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种草与草产品开发
-云南特殊地理环境中现实性与可行性探讨
黄必志 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
一、 国外农田种草养畜与草产业发展概况
1.世界上牧业发达国家,大部分草地都是利用农田种植。
2. 牧草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的一大产业,美国牧草面积已占作物面积比重21%,荷兰占33%,新西兰高达97%,美国草产业已经是一项涉及47%的农户、产值超过150亿美元的大产业。
二、我国利用农田种草历史回顾:
1.历史上
西汉时期 ;建国初期 ;六十年代 ;八十年代以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立草为业”的理念 )。
2.发展壮大阶段
“九五”期间-利用冬闲田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 ;
1996年,“休闲地种草养畜技术”,被确定为全国推广的“百项农业实用技术”和全国“十大”畜牧技术之一 。
全国人工牧草种植有3.0亿多亩,其中利用农田种植面积达8000多万亩,苜蓿种植面积约3000多万亩。
三、农田种草的标准化问题
四、云南主要气候类型:
五、品种选择--栽培品种较少,有风险!
1.多花黑麦草(L. mulftiflorum Lam)
多花黑麦草可分为一年生黑麦草和越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在较寒冷地区种植不能越冬。多花黑麦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现广泛分布于西欧、亚洲和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温带、亚热带降水量多的地区。我国从50年代至今,经引种试验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种植,表现良好。近年来云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先后从德国、丹麦、荷兰、美国等地引进了一些多花黑麦草品种,主要是一年生四倍体品种,主要品种有:阿伯特、利普、特高、沃土等品种,以及在引进品种基础上选育的“赣选1号”等品种。
多花黑麦草(L. mulftiflorum Lam)的特点:多花黑麦草与多年生黑麦草形态有些相似,而不同之处在于植株大,叶阔而长,叶耳长,外稃有芒。种子梭形,千粒重1.98-3.2克,每公斤种子约50万粒。多花黑麦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昼夜温度12/27℃时,生长最快。超过35℃生长不良。土壤温度比气温对生长的影响更大些,土温20℃时,地上部分生长最盛。分蘖最适温度为15℃左右。光照强,日照短,温度不高,对分蘖有利。耐严寒和干热,在低海拔地区越夏差。适宜在在海拔800米至2500米的温带、亚热带湿润、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地区种植。适宜在肥沃、湿润而深厚的壤土上或砂壤土种植。最适合的土壤pH值为6-7,也可适应土壤pH值为5-8。不耐长期积水。再生性强,拔节前刈割,很容易恢复生长。刈割再生枝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损伤的残茬内长出,约占总再生数65%左右;另一类则从分蘖节长出,约占总再生数的35%。
六、云南农区草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1.农区草业的巨大潜力
全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气候温和,只要水分条件允许,就能够发展优质牧草的人工栽培;冬闲土地面积巨大(60万ha),土壤条件优良;农田水利基础好,可进行灌溉。大部分土地平坦,有机质含量高。
2.农闲田种草的技术规范
(1)栽培技术
播种方法: 稻底撒播、收获后条播等
播种量 : 1.0 - 1.5 kg/亩;
施肥方法: 复合肥 75-100 kg /亩或农家肥1.5吨/亩;
刈割方法: 播种后45-50天第一次刈割之后每20天刈割一次,种植水稻前15天翻犁。
(2)管理利用
多花黑麦草对氮肥敏感。多花黑麦草主要需肥是三叶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各生育期的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40%、45%、15%。每次刈割应亩施尿素4-5公斤。
多花黑麦草应适时刈割,有利于提高产量,牲畜易消化。刈割后应施足追肥,割一次施一次。多花黑麦草可青饲,也可青贮,还可调制干草作冬春饲草。
(3)注意事项
种植后45天开始第一次刈割;
第一次刈割后每20天刈割一次, 保证产草量和质量;
每次刈割后施用专用肥5-10公斤/亩(或10公斤尿素);
最后一次刈割在水稻种植前15天。
七、云南进行草产品开发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
1.从国际市场来看:国际市场年需牧草缺口1000万吨,
2.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苜蓿草粉和颗粒饲料,但跨洋远运,运费昂贵,每吨苜蓿颗粒饲料的价格在250美元左右。
3.我国草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毗邻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运输便利,若云南省积极参与其中,当是商机无限。
4.优质牧草粉国内销售价格相当于玉米的价格,国外销价比玉米高20%。
八、未来10年市场需求及产值预测:
1.全球草粉年进出口额已愈10亿美元。目前,苜蓿的国际市场主要在亚洲,年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日本年进口130—150万吨,南韩目前年进口10万吨,美国专家预测南韩进口可发展到50万吨,东南亚国家进口苜蓿也呈增长趋势。
2.亚洲市场优质蛋白饲料作物的市场潜力可达1000万吨。苜蓿草产品国际市场售价(FOB)为200—230美元/吨,优质草粉高达300美元/吨;国内苜蓿产品售价多在1100—1400元/吨,优质产品达1600—1800元/吨;我国出口的粗蛋白含量为15%的草粉,价值170美元/吨,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草粉280美元/吨。
3.国内市场潜力
(1)我国是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蛋白饲料年缺口1500万吨
(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自美国进口大豆粕400万吨、大豆200万吨、鱼粉100万吨、肉骨粉30万吨,发展优质豆科草粉完全可成为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的一项新技术产业,并为国家节省外汇。
(3)此外,我国年需牧草1000万吨,但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而且,供需之间的缺口还将随着我国畜禽业年均增长10%以上的发展速度继续拉大。
(4)我国可用于配合饲料的草产品潜在市场很大,同时,随着我国配合饲料的产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对草产品的年需求也将以70-8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
(5)目前,我国每年生产草产品20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奶牛、赛马及特种动物养殖场,配合饲料用草和出口草产品数量很少。因此,今后我国配合饲料用草和规模化养殖场用草的数量至少应在1000万吨左右。
(6)近年来、由于疯牛病、口蹄疫的传播给一些国家的畜牧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许多国家纷纷禁止动物源性饲料的使用,转而使用植物饲料,这些因素,都为牧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运作空间。
九、云南生产草产品限制因素
1.土壤特性,主要是土壤pH值(5.5-6.5),而豆科牧草(特别是苜蓿)适应pH为中性至微碱性。
2.地形限制(主要限制是机械化操作)。
3.适应品种的限制(高秋眠性、耐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