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奶牛生产现状与问题初探
和跃生
(云南绿盛美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昆明,650200)
云南低纬度、高海拔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和繁衍,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资源条件。多种牧草四季常绿,大部分地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非常适宜奶牛的生长。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为云南奶牛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云南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且曾经培养出了地方奶牛品种“邓川牛”。
但是由于市场、体制以及技术等诸多原因,云南的奶牛生产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优越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到了1980年以后,云南奶牛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来云南牛奶产量每年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
云南奶牛及奶业发展到今天,我认为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云南奶牛饲养区相对集中,为奶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奶业加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奶源支撑
云南奶牛绝大多数饲养在昆明及大理的两个传统奶牛产区。此外在一些人口较多的市、州所在地周围也开始饲养奶牛。据统计,2005年全省奶牛存栏14.5万(其中泌乳母牛10.1万头)中大理州和昆明市奶牛存栏达到12.8万头,占全省存栏的88.2%,大理州存栏9.4万头(泌乳母牛6.8万头)、昆明市存栏3.4万头(泌乳母牛2.4万头),分别占全省存栏的64.8%和23.4%(其中泌乳母牛分别占全省存栏67 3%和23.8%)。奶牛饲养量达到5000头以上的有8个县(市、区)洱源(4.57万头)、大理(2.82万头)、宜良(0.87万头)、晋宁(073万头)、官渡(O.68万头)、弥渡(0 64万头)、呈贡(0.62万头)和巍山(0.52万头)。
这两个主产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有发达的种植业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有着饲养奶牛的悠久历史和进~步扩大发展的资源条件。相对集中的奶牛饲养,不仅为进一步扩大饲养规模提供了熟练的奶牛饲养人员和良好的配套服务,而且有利于牛奶加工企业的发展。
二.是奶牛饲养与加工企业结合紧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产业链基本形成
近年来新希望、东亚、娃哈哈等企业集团进入云南后,新建或与云南的本土加工企业结合,通过资产重组和术改造,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大幅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得到提升。奶产品由单一品种向多样化发展,迅速改变了我省乳品加工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的格局。多个乳品加工企业共存形成的有形、无形竞争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对奶源基地建设的重视。对于奶牛饲养农户来说,更重要的是初步改变了过去经常出现的奶加工企业过分顾及自身利益而忽视奶牛饲
养农户利益的弊端。过去经常出现的牛奶加工销售淡季压级压价甚至停止收购的现象明显减少。饲养户利益得到保证,激发了农户饲养奶牛的积极性,奶牛饲养规模和饲养区域不断扩大。据统计2005年全省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达到1524户(场),饲养量达到3.2万头。
由于市场对牛奶的需要量增加和质量要求提高,为提高牛奶的品质和形成稳定的奶源,加工企业普遍与奶牛饲养户采取多种形式确定了相对稳定的牛奶收购关系和价格,保证了双方的利益。每个加工企业有了相对固定的奶源基地,避免了奶源紧张时的无序竞争及奶源过剩时的互相推委减少收购现象。并且由加工企业和畜牧等有关部门牵头,鼓励奶农组织起来,将“小而散”的养殖户联合起来,利用群体优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机械操作及冷藏设施,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路子。在昆明郊区的晋宁、宜良、呈贡等县先后组织了奶牛合作社和奶牛小区,采取“统一引种、统一改良、统一或者分散饲养、统一挤奶、统一销售”,采用机械挤奶,奶质卫生、优良,奶价相对提高,颇受农户及加工厂的欢迎。在洱源等地,由加工企业和畜牧部门牵头,通过奶牛示范村建设推广奶牛饲养新技术和机械集中挤奶,提高了奶牛的饲养规模和生产技术。
三.是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完善,奶牛配套技术推广不断深入,提高了奶牛生产水平和效益
通过多年建设,我省奶牛主要产区都有完善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除各地有各级畜牧兽医站外,奶牛较集中的昆明、大理都分别设有冻精站和配套的冻改点,多数县(市)设有奶牛管理服务站,从奶牛的引种、品改、饲草饲料、兽医防疫到鲜奶收购等进行全程服务,已初步形成国家服务机构为主体,集体服务为基础,其它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上下贯通,左右相联,专群结合,多成分。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体系。在奶牛配套技术推广和提高奶牛饲养技术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近几年,国家和省及市州、县各级加大了对奶牛基地的建设力度,重点在高产奶牛品种引进、优质牧草推广和疫病控制得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奶牛数量增加。奶牛个体平均产奶量也明显增加。据统计,2005年全省牛奶产量30.9万吨,能繁奶牛10.1万头,头均产奶量为3060么∑斤,比2000年的头均产奶量2040公斤增加了50%。云南奶牛第一大县洱源2000年头均产奶量为1 21 6公斤,2005年增加到21 41公斤,增加了76%。
云南奶牛生产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并且在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和全国其它奶牛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还很大,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就从奶牛饲养技术方面说,主要问题有:奶牛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饲养规模小,头均产奶量低、牛奶质量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奶牛配套技术水平还不高,特别是饲料和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多,管理粗放。挤奶基本处于手工操作,受圈舍卫生条件的限制对牛奶质量有一定影响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围绕提高个体产奶量和生产优质、安全奶,加快推广奶牛配套技术,提高奶牛生产技术含量。重点是改良和培育优良奶牛、推广优质安全饲料和优质牧草、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配套
技术。建议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加强品种改良质量。重视高产奶牛的培育
优良的种公牛冻精是培育高产奶牛的基础。要获得高产奶牛冻精,除了冻精站要严格把关,根据云南的情况选择引进种公牛和生产冻精外,奶牛产区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奶牛改良选配方案。在奶牛产区个别地方曾经有贪图便宜盲目从外地购买奶牛冻精的教训应杜绝再发生。同时老的奶牛产区在选择冻精时应该避免近亲。当前在云南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对于提高云南的奶牛水平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各地应按照项目要求做好工作。
有了好的犊牛,还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后备奶牛的培育。只有培育出优良的后备奶牛,才能使奶牛群的优良特性得到巩固和提高。培育后备牛的关键是根据后备牛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营养要求科学饲养管理和科学的饲料搭配以满足其营养需要。
近几年云南的奶牛快速发展,奶牛新区不断增加,不少地方纷纷到省内外和国内外购奶牛,走扩大奶牛存栏总量的道路。必要的向外地购买一部分奶牛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在考虑奶牛的适应性、疫病、产奶性能、价格等各种因素后慎重购买。一般情况下,比较好的奶牛当地都是留给自己饲养的,向外很难购买到理想的优良奶牛。重点还
是应该放在培育自己的后备优良奶牛上。在增加奶牛存栏的同时,重点也应该放在提高个体产奶量上,这才是比较经济的发展奶牛之路。
2.研制和推广安全奶牛专用浓缩饲料
云南的奶牛饲养主要是舍饲。在舍饲条件下要获得奶牛的高产和培育出好的后备奶牛,就要饲喂大量的精饲料。在有的地方奶牛饲喂的精饲料还直接使用玉米、蚕豆等原粮,直接使用原粮由于加工不当(如加工成细粉)可能影响奶牛的消化吸收造成浪费增加了饲养成本;同时直接使用原粮也不能完全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因此应推广安全奶牛专用浓缩饲料、混合饲料。很多试验和示范证明使用奶牛专用浓缩饲料、混合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后备牛的生长水平,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云南目前生产的安全奶牛专用浓缩饲料、混合饲料还不多,推广面也不大。因此有的地方使用的浓缩饲料、混合饲料不是正规厂家的,使用以后不一定能够有效或者由于饲料的组成成分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或者含有违禁药物,影响了牛奶质量和安全。因此加快研制和推广安全奶牛专用浓缩饲料、混合饲料是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生产优质安全奶的重要措施。
3.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利用技术
在奶牛粗饲料中,目前云南最为缺乏的是优质粗饲料。传统的粗饲料多利用农作物秸秆。秸秆中玉米秆可以通过青贮处理后利用,其它如稻草等可粉碎以后利用。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可以节约饲料成本,所以应该继续大力推广。但是这些农作物秸秆营养成分一般不高,难以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并且在奶牛饲养规模达到一定程度
以后,仅依靠秸秆在数量上也不能完全保证粗饲料来源。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昆明附近的奶牛小区使用花卉秆饲喂奶牛,花卉秆一是营养差,二是有可能在花卉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过农药,这样的东西饲喂奶牛是不合适的。
由于缺乏优质饲料,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产能力;还要大量补充精饲料,这样既增加了饲料成本,奶牛还不能满足营养需要,这是云南奶牛生产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除充分、科学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外,应推广种植优质牧草以弥补优质粗饲料的短缺。因此推广农田种草,种植紫花苜蓿、一年生黑麦草和玉米青贮等来获得优质粗饲料是解决云南奶牛缺乏优质粗饲料的根本途径。有了充足的优质粗饲料,才有可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同时由于在农田种植苜蓿、一年生黑麦草和玉米青贮可以获得稳定的且成规模产量的优质牧草,也才能使发展奶牛规模饲养有了物质基础。
苜蓿是世界多数奶牛发达地区必不可少的种植品种,其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 5%~24%,氨基酸的组成比较齐全,动物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经过我们的引种和示范,只要苜蓿品种选择合适,在云南完全可以种植苜蓿并且可以获得高产。
专门品种的青贮玉米其特点是生长迅速,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茎叶产量。青贮玉米是在乳熟后期,将玉、展方斛米的地上部分收割、切碎并贮藏于青贮窖中,可以长时间用做奶牛的饲料。为规模养殖奶牛不可缺少的基础饲料之一。目前在云南推广的不多,应给以重视。
一年生黑麦草在云南特别是在奶牛、肉牛养殖发达地区已推广多年,并且已经形成种植规模,应继续推广。但是由于一年生黑麦草在种植多年后容易发生锈病,今后应注意选种抗病性强的品种。
推广农田种草要做到“以畜定草”,一般情况下一头能繁奶牛应该种植牧草0.5--1亩"。其品种应该是合理搭配,保证能够可以一年四季均衡供应。按照一头能繁奶牛种植牧草1亩计,其种植模式可以用0.2亩种植苜蓿,其余的0.8亩夏天种植青贮玉米,冬春种植一年生黑麦草。
4.切实做好奶牛疾病防治
要强化奶牛疫病防治针对目前奶牛疫病、特别是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和防治,要根据国家对奶牛疫病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同时也要重视对奶牛产奶量有较大影响的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和治疗。在治疗或者预防疫病中使用的药物必须按照标准进行,以防影响奶的质量和安全。
新购买的奶牛一定要严格检验和隔离观察确认没有问题后才能正常进入饲养。实行了机械集中挤奶的地方,更应该监测和了解每头奶牛的健康情况,严防疫病传播。
云南有全国少有的奶牛饲养条件和资源。有各级领导对发展奶牛的重视,有广大农户对通过养殖奶牛致富的期盼。只要大家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通过扎实的工作,云南的奶牛养殖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