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室开展黄曲霉毒素研究
(上传时间:2013-3-6 22:01:55 文章来源: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毒性是氰化钾的10O倍,砒霜的68倍,致癌性比二甲基偶氮苯高约900倍,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形作用。为此,2011起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AF)M1的普查,12月24日,公布了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蒙牛一批次产品检出致癌物AFM1超标140%,引起轩然大波,造成了我国奶业的重大损失。2012年,在各级质监、畜牧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我省各乳品企业、奶牛养殖场积极行动,对黄曲霉毒素展开严格监控。 针对我省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严峻形势,2012年下半年,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室在相关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场的配合下,全面开展了乳中黄曲霉毒素来源及防控技术研究,先后从大理州、红河州、德宏州以及昆明市嵩明县、玉溪市通海县奶牛养殖场采集饲料和牛奶样品,重点开展以下研究:(1)生奶中黄曲霉毒素M1与饲料中AFB1的关系;(2)生奶中AFM1与饲料中AFB1检测方法;(3)生奶中AFM1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今年7至10月,我省黄曲霉毒素形势严峻,出现了养牛场倒奶,而乳品加工厂奶源紧张的情况,乳中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为霉变玉米,其次为贮藏使用不当的酒糟、豆渣等,经相关部门协同整治,特别是大理州作了很多工作,如在畜牧部门的倡导下,由州领导牵头,质检、粮食、工商部门紧密配合,整顿发霉玉米等粮食、饲料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11月份以来,情况得到了明显好转。 本岗位将进一步开展黄曲霉毒素研究,以期制定相关防控技术规程,为我省奶业发展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