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中国乳企崛起的契机
(上传时间:2010-10-28 16:49:43 文章来源:食品产业网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如果说2008年是中国乳企的噩运年,那么历经3年沉寂的中国乳企现今是早已奄奄一息还是在做垂死挣扎,是在沉默中爆发还是灭亡呢? 近几天不论是网络、电视还是报纸等各大媒体均充斥着中国乳企“陷害门”丑闻,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乳制品民族品牌——蒙牛、伊利互掐,让中国乳业品牌的信誉蒙羞。从蒙牛被曝背后导演圣元“早熟们”到伊利揭露蒙牛损害其信誉,再追溯到N年前伊利的某公关公司曾策动媒体意图“搞垮”蒙牛,蒙牛最终报案导致公安部门介入。这一幕幕的乳企内讧不仅昭示着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层层升级也反映了中国乳业内部深刻的企业生存环境。 有专家解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乳业市场发展迅速,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则更为明显地暴露出来。加之国内奶源市场趋于饱和,销售增长面临瓶颈,使得企业在争夺奶源和终端市场方面竞争更加激化。该专家还表示,国内大企业的浮躁也是造成恶性竞争的原因,为了争夺行业第一的头衔有时会不择手段。 中国乳企分庭抗礼内耗严重 但凡是中国的企业在成立之后必然要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中国乳业同样拥有两大行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的代表企业有三元、光明等;而蒙牛和伊利则隶属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起初两大协会统领的乳业势力分歧十分严重。首先是对乳业概念的不同定义,以蒙牛和伊利为代表的“基地型乳业”倡导“常温奶”,采用利乐包装材料的乳制品保存时间更长突破了乳业冷链的局限。而以三元和光明为代表的“城市型乳业”则宣传巴氏奶比常温奶更加新鲜。在两大乳业类型分庭抗礼之时,各大协会内部也蕴藏着强烈的杀气,在这场毫无硝烟的战场上上演着无间道的戏码,大家既是朋友也是敌人。 外国乳企强势入侵来势凶猛 我国乳制品品种单一,奶粉的产量占据80%。相关海关数据显示,目前每年我国今年口乳制品在逐年攀升。众所周知,欧洲是世界乳业最发达的地域,也是国际上重要的乳制品开发基地,开发的乳制品占世界新品的72%,拥有先进的乳业教导和产品开发系统、发达的牧场管理、严厉的质量尺度、世界领先的工艺及优良的企业管理模式。欧洲乳企早已把目标瞄向中国市场,目前世界排名20位之前的乳业品牌全都“挤”入中国市场,国际乳业巨头中已有4家在中国建厂。中国乳业遭受着惨烈的市场争夺战役。在我国的奶粉市场,高端奶的定价权和话语权长期被洋奶粉霸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购买洋奶粉的人数逐渐扩充,中国乳制品单一的品种制约了其长足发展。 打破行业潜规则 提品质立口碑 在曝出“陷害门”丑闻后,外界纷纷抨击中国乳企对国民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利益驱使下采用卑劣的竞争手段,在这样一个涉及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产业,不顾品牌、不顾质量,以伺机打击报复对手为最高目标。然而,在抨击批判之余,找到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才是我们要做的。 中国乳企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缺乏严谨的市场法则和良好法规的约束,需要监管部门改进监督方式消除监管空白。同时也要求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进来,帮助失灵的市场找到方向,帮助相关企业回到良性竞争的轨道。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要尽力还市场竞争以公平。在生产环节上上必需依附政策和科技,创新体制提升产业化程度,提高饲养管理程度。并重视造就和开辟市场,促使原料生产、加工和销售协调发展。 乳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农民增收和我国农村经济构造的战略性调剂,而且关系到改良居民饮食构造、健康程度和进步公民的整体素质。在遭受了三聚氰胺事件的中国乳业,好不容易积攒的元气会否被此次“陷害门”抄底我们不得而知,只期盼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企业加强自律,还国民一个健康可靠的乳制品消费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