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

    (上传时间:2022/2/24 13:17:33 文章来源:中国奶业协会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案》

     中国奶业协会

    图片


    “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升奶业竞争力,保障奶类供给安全,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实施背景

    “十三五”期间,奶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全国奶类产量3530万吨,百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67.2%,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7%和18.9个百分点。奶牛年均单产达到8.3吨,比2015年提高了2.3吨。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标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乳制品抽查合格率位居食品行业前列。全国人均乳品消费量折合生鲜乳达38.2公斤,比2015年增长6.3公斤。总的看,奶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安全达到较高水准,乳品消费仍在快速增长,实现奶业全面振兴具备了良好条件。但是,由于奶业生产成本高、产销衔接不紧密、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产业整体竞争力不足,进口冲击严重。2020年乳制品进口比2015年增长了70.4%,奶源自给率下滑了9.6个百分点,国产奶源市场份额下降与消费市场日益扩大形成了强烈反差,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奶业竞争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对标对表奶业全面振兴和重要农产品保供任务,统筹奶业主产区和潜力区发展,降低养殖成本、完善利益联结、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乳品消费,巩固提升奶源供给保障能力,提高国产乳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原则

    统筹兼顾,抓主抓重。围绕奶业主产省,兼顾南方潜力区和特色奶产区,以节本增效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提升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比例、资源利用效率和数字化应用水平,优化奶源布局,示范带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充分发挥奶牛养殖场、乳品加工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政府扶持引导,鼓励地方资金配套,吸引金融、社会资本投入,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供需适配,消费带动。发挥消费带动生产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强公益和科普宣传,展示国产奶源“新鲜”优势,促进乳品消费多元化、本土化,提升奶业竞争力。

    (三)行动目标

    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100万吨左右,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左右。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生产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饲草料投入成本进一步降低,养殖场现代化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奶牛年均单产达到9吨左右。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形式更加多样,国产奶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奶源区域布局。抓住重点区域、突出重点环节,支持主产省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立足于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3个实施千万吨奶工程的省份,打造奶业发展优势产区,推动奶业生产提质增量。发挥垦区产业集群优势,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支持南方主销区奶源产能开发,重点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发展,加强奶牛热应激技术服务支撑,开展饲料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养殖场标准化管理水平,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方奶业发展模式。

    (二)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夯实奶牛品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基础,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在良种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健全奶牛生产性状关键数据库,建立奶牛育种数据平台,提高遗传评估效率,应用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组建参考牛群,开展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培育后备公牛和验证公牛,建设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增强良种自主供应能力。

    (三)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一批高产优质苜蓿基地,提高国产苜蓿品质,推广青贮苜蓿饲喂技术,提升国产苜蓿自给率。推进农区种养结合,探索完善牧区半舍饲模式,推动农牧交错带种草养畜。全面普及奶牛青贮玉米饲喂技术,支持粮改饲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奶牛养殖大县。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总结推广粗饲料就地就近供应典型技术模式,降低饲草料投入成本。

    (四)支持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养殖。培育壮大家庭牧场、奶农合作社等适度规模养殖主体,支持养殖场开展“智慧牧场”建设,对饲喂、挤奶、保健、防疫、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统计分析软件终端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实现养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在生产管理中的解读应用,推进精准饲喂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image.png

    (五)引导产业链前伸后延。推进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并通过与奶农相互持股、二次分红、溢价收购、利润保障等方式,稳固奶源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奶农在确保质量安全的条件下,依靠自有奶源有序发展乳制品加工,推动奶牛养殖向乳品加工和流通领域拓展,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低温发酵乳、奶酪和民族特色乳制品,通过直营、电商等渠道服务当地和周边社区居民,提高奶牛养殖效益,提升奶农市场地位。

    image.png

    (六)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支持奶业大县、企业和有条件的奶农自建乳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和资源共享,为奶农检测提供便利,做到节约成本,公平公正。加强国家级乳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支持一批奶业科研基础扎实、技术服务支撑能力强、区域服务能力强的生鲜乳检验检测机构设备提升。以构公平合理的生鲜乳收购价格机制、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探索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推动形成以质论价、公平合理的生鲜乳市场购销秩序。

    image.png

    (七)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健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等管理制度。强化源头治理,推进奶牛健康养殖,加强奶牛疫病防控,开展奶牛养殖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严格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效率,优化奶业监管平台,加强收购、运输重点环节监管和抽检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取缔不合格生产经营主体,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八)支持乳制品加工做优做强。用好“本土”优势,打好“品质”“新鲜”牌,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研发生产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乳制品,避免过度包装,提高国产乳制品竞争力。鼓励企业开展奶酪加工技术攻关,加快奶酪生产工艺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国产奶酪的产出率,研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奶酪产品。提高乳清、蛋白浓缩物等奶酪副产品加工利用水平。开发羊奶、水牛奶、牦牛奶等特色乳制品。鼓励地方及行业协会注册区域公用品牌或申请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培育一批示范带动行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影响力的国产乳品品牌。

    (九)加强消费宣传引导。加大奶业公益宣传,扩大乳品消费科普,倡导科学饮奶,引导健康消费。普及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奶酪等乳制品营养知识,培育多样化、本土化的消费习惯。加大学生饮用奶宣传推广。支持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发展,深化消费者对奶牛养殖的科学认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乳制品消费监测,研判供需形势。开拓“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满足乳品便捷、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image.png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等项目的组织实施。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商、协同推进、跟踪调度、科学评价等机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对市县的督促指导。农业农村部将定期开展情况调度,并在全系统进行通报。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地统筹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金融资本、实施主体自筹资金等多渠道资金予以支持,财政补助资金可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项目任务予以统筹支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实施,加强与政策性、开发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对接,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基金等支持,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和参股等方式参与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压实地方人民政府项目实施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资金发挥实效。

    (三)完善配套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统筹用好粮改饲等扶持政策,出台地方支持政策,落实好养殖用地、奶牛活体抵押贷款试点等政策,扩大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引导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支持奶牛养殖、饲草料生产、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等。鼓励各地整合政策资源,聚集奶业振兴发展要素,打造一批奶业竞争力提升项目。对项目实施适时开展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支持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贮存设施设备升级,将牧场购置符合条件的饲草料加工机械和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四)强化技术服务。各级要建立专家指导服务制度,充分利用科研教学单位、技术推广、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协会等专家资源,加强对项目的技术指导服务,围绕种、料、病、管等环节开展协作攻关,破解关键技术瓶颈。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奶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奶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奶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宣传项目实施对保障奶类供给、推进奶业振兴的重要作用。各地要认真总结项目实施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创新形式和内容,适度宣传报道项目成效和推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营造促进项目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