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奶牛遗传改良有关问题研究
(上传时间:2010-11-10 23:01:05 文章来源: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育种与繁殖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目前,云南省的奶源牛有荷斯坦牛、奶水牛、西门塔尔杂种牛及中甸牦牛,而乳业加工的原料奶主要是荷斯坦奶牛的牛奶,也有部分水牛奶,牦牛挤奶通常是满足当地居民做酥油茶的需要,西门塔尔杂种牛实际挤奶的不多。全省有荷斯坦牛约16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1.5万头,有杂交奶水牛约6万头,挤奶的约1.7万头。云南省奶牛的产奶量低,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为3.1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吨,杂交水牛的平均产奶量仅1.1吨,其综合原因是奶牛生产的所有环节可能都或多或少有些,而良种程度低是影响奶牛群体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云南省奶牛群体品质分析 云南省奶牛总体品质不高且群体间差异大,在优秀的牧场,荷斯坦牛个体平均产奶量达到或超过6000kg,比较分析全省平均产奶量3100kg,年均产奶量低于2000kg的个体应该占有较大比例。导致我省奶牛群体水平不高的原因,作者研究分析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奶牛数量和质量的矛盾 近年来,我省奶牛生产以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奶牛饲养者都希望有优质高产的奶牛,组成高产奶量的优良群体,极力想方设法从国内外引入优质奶牛,以组织自己的优良牛群,但是此途径有两大困难:一是世界范围内可以出售的优质母牛牛源有限,记得在2003年,2004年期间,我国在澳大利亚购买奶牛,一个奶牛场一天要接待好几个购买人(商),可供挑选的奶牛越来越少,优秀个体比较难找,所以,我们有的引种计划不得不压缩和放弃;二是优良奶牛个体售价高,没有相当实力的经营者往往难以承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牛奶需求,只能以奶牛的数量来保证牛奶的产量,因此,对现有牛群,无论高产低产都没有整顿空间。成年牛群中的老龄低产牛不愿淘汰,甚至产量很低的牛,只要能怀孕产犊就继续饲养着;后备牛不加选择,是母牛就行,俗称“见母就留”,以后的培育过程中没有,也难以实施任何的种质选择措施,以致世代间牛群品质得不到有效的改进。 然而,这种状况不是奶牛生产、经营者的过错,而是养殖行业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展的过程中,先由足够的养殖数量支撑起一个对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市场,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数量型的发展导致个体产奶量低的状况不可能得到改善,使得养牛的生产成本高。试想饲养3头母牛才能获得1头牛的产奶量,显然是效益低,浪费资源,且环境压力大。 (二)生产方式制约选育 云南省的奶牛养殖历史悠久,但在全国是非优势区域,养殖方式比较传统,规模化养殖比例不高,较多的是奶牛合作社和个体奶农户。从运行方式上讲,合作社是可以统筹奶牛的种、料、管、防,但实际上,对于奶牛品种质量的提高,合作社是没有考虑的,由合作社的成员自行操作。在每个合作社成员只有几十头母牛的情况下,要让其对牛群按选育目标进行选择淘汰是不可能的。再说个体奶农户,一般一户养牛很少超过10头母牛的,通常是2~3头产奶牛,把牛视为宝贝,不轻易淘汰。他们在奶牛的饲养中没有建场的规模投资,购买奶牛就是最大的投资,奶牛的经营管理、饲养饲料成本也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不作真实核算,所以,虽然他们知道奶牛个体产奶量越高效益越好,但是对低产个体可能用另一种算账方式:只要这头牛有微小的利益可图,就会继续饲养,经常看到奶牛的外型不好,产奶量低的个体存在。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情况看,个体奶农户饲养过程相对粗放,饲养的奶牛高产个体比例不高,很难想象在没有精心的饲料组织下能保证一头高产牛性能的发挥。 因此,即使有合理的选育设想也很难实现,优秀个体在这样的饲养方式下又难以发挥其潜力,群体性能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三)选种选配认识的缺失 在奶牛普遍推行人工授精的今天,奶牛饲养者不需要自己培育种公牛,但是大家都知道种公牛是要经过严格选择、精心培育的。然而,对于自己饲养的母牛是否也必须进行选择就有一些认识问题了。普遍的情况是,只要母牛没有繁殖上的障碍,可以正常妊娠、产犊那就是可以、而且值得继续饲养的。能产犊牛的母牛就是有效益的,生头母犊效益可观,生头公犊总还是可以卖几个钱,重要的母牛可以挤奶,产奶量高低不在乎,必须淘汰的是那些屡配不孕,不能繁殖犊牛的母牛。很少有人认识到要从血统、外貌、体型、本身的产奶性能等多方面作留优去劣。 在冷冻精液的选用上,所有奶牛饲养者都趋向于选择更优秀的公牛精液,但很少结合自己牛群的实际制定配种计划,似乎只要公牛优秀,任意配一头母牛都可以获得优秀的后代。调查发现,大部分奶牛饲养者缺乏针对各母牛个体性能选用公牛精液。 (四)群体遗传改良的研究及示范不够 上述问题是现实奶牛生产条件下,奶牛选育难以实施,以致群体性能提高缓慢的主客观原因。然而,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也许是奶牛群体的遗传改良示范不够。随着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技术的集成,提高群体品质的理论是具备的,可以利用的研究成果是丰富的,绝大部分技术是现成的。问题的关键是在现实情况下,这些技术很难在饲养管理方式、饲养水平、牛群基础都存在较大差别的一个广大区域内全面实施,以点带面也许是比较适宜的方式。通过示范使广大的奶牛饲养者看到选育的实际效果,体会到选育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一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工作,所以这么多年来还是没有落在实处。几年前,我们提出了一个计划:在全省建立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荷斯坦高产牛群。选择一个牛场,在牛群基础生产水平上运用现代的遗传育种原理和方法实施科学的选育及其效果分析和展示,达到带动的目的。通过几年十几年使全省奶牛品质快速提高,实现牛奶产量快速上升,奶牛饲养数量缓慢增长。非常遗憾的是,这个计划一直没有付诸实施。 二、遗传改良的关键 要使云南省的奶牛群体品质大幅提高,达到或超过全国奶牛平均生产水平,遗传育种方面需要做以下工作。 (一)遗传改良对奶牛群体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性认识 奶牛群体生产水平提高是养牛者以及奶牛科学研究者的共同追求,是生产发展的目标。奶牛的高产奶量需要优秀的奶牛个体、充足平衡的营养、奶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科学的管理等,优秀的奶牛个体来自选择和培育,一般认为,遗传育种对家畜群体生产性能改进的贡献为30%~40%。 良种的重要意义在于单位产出量的大幅度提高。奶牛的饲料成本可以占到全部生产成本的60%~70%,个体产奶量的上升与饲料进食量有关,但是不呈线性关系。如果1头奶牛的产奶量由3000kg提高到6000kg,产量翻1倍,饲料的消耗量不可能也增加1倍。所以,个体产量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奶牛的养殖成本,提高养牛效益。 在一个奶牛群中都有相对特别优秀的个体,即使在现实平均产奶量仅3100kg的情况下,牛群中也不乏产量超过7000kg甚至更高的优秀个体。由于优秀个体的比例低,对群体水平的权重小,因此,需要强调群体水平或者叫群体平均数的提高。选育的对象是针对个体,选育的目标则是群体水平,优秀个体组成优良群体。 在肉用家畜饲养中,希望获得更多强壮、存活率高、生长发育好的仔畜,所以,饲养者都会重视公母畜选择和选配。奶牛产犊后带来的是犊牛本身的价值和母牛的泌乳双重收益,这与肉用家畜相比是比较特殊的。因此,难免有人认为只要母牛产犊就好,母牛泌乳量高最好,泌乳量平庸也可以接受,加上奶牛个体本身的价值高、价格贵,对平庸牛的淘汰就很难做到。这就是认识问题。 (二)完善选育的基础性工作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遗传育种的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使得动物育种的效率提高,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对奶牛产奶量等经济性状的选择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对奶牛产奶性能(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等)选择建立在充分的数据分析基础上。这些数据不能只是零散的一般性生产记录,而是有清楚系谱下的记录,从而有效的对奶牛的性能进行遗传分析,作出种用价值的评定,确定优劣。奶牛的产奶量记录在不少的奶牛场甚至一些个体养殖户都有,并且随着近几年DHI工作的展开,记录的性状更加的完全。但是,对现有记录资料的情况看,它们作为奶牛个体的选择的基础性支撑仍然是十分不够的。 为了能够科学的对某个奶牛群体进行遗传评价,科学选择,必须有完整的记录,主要的记录项目应该是: 1、个体出生年月日(如果是新购买的牛,有购入地和日期),编号,出生重,父亲号,母亲号 2、断奶体重,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 3、初配月龄,初产月龄,分娩情况(顺产、难产) 4、各泌乳期内逐日泌乳量,按日挤奶次数详细记录,平均乳脂率,乳蛋白 5、产后出现第一次发情的天数,输精次数及配准(受孕)实际天数 6、外貌:毛色花色,体型结构,外貌评分 7、饲料报酬 (三)实现奶牛良种登记 良种登记有利于奶牛饲养者、研究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了解、掌握本地区牛群生产状况,也可以是良种信息交换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把符合良种登记条件的个体信息放在登记系统中,部分信息可以视为网络公共资源。 全省的荷斯坦牛、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奶水牛均为登记对象,系统设计完善后,各奶牛场、奶牛合作社、养殖小区或奶牛协会将符合登记条件的奶牛基本信息进行远程录入,系统连接DHI测定中心,接受并分析其测定数据,形成报告,为登记单元提供技术服务。 1、基本信息 牛场名称、奶牛品种、每天实际饲养应产奶牛头数、每天饲养实产母牛头数。 2、牛只信息管理 牛场名称、牛场主、奶牛品种、奶牛号,出生年月,上传奶牛照片等基本信息;断奶、6月、12月、配种等体重。 奶牛生产性能:填写牛只一般描述信息,包括出生重、断奶重、初情月龄、体重、初配月龄、体重、初产月龄等。牛只外貌信息,包括体尺,体尺指数,乳房围、乳房深度、前后乳头间距、左右乳头间距、乳头长等乳房形状信息,外貌信息评分,繁殖记录。 3、 个体综合评价报告 月龄、泌乳天数、空怀天数、输精次数、实际泌乳量、最高日产天数、最高日产量、最高月产量、开始泌乳到最高日产的天数、305天产奶量、FCM量;泌乳曲线;外貌等级及排位;305天产奶量排序;生长曲线。 基于良种登记,展开奶牛群体生产水平的分析研究。 (四)严格的选种选配制度 此项工作针对所有牛群进行规划,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在大理搞一个示范奶牛场,开展以产奶量、外貌为主要性状的选择;结合国家奶牛良种补贴,制定并实施选配计划。在奶牛场管理、奶牛营养与饲养、奶牛的环境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配套下,示范场牛群平均产奶量年提高100~150kg。 (五)杂交牛的性能测定 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和杂交奶水牛将是云南省奶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需要做好不同杂交世代牛的性能测定。 对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进行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产奶性能三大板块的测定。生长发育性能测定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及母牛的初配体重,在各测定阶段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个体进行选留;屠宰性能按照肉牛屠宰及肉质评定标准进行;产奶性能测定产奶量及乳成分。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育种与繁殖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