了多项奶牛疫病防控的措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口蹄疫疫苗免疫措施,免疫合格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项目期内没有重大疫情发生。二是强化了牛结核病、牛布氏杆菌病等两种重要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和净化,参与生产人员没有人间疫情发生,保障了家畜和人员的健康。三是各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所属示范场、养殖小区的防疫制度包括奶牛场门卫制度、消毒制度和疫病防制措施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各项制度得到较好的落实。四是开展体系内技术人员奶牛健康养殖和主要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报告如下:
一、强化口蹄疫疫苗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
在项目执行期间,奶牛疾病控制研究室为体系编写了“奶牛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和防控要点”等技术资料,上传到云南省农业信息网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在口蹄疫防控方面,提出了切断传染源、做好免疫预防接种、加强动物流动管理、加强口蹄疫病原和免疫效果监测和完善奶牛扑杀的经济补偿机制等综合措施。特别是在做好免疫预防接种方面,具体制订了疫苗保存、运输,首次免疫和加强免疫,补免和紧急免疫的预防免疫措施。
为了及时、准确地评估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和A型(2010年及以后)疫苗免疫效果、以及感染抗体3ABC情况,在体系各方的支持、配合下,奶牛疾病控制研究室先后三次赴体系各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实地采集奶(水)牛血清样品,分别采集血清样品755份、311份和397份,累计完成实验室检测样品4,140份次。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各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指导各地开展免疫工作,口蹄疫防控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项目执行期内,体系各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所属示范场(小区、户)奶(水)牛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2、2010和2011年度体系所属区域各示范场(小区、户)口蹄疫O型和亚洲Ⅰ型免疫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比2009年项目启动时有显著提高,免疫合格率呈稳步上升态势(表1)。
3、口蹄疫感染抗体(3ABC)呈较低的水平,2009年和2010年检测样品3ABC阳性率分别为2.38%和2.25%,2011年部分区域推广站和综合试验站3ABC阳性率下降至0.63%,均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可能为免疫接种用疫苗纯度不高所诱导的3ABC抗体。
表1: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年度 |
采集
样品数 |
检测
样品数 |
检测项目 |
阳性数 |
阳性率
(%) |
备注 |
2009 |
755 |
755 |
O |
488 |
64.64 |
牦牛样品85份 |
755 |
亚洲Ⅰ型 |
383 |
50.73 |
755 |
3ABC |
18 |
2.38 |
2010 |
311 |
311 |
O |
253 |
81.35 |
散养户样品47份 |
311 |
亚洲Ⅰ型 |
278 |
89.39 |
311 |
3ABC |
7 |
2.25 |
2011 |
397 |
392 |
O |
329 |
83.93 |
3ABC部分检测 |
392 |
亚洲Ⅰ型 |
327 |
83.42 |
158 |
3ABC |
1 |
0.63 |
合计 |
1,463 |
4,140 |
|
|
|
|
图1:奶牛体系人员在芒市区域推广站芒刚村和法帕村奶水牛养殖小区调研、交流
图2:疾病控制研究室和各站技术人员在大理、腾冲现场采集奶(水)牛血清样品
图3:技术人员在当地实验室分离血清 图4:口蹄疫3ABC抗体实验室检测
二、加强“两病”监测和净化措施
自项目实施以来,奶牛疾病控制研究室十分重视牛结核病和牛布氏杆菌病的监测和净化工作,先后编写了“牛结核病的检测技术”、“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等技术资料。2010年底,针对社会上流传的喝牛奶可传播布氏杆菌病,在体系首席科学家的倡议下,奶牛疾病控制研究室按照保护奶牛产业,宣传真实情况的原则,组织人员及时编写了“牛布氏杆菌病可防可控”一文,全面介绍了牛布氏杆菌病在全球和国内流行的特点,表明我省牛布氏杆菌病在可防可控的范围内,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奶牛“两病”监测和净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1、结合各地实施的国家人畜共患病监测计划,加强奶牛结核病的监测,体系所属奶(水)牛场结核病PPD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PPD试验阳性牛实施扑杀措施,有效地防制该病的流行。
2、引进牛羊布氏杆菌病ELISA检测技术,对体系所属的各示范场奶牛实施了三轮牛布氏杆菌病血清学普查,累计检测血清样品1,315份,检测结果表明(表2),奶牛体系各示范场牛布氏杆菌病防控效果显著,血清学阳性率明显低于国内有关省、市、自治区,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2: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布氏杆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年度 |
检测样品数 |
检测方法 |
阳性数 |
阳性率(%) |
净化措施 |
2009 |
610 |
试管凝集 |
0 |
0 |
|
2010 |
311 |
ELISA |
2 |
0.64 |
扑杀 |
2011 |
394 |
ELISA |
2 |
0.50 |
扑杀 |
合计 |
1,315 |
|
4 |
0.30 |
|
图5:奶牛结核病PPD试验阳性牛采样复检,病理检验、采集组织样品
3、本项目研究制定的奶牛结核检测技术,实施三步检测法,即国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进行欧盟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再进行抗γ-干扰素ELISA试验;或者国产结核菌素试验结合抗γ-干扰素ELISA试验二步法。作为奶牛结核病阳性病例判定标准,显著地减少了假阳性率。该项结果作为我国现行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国家标准修订的试验数据,得到农业部兽医局的重视。
三、规范和落实防疫制度初见成效
2011年,根据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毛华明教授的要求,奶牛疾病控制研究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起草、制订了“奶牛场门卫制度”、“奶牛场消毒制度”和“奶牛场疫病防制规程”等三项防疫制度,提供给体系所属的各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使用,并要求在年内制作三项防疫制度牌,在各自示范场、养殖小区上墙。截止到2011年11月,体系所属大理、德宏综合试验站,腾冲、弥渡区域推广站已完成奶牛场上述三项防疫制度牌的制作并上墙,其它4个区域推广站将在年内完成该项任务。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奶牛场门卫、消毒和防疫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落实情况良好。
图6:弥渡区域推广站门卫消毒制度 图7:腾冲区域推广站门卫消毒制度
图8:腾冲区域推广站奶水牛场门卫和消毒制度规范,工作人员防护、消毒
四、开展技术培训
2011年度,分别在奶牛体系腾冲、芒市和洱源区域推广站,以及盈江等4个县(市)完成“奶(水)牛健康养殖和主要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共4期,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站,有关乡镇畜牧兽医站,各示范场技术人员共220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趋势,奶牛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口蹄疫防控,主要人畜共患病牛结核病、奶牛布氏杆菌病监测、防控,奶牛常见病乳腺炎、蹄病防治。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基层兽医人员对奶牛疫病流行现状、防控技术、疫病识别的认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图9:2011年度完成“奶(水)牛健康养殖与主要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现场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奶牛疾病控制研究室供稿)
201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