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万寿菊副产物营养成分测定

    (上传时间:2011-4-20 10:31:37 文章来源: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原产墨西哥及美州各地,16世纪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种植,依用途分为观赏型万寿菊和色素万寿菊。色素万寿菊花色多彩鲜艳,花多,花期长,易于栽培,花中提取的叶黄素广泛用于药品、化妆品、食品及饲料等领域。

    1   色素万寿菊

    1、国内万寿菊副产物饲用现状简概

    万寿菊一般进行大田种植,采摘鲜花后进行加工,提取花中叶黄素。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具有色泽鲜艳、抗氧化、稳定性强、无毒害、安全性高等特点,在食品、化妆品、烟草、医药及禽类饲料中广泛运用。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最早是加入到鸡饲料里,可以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饲料资源日趋缺乏,合理开发利用农副产品等新型饲料资源非常必要。目前,国内对万寿菊副产物作为饲料原料的加工、调制、贮存技术以及饲喂添加比例、饲喂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非常缺乏,对提取叶黄素后的万寿菊副产物饲用利用的报道不多,主要应用在兔、禽、鱼的养殖。

    2、云南万寿菊副产物饲用调研现状

    云南主要种植色素万寿菊,种植主产区为曲靖、昆明、红河3个州(市),种植面积约10,000 hm2,其中曲靖市种植面积最大。目前,在万寿菊育种、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生产万寿菊干花颗粒、油膏主导产品后,剩下约为22%花渣副产物。按照万寿菊的鲜花产量约9750kg/ hm2计算,云南万寿菊花渣副产物近22,000 t/年,若应用于畜牧养殖将大大节省饲料成本。由于畜禽饲料原料的营养含量和性质不同,饲喂量要求也不尽相同,从我们实践经验来看,采用精料中加5%的万寿菊粉饲喂奶牛,奶牛几乎没有乳房炎,证明其具有抗乳房炎的作用,但调查的个体养殖户使用万寿菊粉做饲料饲喂畜禽动物的添加比例和使用量都没有科学依据和使用标准,一般按照个人意愿添加,这样导致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受到很大影响。

    2  云南万寿菊花渣副产物

    为了提高云南种植的万寿菊花渣副产物的利用价值,2010年采集云南当地的万寿菊花渣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参照杨胜主编《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进行。对三种不同饲料资源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万寿菊花渣粉的粗蛋白含量达到8.51%。详见表1

    1   万寿菊、蔗稍青贮、稻草常规营养成分

    名称

    干物质%

    灰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

    %

    无氮浸出物%

    万寿菊

    92.04

    3.89

    8.51

    0.95

    30.5

    0.7

    0.132

    48.18

     

    2  万寿菊、蔗稍青贮、稻草纤维素成分

    名称

    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

    木质素%

    纤维素%

    半纤维素%

    万寿菊

    41.62

    40.43

    6.13

    35.65

    1.2

    注:表1、表2数据为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分析实验室测定。

    从表2看出,万寿菊花渣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分别低于稻草,中性洗涤纤维低于蔗稍,半纤维素含量极低,以上结果表明万寿菊花渣营养价值较高,特别适合于反刍动物利用,但粗脂肪、钙、磷含量较低,在饲喂动物时应根据万寿菊花渣的营养指标适当添加钙、磷等,或者与蛋白质、钙、磷含量较多的豆科牧草搭配饲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满足畜禽的营养要求。

    3、小结

    不同地点万寿菊副产物的营养成分差异较大,袁玲测定的两个万寿菊粉样品的常规营养成分有一定差异,其详细测定了矿物元素和有害元素含量,表明钙、铁、铜、锰、锌等含量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都在饲料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允许含量范围之内,在饲料中无论以何种比例添加都是安全的,避免了应用时的脱毒工艺,但由于适口性因素不能随意在动物日粮中添加。云南种植的万寿菊花渣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云南的万寿菊花渣饲料营养价值较高,在万寿菊主产地区可作为畜禽动物的饲料原料,以减少其他饲料原料的使用,降低饲料成本。但对万寿菊花渣的加工、调制、贮存技术以及饲喂添加比例、饲喂效果评价等方面未进行过相关的研究。针对云南实际,有待进一步结合畜禽动物开展万寿菊花渣饲养试验研究,以准确、直观地评定其营养价值,得出最适合、最有效的添加比例,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促进云南畜牧业的发展。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2011413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