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上传时间:2010-3-3 16:51:14 文章来源: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按照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研的通知[云农(科)字〔2010〕5号]要求及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毛华明的部署,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根据具体情况对云南奶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奶牛营养与饲料方面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报告。
1、限制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红河、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及德宏等地区的调查可以看出,云南奶牛生产性能低,目前头平均产奶量在3000公斤以下,而从奶牛的个体情况看没有什么问题;论限制奶牛生产性能不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1.1饲料短缺。即优质饲草饲料不足或者是有饲料但是供应不均衡导致。如昆明市内大部分奶牛养殖户饲草饲料准备不充分,制作的青贮仅仅够用3—4个月,而后就抓到什么喂什么。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奶牛生产性能,很大程度上给消化系统产生许多应急,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稻草喂得太多,致使奶牛能量大量用于消化劣质粗饲料。调查看到许多奶牛养殖户供给奶牛的青饲料主要是废弃菜叶、花秆等,这些废弃物药物残留太多,因饲喂菜叶等废弃物导致奶牛中毒死亡的事故不时发生。
1.2档案不全。没有完整的奶牛个体档案记录资料可查,一旦要分析生产性能低等原因时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
1.3繁殖率低及乳房疾病严重。由于卫生条件差,加之没有按照奶牛科学饲养操作程序进行。例如:洗乳房的毛巾,不是单一使用,而是一群牛一块就完成,这就导致交叉感染机会。人工受精时解冻的水温不用温度计测量、凭手感觉等错误做法,有时因为解冻水温太高,超过40℃,精子有可能还没有进入母畜生殖道就死亡,导致输精失败。
1.4 奶牛饲养不科学。通过调研,没有看到那家奶牛养殖户、奶牛养殖小区建立了犊牛岛,大部分都是拴系饲养,部分规模的的场还混养,致使犊牛在饥饿时互相舔食,把牛毛不知不觉地食入腹内,时间长啦就导致胃肠疾病,不但影响生长、同时也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甚至发病死亡,给奶牛产业造成损失。
2 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和根据云南奶牛生产实际,提出建议。
2.1供给充足、优质饲草。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制作足够的青贮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主,热区以甘蔗稍叶为主要原料。青贮以窖贮、地面青贮、袋贮等方法,以地面青贮方法最为经济。青贮饲料是最好调节饲料均衡供应的饲料,建议各奶牛养殖户尽量制作足够数量的青贮饲料,按每天每头牛10~15kg计算,德宏、西双版纳、临沧等甘蔗产区以甘蔗稍叶为主,其它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抓住丰产季节,为奶牛准备充足的饲料,确保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
2.2建立健全奶牛个体档案。还未建立奶牛个体档案的养殖户,尽快建立档案,把奶牛的生产性能状况全部记录在档,便于分析和发现问题。
2.3建立奶牛可追溯系统。建议云南奶业发展必须建立奶牛可追溯系统,避免类似学生奶中毒、超市牛奶出现寄生虫等事件而找不到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更找不到生产畜主。为了人们喝放心奶,增加人均牛奶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健康素质,尽快建立奶牛生产的可追溯系统。
2.4 建立犊牛岛示范。在区域推广站建立犊牛岛示范,改善犊牛生存环境;加强犊牛培育,必须在3月龄内断奶,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