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方案(试行)

    (上传时间:2010-3-12 12:20:34 文章来源: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农(科)字[2009]53号)和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厅关于下达《2009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云财农[2009]171号)要求,为科学、有效实施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系建设,促进云南省奶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奶业生产安全和奶制品质量安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特制订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一、建设目标与原则

    1. 奶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云南省奶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云南具有发展奶业的气候、生态环境、奶畜资源、饲料资源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将云南奶业建设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中国南方的鲜奶供应基地,面向东南亚的重要乳制品出口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依托省、州(市)、县(市)、乡科研、技术推广力量,注重科研、试验示范、生产推广的结合,实现三者之间的无缝连接,针对奶牛产业目前存在的数量(优秀奶牛数量少)、产量(头均存栏单产低)和质量(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在全面征集政府部门、奶农、乳制品加工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提出的技术需求,以及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解决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构建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奶业发展目标的现代奶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奶业生产安全和乳制品质量安全应急预警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奶业产业各环节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奶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奶业竞争力,加速荷斯坦奶牛产业的现代化、奶水牛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奠定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和牦牛产业化发展基础。

    2. 奶业技术体系建设原则

    1)责任明确、团结协作

    在省农业厅的统一规划、布署、管理、协调和指导下,全省奶牛产业科技工作者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责任、团结协作,以体系现代规模化奶牛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建设为平台,共同开展现代奶业关键技术研发、引进、集成、示范、推广等,收集和提供产业相关信息,提升云南奶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共同促进云南奶业又好又快发展。

    2)遵循产业规律,推动协调发展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注重科研、试验、生产推广的结合,打通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和生产之间的快速通道。实现科研、试验和推广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

    3)强化制度建设

    从体系研究内容设计、任务分解、协作方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好系统化、制度化设计,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相互协作;通过基地、人才、项目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二、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专家

    2009年6月17日农业厅公告的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专家如下表。

    所有岗位专家、主任和站长组成该技术体系的执行专家组。

    云南省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专家

    岗位

    姓名

    依托单位

    岗位

    (一)产业技术研发中 心

    首席科学家

    毛华明

    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

    专家

    1.奶牛育种与繁殖研究室

    刘学红

    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

    主任

    2.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毛华明

    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

    专家

    杨国荣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主任

    3.奶牛疾病控制研究室

    杨仕标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主任

    4.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室

    黄艾祥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专家

    5.产业经济研究室

    蒋永宁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任

    (二)综合试验站

    奶牛综合试验站

    李瑞生

    德宏州畜牧站

    站长

    赵家明

    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

    站长

    (三)区域推广站

    奶牛区域推广站

    罗应良

    弥渡县兽医防疫工作站

    站长

    余选富

    腾冲县畜牧工作站

    站长

    莫炳国

    麒麟区畜牧兽医局生产科

    站长

    尚德林

    陇川县畜牧站

    站长

    汤守锟

    潞西市畜牧站

    站长

    三、云南省现代奶业技术体系建设任务及绩效考核指标(五年)

    1.积极参与云南省奶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积极参与云南省奶业“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完善,并积极推进规划变计划、计划变项目,全面参与规划实施。通过调查、研究、讨论,出版《云南奶业发展战略》,增强各级政府对云南奶业发展的重视,提高社会对云南奶业发展的关注度,做强做大云南奶业,加快奶业发展,为把云南省奶业建设成为云南农业的支柱产业,中国南方的鲜奶供应基地,面向东南亚的重要奶制品出口基地奠定良好基础

    2.云南奶业信息平台建设

    1)建立完善云南奶业基础数据和信息、奶业生产安全和奶制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上报体系与机制。

    2)建立省外和国外奶业发展情况、科技进展、市场变化资讯来源途径,以及处理、通报制度。

    3)与云南省奶业协会合作,做好《奶业天地》内部刊物的出版和奶业天地http://www.dayc.cn网站的建设,为做好信息、技术服务和各岗位专家的交流提供良好平台。

    3. 遗传育种与繁殖功能研究室任务、考核内容

    3.1重点任务

    1)建立健全奶牛良种登记制度与性能测定体系  以体系奶牛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为基础,并逐步扩展,建立完善荷斯坦奶牛、奶水牛、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的良种登记制度和性能测定体系,并根据登记和测定结果反馈奶牛养殖和原料奶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信息,指导养殖者实行合理的选种选配、改进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群体的生产性能。

    2)奶种公牛的性能评定  与大理“奶牛综合试验站”联合,进行荷斯坦种公牛和奶水牛种公牛的后裔测定。通过腾冲区域推广站开展槟榔江奶水牛公牛生长发育、精液品质及其后裔生长性能测定。

    (3)现代奶牛育种与繁殖技术的引进、集成、研究开发与试验示范。

    4)奶水牛繁育技术规范。

    5)槟榔江水牛的选育方案的制定实施及德宏水牛杂交模式的建立。

    6通过调查提出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的发展模式。

    3.2 基础性工作

    1)体系所有示范场(区、户)奶牛档案的建立和维护,以及繁育技术培训。

    2)收集整理奶牛业遗传育种及繁殖领域数据资料和产业信息,使养牛者及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新动态,发现我们的差距,提出发展的目标。

    3)建立我国奶牛种公牛企业(站)及国内供种公司档案,供养牛者比较使用。

    4)奶牛繁育领域国内外专家及其工作单位的信息库等。

    3.3 前瞻性研究

    1)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奶牛选育效果、繁殖效率和生产性能的应用。

    2)奶水牛杂种母牛繁殖率的研究。

    3)牦牛乳用性能提高的发展模式研究。

    3.4 应急性工作

    1)研究在重大疫情,突发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情况下,保障DHI、良种登记、供精、种源等繁育环节运行的应急措施。

    2)省农业厅和首席科学家安排的临时性、应急工作。

    4.奶牛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任务、考核内容

    4.1 重点任务

    1)不同区域、饲养规模荷斯坦奶牛、奶水牛和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专业化家庭牧场、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牛场设计、建设规范,以及粪污处理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2)奶牛优质饲草饲料的种植与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

    3)不同作物秸秆优化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

    4)建立完善奶牛精饲料加工体系,安全高效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犊牛代乳料的普及推广。

    5)标准化挤奶技术、全混日粮(TMR)饲喂技术,不同区域荷斯坦奶牛、奶水牛和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专业化家庭牧场、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牛场规范化饲养技术的制定、示范、推广及GAP认证。

    6)槟榔江奶水牛补饲标准的研究制定。

    4.2 基础性工作

    1)奶牛饲料资源评价、主要饲料营养价值评价及饲养标准、饲料配方数据库建立。

    2)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服务,经常到产区指导,并配合有关岗位科学家进行新技术培训。

    4.3 前瞻性研究 

    1)旨在提高牛奶质量、控制奶中尿素含量饲料及其配方技术研究开发、试验示范及推广。

    2)奶水牛及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不同时期营养需求的研究及配套饲养技术制定。

    4.4 应急性工作

    1)调查应对云南奶牛生产季节性和突发性问题。

    2)省农业厅和首席科学家安排的临时性、应急性工作。

    5. 奶牛疾病控制功能研究室任务、考核内容

    5.1 重点任务

    1)奶牛传染性疾病监测、危险性评价,控制和净化技术试验示范,以及预警体系建设。研究、优化现有的牛结核、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监测、净化技术,在各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实施监测并净化。应用液相阻断ELISA、微量血清中和实验方法对现有的口蹄疫免疫抗体实施监测,在现有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进行试验、推广。应用口蹄疫非结构蛋白ELSIA试剂盒监测,鉴别病毒感染血清阳性抗体,建立疫病早期预警技术。

    2)奶牛屡配不妊、流产、胎衣不下等繁殖疾病病因调查分析,及其防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采取现场调查、病理检验、以及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奶牛流产的特点,以及与流产相关因素分析。通过血清学分析、病原学诊断,明确各种病原在牛群中分布,以及各种病原与奶牛流产的因果关系,制定奶牛场繁殖障碍病综合防治技术。

    3)奶牛乳房炎、酮病、犊牛腹泻等常见疾病的流行规律,及其防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

    4)环境生物安全控制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制定奶牛场隔离、环境消毒和挤奶环节生物安全控制技术措施,在试验点推广应用。

    5.2 基础性工作

    1)奶牛流行性病学的调查、分析。

    2)技术培训:实施奶牛疫病防治、净化技术培训。

    5.3 前瞻性研究

    奶牛疫病与公共卫生安全相关性研究:奶牛源性人畜共患病监测、防治技术研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与分析,奶牛常见泌乳系统和生殖系统疫病、腹泻病群防治药物残留监测、与公共卫生安全相关性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防治程序。

    5.4 应急性工作

    1)发生重大奶牛疫病疫情时,快速确诊、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疫情。

    2)牛奶源性和奶牛肉品源性引发的突发奶牛源性公共卫生事件原因调查、分析,处置。

    3)省农业厅和首席科学家安排的临时性、应急性工作。

    6.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功能研究室任务、考核内容

    6.1重点任务

    1)研究建立云南省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预警机制。研究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细菌数、食源性疾病、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抗生素等含量超标等不安全因素,建立原料奶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HACCP系统)和云南省乳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

    2云南水牛奶、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奶和牦牛奶的理化特性研究。以大理、德宏、腾冲、寻甸等地奶水牛为对象,研究水牛奶的理化特性;以昆明、大理、香格里拉等地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奶和牦牛奶为对象,研究其理化特性。

    3制定云南水牛奶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奶的地方质量标准。根据云南水牛奶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奶的理化特性,制定其地方标准。

    4)奶酪、炼乳等特色乳制品的研究开发,其中重点开展水牛奶酪二次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针对奶水牛饲养分散、短时间难以形成规模生产的现状,研究水牛奶酪首先经粗加工、再集中二次加工的关键技术及分段产品标准,解决奶水牛生产目前面临的小生产大市场问题。

    6.2 基础性工作

    1建立原料奶卫生指标检测方法、理化指标检测方法、国内外残留物限量标准等档案;

    2)研究云南水牛奶、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奶和牦牛奶的理化特性以及干酪、炼乳等产品的质量。

    3)开展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4)收集、监测和分析云南乳品加工行业发展动态与信息。以云南省奶业协会会员单位为依托,及时收集、监测和分析我省奶牛养殖场、乳品加工厂的发展动态和信息。

    6.3前瞻性研究  

    1)原料奶质量、安全及掺假的现场速测技术。

    2)干酪生产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开发水牛奶干酪的工艺技术,包括原料奶处理方法、发酵剂、凝乳酶、凝乳条件和成熟条件。研究干酪加工、成熟过程中理化特性,包括各种常规理化成分、微量风味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等),以及蛋白质的变化;干酪发展新趋势、新技术的研究。

    4)炼乳生产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开发水牛奶炼乳的工艺技术;研究炼乳的保鲜技术。

    5)云南乳饼工厂化加工关键技术以及保鲜技术开发。研究开发乳饼工厂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乳饼的保鲜技术。

    6.4 应急性工作

    1)调研乳品行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农业厅交办的临时性应急任务。

    2)研究提出发生重大原料奶质量以及乳品安全问题的紧急应对措施,包括原因调查、危害分析、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今后的预防措施。

    3)研究提出发生突发性生产事件(火灾、水灾、旱灾、雪灾、高温、低温、疫情、断电、停水、交通中断等),原料奶生产等方面的应对措施方案。

    7.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任务、考核内容

    7.1重点任务

    1)以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为基础,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确立云南荷斯坦奶牛、奶水牛和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发展模式、适度规模

    2)通过对“泛珠三角”和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确定云南奶制品的市场定位及其主要种类。

    3)国内外奶业市场需求与云南省生产供给形势评价,及其对策、建议,编辑撰写“云南省奶产业发展报告”。

    4)开展云南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编辑出版《云南省奶业发展战略》。

    7.2 基础性工作

    1)建立云南奶业经济数据库。

    2)信息收集:奶产业发展近期动态、产业政策、国家奶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等。

    3)开展生产、市场和流通等各环节的分析和相关政策评估。

    4)奶产业经济技术体系市场信息研究。编写“奶产业经济动态研究简报”定期或不定期,分级别对服务对象发布有关奶产业最新动态,热点问题等等。

    7.3 前瞻性研究 

    1)现代奶业特征、发展趋势及云南的对策。

    2)云南奶牛养殖重点支持领域及其政策。

    3)奶业发展贡献力因素分析。

    7.4 应急性工作

    1)调研奶产业生产经济动态信息和突发性问题,完成部领导和奶产业体系交办的临时性应急任务,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方案。

    2)提出突发性生产事件(火灾、水灾、旱灾、雪灾、高温、低温、疫情、断电、停水、交通中断等)的应对措施方案和经济评估。

    8.大理综合试验站建设任务、考核内容

    8.1重点任务

    1)在大理建设存栏300头以上基础母牛奶水牛场1个,存栏30头以上基础荷斯坦母牛家庭示范牧场2个,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示范区2个。

    2)对大理冻精站青年公牛进行后裔测定。

    3)在普及推广应用现有的“大理州奶牛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大理州奶牛良种登记和DHI性能测定系统,指导大理州奶牛选种选配,改进饲养管理,全面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4)举办技术培训,逐渐提高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每年举办2期,培训学习内容为奶业发展最新动态信息、奶业发展相关政策、饲养管理技术、食品安全等,培训对象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奶牛养殖重点户。

    5)研究制定奶牛、奶水牛、西门塔尔挤奶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使养殖户及规模场的饲养管理操作技术走向科学性与规范化,并能紧密切合大理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实际。

    8.2 基础性工作

    1)抓好综合配套技术在规模场和示范村的试验示范,并产生重要作用。

    2)调查、收集奶业生产中养殖户、加工企业及其它中间环节运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定期上报给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3)开展奶牛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针对本地区的实际,与岗位科学家共同确定试验、示范有关技术1~2项/年。

    4)负责组织联络弥渡、大理、洱源、巍山、鹤庆、南涧等大理州内的主要奶业基地县,形成一个团队和统一的整体,团结协作做好本地区内的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5)负责培训指导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服务,经常到产区指导,解决推广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8.3前瞻性工作

    1)推进邓川牛保种工作实施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2)建立完善奶牛传染性疾病监测、控制和净化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

    8.4 应急性工作

    1)调查大理州奶牛生产季节性和突发性问题。

    2)完成农业厅、首席科学家及岗位科学家交办的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根据生产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奶农。

    9. 德宏综合试验站任务、考核内容

    9.1 重点工作

    1)在德宏建立存栏基础母牛300头以上的奶水牛规模化示范场1个,德宏水牛杂交改良示范区一个。

    2)协助岗位专家完成水牛奶原料奶的标准、奶水牛饲养标准制定。

    3)德宏杂交水牛犊牛培育与后备牛饲养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4)德宏水牛人工授精技术及饲养管理规程的完善与培训。<, /SPAN>

    5)甘蔗稍等粗饲料利用、糖蜜尿素营养舔砖(剂)生产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6)接受岗位专家安排的试验示范工作。

    9.2 基础性工作

    1)收集、整理奶水牛饲养管理的相关技术资料。

    2)收集、整理德宏水牛奶相关技术资料。

    3)对德宏奶水牛杂交改良效果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4)标准化奶水牛配套饲养技术的示范、培训和推广。

    9.3 前瞻性研究

    1、德宏杂交水牛新品种的选育。

    2、影响杂交水牛受胎率因素的调查分析。

    9.4 应急性工作

    1)调查德宏州奶牛生产季节性和突发性问题。

    2)完成农业厅、首席科学家及岗位科学家交办的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0.区域推广站任务、考核内容

    10.1 弥渡区域推广站

    1)建立基础母牛存栏数300头以上的荷斯坦奶牛示范场1个,建设1个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示范区1个,每年杂交改良500头以上。

    2)饲草饲料与饲养管, 理技术示范推广。在乳业发展乡镇种植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制作玉米秸秆青贮料或全株青贮,在规模奶牛场进行高效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犊牛代乳料普及推广和实施标准化挤奶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

    3)人畜共患病监测、控制。以奶牛结核、布氏杆菌病、血吸虫病为监测重点,实施监测计划,在实施监测的基础上,提出控制三种人畜共患病的综合技术措施,整合其它资金,对阳性牛进行扑杀。

    4)奶牛饲养技术培训和推广。

    5)接受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安排的试验示范工作。

    10.2 腾冲区域推广站

    1)建设完善槟榔江水牛核心示范场,槟榔江奶水牛示范养殖小区各1个,基础母牛存栏分别达300头和100头以上。

    2)制定槟榔江水牛选育方案,按要求开展槟榔江水牛生长和产奶性能测定;建立槟榔江水牛系谱资料档案。

    3)在岗位专家的帮助下制定槟榔江奶水牛的饲养标准,并组织实施。

    4)槟榔江奶水牛配套饲养技术的集成、示范、培训和推广。

    5)接受岗位专家安排的试验、示范任务。

    10.3 麒麟区区域推广站

    1)建立基础母牛存栏数300头以上的荷斯坦奶牛示范场1个,建设1个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示范区,每年杂交改良500头以上。

    2)对全区现存栏奶牛开展全面调查,清晰现状,建立牛群档案,制定发展计划。

    3)对全区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牛进行普查,摸清底子, 建立牛群档案,确定生产目标。

    4)开展奶畜布病、结核、及其它常见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5)推广优质苜蓿、青贮玉米的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安全高效奶牛饲料的普及推广。

    6)对奶牛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7)接受岗位专家安排的试验示范工作。

    10.4 陇川区域推广站

    1)建设区奶水牛产业综合示范区2个,示范区奶水牛存栏500头以上。

    2)不同杂交方式奶水牛的生长和泌乳性能的测定。

    3)奶水牛犊牛及后备牛培育技术的示范推广。

    4)奶水牛疾病调查及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

    5)标准化奶水牛养殖技术的示范、培训和推广。

    6)接受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安排的试验示范工作。

    10.5 潞西区域推广站

    1)建设1个奶水牛综合示范区,基础母牛存栏300头以上;建设2个奶水牛家庭牧场,每个存栏20头以上。

    2)在岗位专家的支持下完成水牛奶质量及原料奶验收方法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3)奶水牛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培训与技术服务。

    4)调查、收集并上报德宏奶水牛产业发展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

    5)疫情监测与奶水牛结核病检测与净化。

    6)配合各功能研究室和德宏综合试验站的研究和试验工作。

    11.奶牛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的考核指标

    11.1 奶牛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的选定

    在奶业技术体系建设执行专家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每个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及其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11.2 奶牛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的考核指标

    1)基础母牛存栏达到要求,牛场(小区、家庭牧场)布局合理,泌乳母牛配备自由卧栏,实现机械挤奶,设置犊牛岛等,功能完善、现代。

    2)奶牛全使用优质高产冻精改良,实现科学选种选配。

    3)泌乳母牛进行DHI测定,犊牛和后备牛进行生长发育测定,并利用测定结果指导生产。

    4)每头泌乳母牛配套种植0.5亩以上优质饲草,或者制作6吨以上优质青贮实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推广TMR日粮。

    5)规范化防疫措施,实现两病净化。

    6)牛场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7)头均牛奶产量提高每年提高10%左右,牛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8)饲养各环节标准化和规范化,3个示范场通过GAP认证。

    四、奶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制度

    云南省现代奶业技术体系由奶业技术中心、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三个层级构成;所有岗位专家、主任和站长组成奶业技术体系的执行专家组,作为决策和学术委员会机构,首席科学家为执行专家组长。

    以每位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站长为领头人组建4--6人的科技梯队共同实施各自职责,梯队组成人员以各自依托单位人员为主,也可根据需要吸收依托单位以外人员。

    1.岗位职责

    1.1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首席科学家所在单位即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设立一个首席科学家岗位、5个功能研究室和6个左右的科学家岗位。

    1.1.1 首席科学家

    首席科学家对体系的建设实施和工作任务完成负全面责任,主要职责有:

    1)负责组织本产业技术体系任务规划的调研、编制和分年度任务分解,经执行专家组讨论通过后,代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农业厅签订任务书。

    2)代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分别与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区域推广站站长及其建设依托单位分别签订任务委托协议。

    3)根据任务委托协议内容,每年组织一次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及年度考评会议,对各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进行年度考核,并形成年度考评报告,上报农业厅。

    4)负责完成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工作任务、组织体系的学术年会和科技活动、体系相关情况的上传下达。

    5)负责组织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收集、监测和分析产业发展动态与信息,开展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咨询,组织相关学术活动。

    6)负责领导本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从事产业技术发展需要的基础性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与集成,解决我省奶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

    7)指导、协调和监督各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的业务活动。

    8)每年对每个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的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9)负责以简报、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向相关部门(单位)报送信息。

    9)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提出支持立项建议。

    10)负责组织对产业重要灾情、疫情和突发性问题进行会商,提出应对方案或措施、意见或建议上报农业厅。

    1.1.2功能研究室

    设立奶牛育种繁殖、营养与饲料、疾病控制、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和产业经济5个功能研究室。每个研究室设一个研究室主任、科学家岗位,功能研究室主任所在单位即为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

    研究室主任和岗位专家主要职责:

    1)协助首席科学家参与本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的任务、工作目标的分解。

    2)代表功能研究室及其建设依托单位与首席科学家签订任务委托协议。

    3)完成体系任务规划中的本岗位任务。

    4)负责一个学科领域的长期研究和基础性工作。

    5)提出产业中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立项建议,并组织体系内外的科技人员联合攻关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6)定期向本产业首席科学家汇报功能研究室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7)接受依托单位的管理。

    1.2  综合试验站

    1)完成体系任务规划中的各项工作。

    2)配合有关岗位专家进行本体系任务规划中的试验示范工作。

    3)调查、收集本区域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本区域奶牛生产、疫情、产销形势等信息、地方出台的与产业相关的政策等动态变化按月上报首席科学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

    4)负责指导本区域推广站工作。

    5)配合首席科学家和岗位专家,对本区域3-5个县的奶牛技术推广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人员和奶农进行新技术培训,每年至少培训2次、现场会2次。

    6)主动与当地农业行政和技术推广部门联系和配合,为当地奶牛产业发展发挥核心、支撑和联络作用。

    7)接受依托单位的管理。

    1.3 区域推广站

    1)完成体系任务规划中的各项工作。

    2)配合有关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进行本体系任务规划中的试验示范工作。

    3)调查、收集本区域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本区域奶牛生产、疫情、产销形势等信息、地方出台的与产业相关的政策等动态变化按月上报首席科学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

    4)主动与当地农业行政和技术推广部门联系和配合,为当地奶牛产业发展发挥核心、支撑和联络作用。

    5)接受依托单位的管理。

    1.4 执行专家组

    由首席科学家、各功能试验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站长组成,首席科学家为组长。主要职责:

    1)负责实施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发展规划和分年度计划中的相关任务。

    2)组织开展相关科技活动,指导、协调和监督各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的业务活动。

    3)体系的规划、人员和机构的变动、经费的分配、管理制度办法的制(修)订等重大事项,由执行专家组讨论形成。

    2. 工作任务确定

    2.1调研

    奶业技术体系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实施周期。每五年周期的前一年,由首席科学家组织本体系内的人员,全面调查征集本产业技术用户提出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进行初步汇总。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年度定点调研。本产业确定的技术用户和调研对象为:省和相关州(市)、县(市)畜牧主管部门、推广部门,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相关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奶农。

    2.2任务确定

    根据上述技术用户提出的需要解决的生产问题,首席科学家组织本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讨论梳理后,提出本产业技术体系未来五年研发、试验示范的任务规划与分年度计划,制定本体系五年研究和试验示范任务分解方案,报请农业厅审批下达,并在网上公开。

    2.3任务的执行

    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根据审批下达的未来五年研发和试验示范任务规划与分年度计划,制定本体系五年研发和试验示范任务的分解方案,经本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讨论通过后,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本体系内的每个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与每个岗位专家及其建设依托单位分别签订任务委托协议书。

    2.4 任务冲突与离岗脱岗规定

    1)岗位专家应将主要精力用在本岗位上,不鼓励承担与本体系无关的科研项目以及与岗位研究雷同的竞争性科研项目。

    2)承担本体系岗位职责与原依托单位的岗位职责发生冲突时,应优先完成本体系的职责。

    3)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站长在聘期内不能擅自脱离岗位,出国考察和培训超过20天以上3个月以内应提前1个月向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书面报告;出国时间为3-6个月,需提前2个月向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书面报告批复;超过6个月,应提前3个月书面报告经首席科学家签字同意后报农业厅批准,否则视为脱岗。

    4)脱岗人员的费用将按原渠道返回,并停拨下年度经费。

    5)因工作需要调离岗位的应及时报告,属于主动调离的应该在调离前3个月内报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属于上级任命调离的,应该在接到通知后1个月内告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并建议符合资格的岗位人选。

    3. 经费使用

    3.1经费使用的监管

    体系内各建设依托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单独设帐,单独核算。

    每年按时报送财务决算和下年预算。年度总结时,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长应按照预算科目要求实事求是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并上报决算表到首席科学家依托单位。

    3.2 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

    1)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和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及其建设依托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开支。

    2)专项资金严禁用于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严禁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3)经费使用需经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签字认可后,再按依托单位财务规定报帐。

    4)经费使用情况和资金效益情况将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

    3.3 预算资金的调整

    根据年度考核和综合考核结果,经执行专家组讨论通过,可以相应调整各岗位人员的下年度预算额度。

    4. 考核与奖惩

    4.1 年度考核

    1)每年年底,由执行专家组根据任务委托协议内容指标对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站长进行业绩评估与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

    优秀:工作业绩突出,为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

    合格:具有全局观念,积极主动并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不合格: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其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处理:触犯法律和规章制度,因个人责任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弄虚作假,谎报成果,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荣誉,严重违反科学道德规范;没有按照任务协议书完成任务;擅自离职或未经批准出国(境)逾期不归者。

    2)年度考核实行执行专家组票决制,由首席科学家签署考核意见,并将考核结果报农业厅。

    3)考核依据:各岗位人员的个人述职表、年度总结(或技术报告)、工作日志、工作实绩及任务委托协议内容指标完成情况及其执行专家组评议。年度总结报告须包括下列内容:年度计划的目标任务;年度执行进展情况,附主要技术详细报告;工作的主要实施地点、参与人员与单位(含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和邮件地址);技术实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证据);经费使用的财务证明(如有经费外拨必须提供配套的研究合作协议或合同);下一年度产区技术需求与目标任务;附工作日志及清晰的重要科技工作照片。

    3)考核时间一般在年度全体会议(年会)上进行。

    4.2 奖惩

    考核结果与研发经费挂钩。年度考核合格的,继续保留聘任资格,并根据本体系首席科学家的提议安排下一年度研发经费。年度考核优秀的,继续保留聘任资格,并根据本体系首席科学家的提议增加下一年度研发经费。年度考核一次不合格的,由首席科学家提出警告,责令其整改,保留聘任资格,酌情核减下一年度研究经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取消聘任资格。解聘后空缺的科学家岗位,将按程序由农业厅在全省范围内重新招聘。

    5. 相关规定

    5.1工作日志

    首席科学家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日志》,主要记录体系有关的重要工作和学术活动,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以及简单的描述。

    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站长各自建立《工作日志》,主要记录本岗位研发、试验示范活动的数据和材料,以及相应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日志》作为原始记录,是学术诚信档案和各项考核的基本依据。

    5.2 会议与联系

    (1)全体会议(年会)。每年一次,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科学家组织或者委托召开,时间在翌年元月上旬,地点原则上选在研究室或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所在地,会期2-3天,个人费用自理,其他会议费用由首席科学家管理费列支。

    5.3 专题会议和现场观摩会

    每年2-3次,由研究室主任和综合试验站在年会上提出并形成会议方案,执行专家组讨论通过后执行。会议费用在提出人的基本研发费中列支,其他参会人员费用自理。

    6. 信息发布与保密

    1)体系所有人员不得自行向媒体或公众公开病疫情,以及与产业经济、价格相关的统计数据以及产业政策。体系内涉及有关重大技术报告、调查研究的情报信息、数据及其报告和重大疫情报告以及新闻报道等,均由首席科学家签字并报农业厅同意后再视具体情况公开或报道。

    2)重大灾情、疫情实行日报制。各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有义务对所联系的产区灾情、疫情进行调查、汇总并在灾情发生期间每日上报到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3)体系各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须建立科技档案,并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和知识产权等制度,维护科技档案的安全和必要的机密性。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