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肉牛产业化生产调研
(上传时间:2012-2-15 12:46:07 文章来源: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为了云南肉牛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有更大的发展,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杨国荣团队,与国家现代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黄必志团队等14人于2012年2月7~8日到滇西北的丽江市进行牛产业化发展状况调研。 调研团队在丽江市畜牧兽医站站长周振桓等领导陪同下,到玉龙牦牛养殖合作社、古城区肉牛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从调研过程中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看,总体来说丽江市牛产业化发展很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政府的投入力度不大,使丽江市牛产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图1 调研团队在玉龙县牦牛养殖合作社研讨有关牦牛生产问题 玉龙县牦牛养殖合作社有社员18户,饲养牦牛规模1000头,目前存栏400多头。饲养管理还是传统的放牧为主,冬季枯草期下坝子温暖地区过冬和啮食,夏季饲草丰盛期上高山草甸。这种饲养条件下,没有冬春饲草供给牦牛,牦牛营养严重缺乏、规模变小、阻碍了牦牛产业的发展。 图2 调研团队在丽江市畜牧兽医站站长周振桓(右3)陪同下,到古城区肉牛养殖场实地查看该牛场的“早出晚归”牛群。国家现代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黄必志(左2)和该牛场场长和积武(左1)及放牛人员等在现场。 图3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杨国荣(中)与牧牛人员在现场,这样的放牧条件完全不能满足牛的营养需要。 古城区肉牛养殖场饲养西杂牛262头,主要是繁殖杂交犊牛。用西门塔尔牛进行改良本地及其杂交牛,放牧方式“早出晚归”的传统方式,由于饲草饲料严重短缺和营养不全,牛群体况很差。根据丽江市畜牧兽医站站长周振桓介绍,这也是目前丽江市唯一的牛产业化生产的牛场。 调研团成员对丽江牛产业化发展提出:牦牛生产春夏季利用天然草场,冬春季节适当储备饲草料;黄牛改良以西门塔尔牛等温带品种为主,在低海拔地区种植紫花苜蓿、鸭茅等牧草,制作玉米等农作物青贮饲料,为牦牛和黄牛越冬奠定物质基础,促进牛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