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洱源县奶牛区域推广站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邓川牛人文历史

    (上传时间:2012-9-16 11:47:36 文章来源:洱源县奶牛区域推广站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邓川牛是邓川人民在当地特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丰富优质的饲料资源,独特的饲养方法,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出的地方优良品种,属乳用牛。

    据《新唐书、南蛮传》载:“隋唐之际,这里落相望,牛马蔽野,收获与中夏(中原)同。”到了唐朝,邓川牛养殖已很普遍,达到了社会化。

    大理州苍山(北部在川地区)有个地方为花坝,相传在后晋时期,就有人居住,形成了四个村落,其中一个的名字是为乳牛墩,说明当时已有乳用的邓川牛,有了奶牛。

    随着邓川牛的产奶量增加,除每天满足犊牛哺乳,还让人食用鲜奶外,仍有剩余牛奶,因没有及时的使用,没有冷藏设备,常有牛奶(过剩)变酸变坏。养殖者发现牛奶中乳酸菌繁殖,使牛奶发酵,加热,凝固,把凝固的乳块揉搓分成小块,变成乳饼。便于风干,拉成薄片,并放于竹篱笆上,凉晒时,形如纸扇,因原料是乳牛奶,就称之为乳扇。制成干酪,有效解决了保存问题,延长有效期。明朝朱权的《权仙神隐书》记载,“造乳扇法:以牛乳盆盛,晒至四边清水出,煎热,以酸浆点成。出,揉擦数次,扯成块,又入烫之。取出,捻成薄皮,竹签卷扯数次,棚定晒干,以油炸熟食。”

    李时珍《本草纲目》50卷首部注明,“乳腐”条亦载此法。“造乳扇法:以牛乳盆盛,晒至四晕清水出,煎热,以酸浆点成。出,揉擦数次,扯成块,又入烫之。取出,捻成绢片样,上竹木棍,上挣床,晒干,收起,如用时,温油炸熟,洒蜜或白砂糖食用。”乳扇加工有了改进,食用方法增加。

    当地人饲养邓川牛,挤奶做乳扇,以出售乳扇获得收入,犊公牛用于耕地和使役,再用于肉牛;牛多了时出售活牛。乳扇加工,联接了养殖加工和消费者,因有较好效益,促进了邓川牛的选育,饲养量增加,使乳扇加工有了不断改进。在当地群众长期精心选种选配之下,使邓川牛的乳用性能得到提高。

    清《邓川州志》载“凡家喂四牛,日作乳扇200张,八口之家,足资俯仰矣,故此户尚之”,乳扇成为大宗商品,饲养邓川牛有较好的效益。每头邓川牛日均产奶量7.5公斤,按305天计,每个乳期的产奶量应为2288公斤。明朝时,为培育高产后代,使用好种公牛,良种公牛都有专业户饲养。清朝,大理人杨载彤在《大理赴乡试竹枝词》中写道:“短鞍长镫巧安排,高中言传笑脸开。预数探亲从某某,弓鱼乳扇带齐来。”说明乳扇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在当地普遍出售、购买、食用,而且是到外地探访亲朋好友,拜访贵客的必备礼品,

    1940年《西南边疆》第九期《发展邓川乳扇业建设》文中谈到:“滇中牛甚盛,故皮肉之外,乳扇、乳饼、醍醐之制尤夥,全县半数人家经营之,故为输出之大宗”。“邓川乳扇不独为一县民生所资,而辗转负贩,间接赖以存活者不限本县民众”。这个时期,乳扇出口到缅甸,出口数量较大。

    凡有白族的地方,都有“白族三道茶”接待客人,第一道茶叫“苦茶”, 第二道茶叫“甜茶”,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苦尽甜来再回味,明示了人生哲理,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而第二道茶中的主要佐料就是乳扇,酥、脆、香、

    白族地区的人民在祭祀时,以乳扇为贡品。看望朋友,馈赠礼物都以乳扇为主;待客宴请时,特别是来自远方的朋友,都有乳扇作为必有的菜肴,

    全国都有乳扇消费人群,邓川牛所做的乳扇在云南省消费量大,较为普遍,在云南新“十八怪”中就有“牛奶做成片卖”,在各旅游区、在中小城市都有出售店点。

    洱源人喜欢牛,特别是邓川牛,“黑牛白奶胞(属高产牛),不买也瞧瞧”,在遇到好牛时,虽不是自己的,也要看一看,了解好牛的体貌特征,了解主人的饲养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相牛能力。流传了几百年的“渔潭会”,有邓川牛的交易,有卖牛的,有买牛的,有学相牛的。 从一年一度交易会,改成每周三“邓川沙坝街” 交易。在交易市场还听到“四大六开”、“饭盒嘴”、“ 张飞身子娘娘脚”、“黑牛白奶包”等术语。还举办过“牛王”比赛。

    现在洱源县每年种蚕豆5万亩以上,用籽实、茎、叶喂奶牛。2002年以来,在农田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3万亩用于养奶牛。有些地方,为避免蚊蝇叮咬牛,给牛挂了蚊帐,成为爱牛护牛的佳话。在洱源县有很多地方地名都与牛有关,如“牛街”、“牛桂丹”、“牛井巷”。上世纪70年代,云南省(昆明、安宁、晋宁)、四川(成都、攀枝花市)、贵州(六盘水)等地为给城镇供应牛奶,发展奶牛业,没有奶牛就从川地区购买,因当地人不会养奶牛,就请邓川人去指导,现在昆明市、小哨、安宁、晋宁等地,有很多因外出指导养奶牛而定居下来的人。

    洱源县有6个镇3个乡,90个村民委员会,有3.5万户养牛,邓川牛和邓川黑白花奶牛近8万头,乳扇加工作坊1000户,有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欧亚、来思尔等6个乳制品加工企业,产品60多种,年产奶20万吨。 1959年后,“邓川”牌、“蝶泉”牌等系列奶制品,因原料质量上乘,产品香味浓厚,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邓川”牌为全国驰名商标,在国内、国外多次获金奖。有活牛、乳扇交易市场,常年开展交易。所有农业人口基本养过牛。有些专业性养奶牛,有些专业性加工乳扇,有些专门贩运活牛或乳扇,各镇乡农贸市场都有卖奶牛、卖乳扇专区。当地群众在婚礼、建房庆典、祭祀、宴请等都用乳扇,近几年还以乳扇和其疏菜调配,增加了很多菜肴。

    邓川牛适应性好、耐粗饲、抗病力强、产奶性能好、繁殖力强。牛奶中乳脂含量高,乳脂球大小适中,香味浓郁,风味清醇,品质上乘。1981年被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的地方优良黄牛品种。农业部畜牧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认为,从邓川牛形成历史,产奶水平,生产特性等方面来看,邓川牛是中国人的奶牛品种,是世界上唯一的乳用黄牛品种。2012年为云南省六大名牛。邓川牛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