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首届中国奶业大会体会
(上传时间:2010-8-1 21:55:20 文章来源: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1 大会概况 首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于 据统计,2009年全国奶牛存栏约为1218.50万头,比上年减少1.2%;牛奶产量为3518万吨,比上年降低1.1%;全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乳制品产量累计1935.12万吨,同比增长12.9%;其中液态奶产量1641.64万吨,同比增长13.5%;干乳制品产量293.47万吨,同比增加2.8%。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 会议期间,为恢复和树立市场消费信心,展示和宣传优质乳制品,增强全民饮奶意识,促进牛奶消费和开拓乳品市场,中国奶业协会联合蒙牛、伊利、光明、完达山、三元、佳宝、雀巢、飞鹤等8家知名乳品企业开展了乳制品市场促销活动。 会议同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及高层论坛。本届展会展览面积约 展览会期间,还举办了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与市场消费、乳制品质量安全等专场研讨与国际奶业交流专场。参加本次奶业大会、展览会和促销活动的有:全国各奶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奶牛养殖场(户)、奶站、乳品加工企业、奶业机械设备企业、教学科研单位有关方面的代表,驻华使馆官员和国外奶业界同仁等,共计两千余人。 图1 首届中国奶业大会会场 图2 云南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杨国荣参加会议
2 体会 2.1对中国奶业发展的阶段性作出科学分析 大会上,出席大会的农业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畜牧兽医局、奶业协会,青岛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局,国家畜牧兽医总站及中国奶业协会领导等做了重要讲话。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对中国奶业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我国奶业产业一体化是伴随着国内生产体制和价格体制的转变而变化的,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奶业实行公私合营,奶牛被定为生产资料,牛奶实行统购统销,这一阶段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市场销售是统一管理的。 第二个阶段是1978~1992年,奶业生产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发展方针,个体饲养奶牛的头数快速增长,奶农与乳品企业之间变化成为买卖关系,利益联结松散,但由于当时牛奶的收购价格仍由国家制定,所以奶农与乳品企业之间并未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 第三个阶段为1992年至今,奶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放开了牛奶购销价格,除上海市仍由物价局定价外,全国均按照市场行情变化由乳品企业制定奶价。这种原料奶价格由乳品加工企业单方确定的定价方式,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奶农没有发言权,利益没有保障。2004年和2006年我国奶业连续出现波动,许多地区奶农卖牛、杀牛,而出现波动的根本原因就是奶牛养殖与乳品加工脱节,乳品加工企业无序竞争,向奶农转嫁生产成本,造成奶牛养殖积极性下降。 2.2 奶牛养殖的科学化 首届中国奶业大会的论坛中有两个是奶牛营养、饲料及饲养管理方面的专题。与会交流专家重点强调奶牛营养需要、饲料均衡供应体系建设及科学饲养管理。 图3 第八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品促销活动 图4 大会专题——奶牛营养、环境与奶质量安全论坛会场
2.3 奶牛饲养的适度规模 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题的核心是“适度规模、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奶业”,由国家奶牛体系首席科学 在大会的最后,中国奶业协会育种委员会主 图7 大会专题——中国奶业协会育种委员会工作会议会场
图8 大会专题——奶牛养殖成套设备及饲养管理研讨会会场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