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王加启团队:奶业的近期任务与中长期任务

    (上传时间:2024/10/25 11:03:39 文章来源:中国奶业协会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王加启团队:奶业的近期任务与中长期任务

    中国奶业协会

    王加启 郑楠  张养东  赵圣国  刘慧敏  孟璐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我国奶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奶业经历了十分艰难的时期,生鲜乳价格已连续29个月下跌,下跌持续时间是近10年来最长的一次,累计降幅达23.9%。奶业全链条各环节均承受了较大压力,消费低迷、养殖业亏损严重、加工业喷粉积压。其原因既有暂时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奶业长期深层次矛盾积累的效应。面对困难,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既要瞄准治标,安排近期的任务,也要瞄准治本,充分考虑中长期的任务。

     一 奶业的近期任务

    (一)多方发力扩大消费

    消费不振,是当前奶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尼尔森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国内乳制品销售收入增速显著下降,同比分别降低6.5%和2.4%。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已经是世界营养健康的共识。我国目前人均奶类产量28.4千克,即使加上进口奶产品,人均奶类消费量仅42千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奶类生产过剩,而是奶类消费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广大农村居民奶类消费水平很低,相当一部分乡村居民还没有喝上牛奶。政策要集中解决消费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下决心发放奶类消费券,拉动牛奶消费。可以相信,牛奶进校、进乡、进村、进营养餐、进食堂、进养老院,培育全民饮奶习惯,其经济拉动作用绝不亚于家电汽车下乡,而且更加普惠、持久。乳品企业除了呼吁政府支持之外,更要全面推动奶产品下乡入户,通过降价、捐赠、共建等方式,稳定在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扎下根,培育企业品牌的忠实、长期消费者。培育市场增量,已经成为化解“过剩”危机,开拓发展空间、推动奶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多管齐下节本增效

    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与猪鸡养殖相比,奶牛养殖成本较低。但是,我国近十年主要是模仿美国的养殖模式,大规模、高投入、高产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益高,但是也有缺点,比如地方饲料资源利用少、养殖成本高、污染治理费用高。当前困难时期,奶牛养殖场首先要保障收储制作高质量青贮饲料,同时要充分挖掘利用地方饲料资源,比如花生秧、红薯秧等农副产品,酒糟、果汁渣等食品制造业副产品。奶牛拥有瘤胃这个天然的微生物发酵罐,瘤胃微生物能够利用尿素等非蛋白氮饲料合成微生物蛋白,再转化为牛奶蛋白,因此要大力开发尿素饲料,实现豆粕减量替代与节本增效。

    (三)多措并举优化产能

    国奶业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缺奶-增牛-过剩-杀牛”的情形,每一次都是对奶业的巨大损害,也是进口商期待的收割机遇。因此,越是困难,越要注重优化产能。一是稳定良种牛群,把系谱完整、高产健康的奶牛群体保住,重点是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抵御困难的韧性;二是优化养殖结构,要抓住时机,加大牛群净化力度,坚决淘汰疫病落后产能,构建合理高效的牛群结构;三是发展生态养殖,对养殖密度过大、粪污处理较难的牧场,要通过调整,达到合理密度,降低环保成本,推动种养结合,实现绿色发展。

    (四)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安全是奶业的生命线,品质是奶业的核心竞争力。全行业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风险意识,越在困难时期,越要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进一步完善奶业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健全奶业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按照国际惯例,每年稳定设立奶业质量安全风险项目,排查风险隐患因子,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实现快速化、现场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二 奶业的中长期任务

    (一)充分认识奶业在农业强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枢纽作用

    世界农业强国在发展过程中,都特别发挥了奶业对整个农业发展的巨大带动效应,这是因为奶业涵盖种植、养殖、加工、消费等众多环节,产业链长、纵深价值高,只要奶业发展起来了,整个农业就循环起来了,尤其是养殖业与种植业相融合,青贮与饲草等全植物产量得到高效利用,过腹还田,实现降本增效、肥地环保;养殖业与加工业相融合,加工办养殖与养殖办加工相得益彰,实现产业链利益联结;养殖业与消费者相融合,形成全民饮奶文化,实现强壮民族的初心。从根本上讲,我国奶业发展的问题是定位问题,要从思想上、战略上、行动上,把奶业作为农业强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枢纽产业。

    (二)持续实施优质乳工程打造优质奶、亲民奶

    优质乳工程的核心理念是“优质奶产自本土奶,本土奶担当亲民奶”。优质乳工程聚焦“饲料饲草—奶牛养殖—生鲜奶品质—绿色加工—健康消费”全链条重大科技创新,只要充分挖掘利用国产生鲜奶的新鲜活性营养功能,我们的本土奶品质就一定优于进口奶,拥有核心竞争力;只要简洁加工、就近消费,我们的本土奶就能做到质优价廉、绿色低碳,就一定能够担当起亲民奶的历史使命。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UHT奶(常温奶)平均零售价格12.5元/升,与原料奶比价由2010年的2.2增至3.8,高于国际上2.0左右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很难实现“喝奶自由”。价格高端化绝对不是奶业的发展方向,6亿农村人口,三四线城镇居民,是巨大的市场,是我国独具的发展优势。所以,优质奶、亲民奶一定是未来奶业的发展方向。

    在传统认识中,比较强调养殖与加工的利益联结难题。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从2016年起,探讨采用“质量分级、产品标识”正向激励的方法,来理顺从农场到餐桌的奶业利益联结机制,先后创新31项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创建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通过优质乳标识把养殖者—加工者—消费者作为利益共同体联结在一起,已经在全国29个省78家乳品企业示范应用,始终践行本土奶、优质奶、亲民奶的理念,推动奶业行稳致远。

    (三)尽快建立奶牛-耕地配套制度

    饲草进口依赖、成本偏高和环保难等问题,本质上都是因为奶牛-耕地配套制度缺失。我国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长期依赖进口,是因为奶牛养殖业的规划与发展没有遵循科学规律。在整个畜牧业中,只有奶牛养殖业,与土地结合最紧密,这实际上是奶牛养殖业的最大优势,如果不遵循这一规律,就会出现种养脱节、成本升高、竞争力偏低、环境污染、地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奶牛需要大量饲草,必须就近配置耕地,一般是一头成母牛配套5亩左右的饲草饲料地,实现种草-养殖-粪污还田的良性循环,既发展了养殖业,过腹还田又保护了耕地。尤其是奶牛养殖业需要大量的苜蓿等豆科牧草,豆科牧草具有固氮功能,是改良土壤、保持种植业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结构性要素,意义重大。目前,奶牛养殖主要依赖外部的商品干草,主要原因是政策缺失。通过配置土地,奶牛场就可以制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苜蓿青贮饲料,既可以减少豆粕的用量,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达到最好的养殖效果,又能保持或恢复土壤肥力,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是推动整个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发挥国家顶层设计的政策优势,尽快建立奶牛-耕地配套制度,是解决减少饲草进口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牛奶品质和竞争力、减轻环保压力和保护耕地等一系列问题的总开关,应该成为国家的一项基础政策。

    奶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产业,更是民生产业、健康产业,是一项公益事业,事关每个家庭,尤其是儿童与老人。奶牛养殖是基础,牛奶加工是手段,让牛奶服务人民群众的营养健康是最终目的。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做强做优”为发展方向,强化国家统筹规划、完善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引领的力度,把产业做强,把产品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 Agriculture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22. https://www.gov.uk/ government/ statistics/

    agriculture-in-the-united-kingdom-2022. 2023.

    中国奶业协会, 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M].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刘长全, 李胜利.中国奶业贸易月报2023年01月[EB/OL]. 北京: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 2023.

    王加启. 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23年)[M].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王加启. 建议我国实施优质乳工程[J].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40(增刊):1-9.

    王加启, 郑楠, 李松励, 张养东, 顾佳升, 周振峰. 优质乳工程:理论与实践[J]. 中国乳业, 2016, 178: 2-9.

    王加启, 郑楠, 张养东,等. 美国优质乳条例[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郑楠, 张养东. 优质乳工程助力健康中国[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周春芳, 政策、资金、服务与奶牛业的发展[J]. 中国奶牛, 1992(4):1.

    李金祥. 中国畜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 https://data.stats.gov.cn/index.htm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25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63649220 传真:0871-6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