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外报道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2009年中国奶业“要事”盘点

    (上传时间:2010-1-7 23:04:35 文章来源:中国乳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随着光阴的逝去,2009年最后一天的日历已被掀翻过去。回顾这一年的中国奶业,它是在“危机、风险、震惊、激荡、困惑、迷茫、耻辱、救赎、艰辛、振奋和收获”中度过,这是中国奶业2008年“9·11”大地震灾难后走上的第一个复苏回暖年。业内众多的奶牛养殖者和乳品企业都说,“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最难挨的一年。”所幸的是,在跌跌撞撞中,它还是从三聚氰胺的阴霾中和发展的最低谷中有惊无险地走了出来。
            这一年,中国奶业发生过许多事情,有风险危机事件,有杀牛卖牛倒奶,有奶粉积压如山销不出去,有对赌失败者,有倒闭停业者,有市场扩张者,有新资涌入者;有失败,有战绩,有收获,有尴尬,也有精彩,可圈可点的丑闻与亮点同在与无数。我们不妨花费一些篇章将2009年中国奶业复苏中的一些“要事”进行一番盘点,以飨读者。
            一、中国奶业灾后浴火重生,复市整体好于预期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消费者对奶业已发生了信用危机,市场销售一落千丈。再加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风暴海啸泱及全球经济。这“双难”的重压,给中国奶业灾后复苏带来极大的不利,2009年的市场占2/3的时间都处于低微、消沉状态下运行,奶农人心惶惶,消费者信心难振,乳企经营陷入困境。中国奶业就是在如此这样的国际经济背景和市场环境下,艰辛地走向劫后余生的复兴之路的。一年来的复兴之路可谓是路漫漫,波涛涌起,风云变幻莫测,超过30万吨的奶粉大半年长时间积压,惊动了中央领导人,奶农非正常杀牛超过了200万头,大有摇动中国奶业根基之态势。好在中国奶业经过数十年的磨砺,已造就了很顽强的生命力,加之全国广大奶业同仁的共同努力和不服输的决心,终归化险为夷,扭转了乾坤。当然,中国奶业灾后能获浴火重生,除了整个业界的努力外,这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救市措施、手段的灵活运用有很大的关联性。据业内人士观察分析,到目前为止,整个奶业发展和市场状况已恢复到了90%以上,其中巴氏鲜奶市场早已完全恢复甚至赢得了15%以上的市场增长,预计2009年全年的奶类总产量将会达到3650万吨。整个行业的复苏状况,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和好于预期。
            二、打蛇击七寸,挥剑重斩收奶站
            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是在抢奶源中对收奶站的失控而被抢出来的。事件发生后,政府对这一“致命死穴”已实行全国性的大张其鼓的整顿,并将其列入监管范围。首先,制定出台有关政策规定,例如凭证经营和实行许可收奶制度等。对不符合条件的收奶站给予重剑砍斩。经过一年来的整顿,至年未,已有6377个收奶站被取缔和关闭,使目前全国的生鲜奶收购站存留至1.4万余个。
            收奶站,往往是牛奶造假的重要环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为政府监管的盲区和死角。一些不法之徒就是利用政府监管的失位,在私底下大肆进行牛奶造假。对收奶站的重拳整治,是杜绝和防止牛奶造假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打蛇击中了它的七寸要害部位,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经这一年的清剿与整顿,奶源的质量安全比以前已放心许多了。
            三、年内市场竞争难见刀枪肉搏相向,这得益于大品牌企业顾及自身疗伤
            2009年是灾后复苏的第一个年头,但市场竞争程度,相对于往年则显得相当平静,大范围大密度的互相“烧钱”和混战倾销或肉搏式的价格战已难得一见。
            中小企业及各地方品牌往日遭到大品牌大企业的围剿打压的心绪也宽容得多了,相互间也显得“相安无事”,甚至还从中捞到了市场扩大的许多好处。有人对此市场状况认为是“难得的反常现象”。其实,2009年的市场竞争趋于平静,这主要是市场的搅局者,一些大品牌大企业它们在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中中招,遭到了重挫,元气大伤后,它们需要对自己的“内伤”进行疗伤。它们此时已再也拿不出昔日不可一世那种“霸气”出来了,再也拿不出那雄厚的本钱出来拼抢市场了。这些大企业暂时放弃市场的激争而求得自我疗伤的时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小企业“偷生”发展的好时光。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些中小企业和地方品牌他们是在“祸中得福”,它们应该感谢这些大企业大品牌没有做出或坚持与它们“血战到底”的决策。
            四、三聚氰胺引爆的中国奶业“9·11”大地震,并没有吓阻外部资本的涌入
            三鹿三聚氰胺引爆中国奶业“9·11”大地震后,其强大的冲击波似乎将整个中国奶业炸得粉身碎骨,信用与市道在很长的时间跌至最低点,灾后废市一片,到处千疮百孔,断墙破瓦,政府和业界见此情此景正为如何复生重建而忧虑。
            在一般情况下,原想进入中国奶业的外部投资者,通常会在此时持观望态度而慎重做出投资决策。然而,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并没有把外资吓倒。外部资本在2009年中反倒加快了进入中国奶业的速度,据不完全统计,新西兰的恒天然、培芝、台湾的统一,美国的红杉、可口可乐、雅培,新加坡的凯雷投资集团与上海的复星集团,以及国内的中粮、修正药业、海王,甚至连山西的民营煤老板(王志强)等国内外的外围资本,他们都是在2009年“逆市”而上,将巨资投入加盟到中国奶业大阵营中来的。在逆市逆境下涌入中国奶业看似乎是有点疯狂,但更凸显他们对中国奶业的信心。
            五、300亿元婴幼儿奶粉市场蛋糕诱惑各路兵马涉足
            据从有关人口资料透露,2007、2008、2009这3年的年均中国婴幼儿出生大约在2000万人左右,加之婴幼儿奶粉是除了母乳之外,被视为婴幼儿的主粮。粗略估计,目前的中国婴儿奶粉市场大约在300~350亿元之间,数量约为80多万吨。这一巨大的市场销量和当中的可观利润,已深深地吸引了几百家的奶粉生产厂家及其经销商云集于此。
            2009年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因受到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污染事件的负面影响及其刺激,更加诱惑了不少的各路兵马纷纷涉足登场。就目前所知,伊利、蒙牛、三元、光明、完达山、圣元、飞鹤、新希望、雅士利、恒天然、摇篮、贝因美、雅培、澳优等乳品企业,无一不在年内加大了对婴幼儿奶粉生产与市场方面的投资,即连有饮料大王之称的娃哈哈也在二、三个月前声称自己也要涉足婴幼儿奶粉市场,从中分享一杯羹。
            六、蒙牛、太子奶等陷入“对赌门”,并几乎把企业断送他人
            最近中国足球打假和赌球事件,已陆续被媒体曝光披露出来。但真想不到这股“赌风”或习性,已被传染到了奶业界。2009年可称得上是中国乳企的“对赌年”。先是蒙牛牛根生与摩根士丹尼对赌,迫得老牛惊魂哭泪求助;紧跟着是湖南太子奶李途纯与英联投资的对赌,最终逼得把太子奶断送给他人;几个月前的黑龙江飞鹤乳企引入了美国的红杉资本,也被人视为有“豪赌”之嫌疑。
    上述这些乳企与外资的“对赌”,一是暴露出了中国企业的浮燥,其二也说明了他们的企业发展得过快,市场战线拉得过长而显资金后劲严重不足的“死穴”。    
            七、2009年并非是中国乳业的洗牌年,三鹿倒下并未影响基本格局的变化
            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并随着三鹿的倒闭,曾有专家预测,2009年将是中国乳业的洗牌之年,且不少中小企业还将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发展风险。事实上,专家们的上述预言或预测并没有得到兑现。三聚氰胺虽然已致三鹿、金鼎等一些乳企倒闭死去,但为数不多,它们所腾出市场空额早已被其它企业所瓜分和占领。纵观整个中国奶业及其市场状况,基本格局尚未发生多大的变化。伊利、蒙牛仍然稳坐中国乳业的第一、二把交椅,固守在奶业的第一阵营中,领先地位仍无人能对撼;上海光明冲百亿大关虽梦难圆,但稳待第二阵营甘为老二的地位,亦无人敢于向其发起挑战;北京三元虽吞并了三鹿,仅玩了一回“蛇吞象”的游戏,但它并没有因此扩张获得多大的资产与市场份额,想要挤进第二阵营仍需很长的时日。完达山、飞鹤、雅士利、新希望等企业虽获不少进账和有较快的发展,但离实现百亿元目标距离还相当远,要想动摇光明的地位实属困难之事。可以说,在2009年的整整一年时间里,整个乳品行业尚没有发生或出现大洗牌和市场格局大变化的现象,其格局基本如常。
            八、市场遇阻,30万吨奶粉积压迫政府无奈出手救市
            由于三聚氰胺后遗症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整个奶品市场趋于萧条,一些原大量使用奶粉的冰淇淋、雪糕、饼干、糖果等食品生产厂家,对奶粉的使用需求也大幅减少,奶粉出口几乎完全受挫,原本拉动较大奶粉消耗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则被洋奶粉占了大半壁江山,奶粉销售的多条渠道都遇到了阻塞。结果,奶粉积压多达30多万吨。奶粉卖不动,这意味着上游的奶农必然忍痛杀牛倒奶,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三农问题。后在内业人士及乳协的呼吁下,政府只好出手相救。据商务部门透露,政府在这一次的奶粉大积压中,以国家实行“收储”计划的名义,共2批对15万吨积压奶粉做出给予收储补贴处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奶粉积压的市场压力。
            九、“禁鲜令”在国家《乳品安全标准》修订中想借尸还魂遭强烈抵制
            2009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乳品标准的制定年。这一年,《杀菌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生鲜乳安全标准》《酸牛奶安全标准》《婴幼儿营养配方奶粉安全标准》等七、八个乳品安全标准都被提出来重新修订,并将用于取代原来的例如“GB19645—2005和GB54081/2—1999”等国家标准。而上述这些标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是采取委托一些大企业代起草的办法来进行,其中杀菌乳、无菌乳和生鲜乳此三个安全标准交由伊利和蒙牛负责代起稿,酸牛奶安全标准则由上海光明乳业承办起草工作。由于伊利、蒙牛向来结为常温奶联盟阵营,为利益集团最大利益化出发并利用手中的标准起草话语权,试图在相关标准中把“复原乳”和“巴氏奶”的概念进行模糊化或混淆。这无疑触犯和伤害了以光明和三元为代表的巴氏鲜奶为阵营的利益。故此,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甚至,在7月中旬,西部乳业协作会及广州奶协还在重庆组织召开了一次有多个省份奶协及巴氏奶生产企业近百人出席参加的声讨反对不公平制定标准的专题研讨会。对由上海光明负责起草制定的《酸牛奶安全标准》,由于提出的技术标准伊利、蒙牛两家一时难于达到,亦遭到他们的反对。
            有媒体对此评论称:“两大乳业阵营上演了一场行业标准主导权的争夺战”。两大阵营的利益之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经多轮的舌战相争,谁也不谦让谁,坚持至最后,作为裁判者,只能要求双方都得作出相应的妥协。结果,上述的相关标准在其最后的征求意见稿中只能写上“标鲜、标纯、标还原”此“三标”原则作为协调的胜利品而给多方有个交待。常温奶派原想通过国家在重新制定乳品安全标准中将还原奶与巴氏奶进行概念混淆来达到“禁鲜令”借尸还魂的企图终遭破灭。
            十、奶价低微奶农忍痛倒奶卖牛,年末反弹却引来“9·11”之后第一轮奶源大战
            由于受三聚氰胺后遗症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下跌,牛奶消费低迷,乳品销售受阻,乳品企业的生产自然就会大幅下降,加之糖、包材等辅助性原材料价格高企不下,一直处于高价位运行,故乳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也随之一直在攀高。奶农向来都是弱势群体,奶价的话语权不在他们这里,他们往往成为乳品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和市场压力转移的最后承受者。从笔者4次对全国各地收奶价格的调查情况来看,除广东的收奶价格较为平稳定在3.90~4.00元/千克之外,全国各地的收奶价在九月份之前一直处在低价位运行,内蒙、黑龙江、新疆、河北、山东、甘肃、宁夏等多个地区的散户奶农的收奶价曾较长一段时间跌至1.5~1.8元/千克,而黑龙江青冈县和烟台的奶价分别跌至1.38元/千克和1.30元/千克。就全国平均价格而言,5月至6月为2.79元/千克,7月至8月为2.86元/千克,9月份为2.98元/千克。如此低微的奶价并加之饲料价格上涨的因素,黑龙江的奶农有7成出现了亏损。许多的奶农确实自己扛不下去了,只好忍痛倒奶和卖牛。有个别地方将奶牛只杀剩1/3。有中国乳都之称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赛罕区碾格图村的奶农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养奶牛”。至9月中旬,国际奶粉价格突然狂飙,增幅高达50%~80%。随着国际奶粉价格的攀高,也拉动了国内生鲜奶价格的提升,从9月底至年末。全国爆发了自去年“9·11”事件后以来的第一轮奶源大战,八大奶源主产区的生鲜奶价格已涨至3.20~3.80元/千克。但此时,奶源紧缺和供不应求的事实已是在所难免。
            十一、施恩、澳优遭“假洋奶粉”质疑,一些企业惯用披着洋皮、戴着洋帽、举着洋旗忽悠消费者,赚快钱,商业伦理道德遭受拷问
            6月中旬和10月中旬,广州的施恩和湖南的澳优,这两家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不约而同地打出自己的产品为100%进口奶粉。他们高调声明,以及“美国品牌”和“国际品牌”、“国际产品”。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质疑和被爆出兼有假“洋鬼子”的嫌疑。在媒体的一再追迫下,最后的结果是双双承认:“只是在境外自己给自己登记注册而已,而并无外资成分的加盟,甚至是在声称‘是华人所有’”。一场闹剧成为中国奶业发展史中的一宗丑闻。而事实上,这些企业是在利用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态,想走捷径赚快钱。他们这种披着假洋皮扛着假洋枪忽悠和玩弄消费者,实质上是商业伦理道德的裂变和弯曲,东窗事发将洋相暴露后,遭到质疑与拷问,这是理所当然不过的事。
            十二、β-内酰胺酶“解抗剂”玩转中国牛奶质量安全门并引发“无抗奶”闹剧的发生
            一种小手指体积大小的容量不足10毫升化学名称叫作β-内酰胺酶的物质,被投放到数吨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中,既然可以“安全”地通过乳品厂对牛奶质量的验收大关。
            这种被奶农简称为“解抗剂”的东西在奶农和收奶站中已在流行使用。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获知此消息后随即布置和开展了全国性的“卷地毯”式的大搜查行动,以确保奶源质量的安全。但此事有点扩大化,最终还殃及和连累了上海光明等标称和宣传自己的产品“不含抗生素”的真正的无抗奶。政府对此专门下文叫停“无抗奶”的宣传,实属有点“矫枉过正”,是一场难于理解的“闹剧”,但愿他的背后不要存在利益集团的“利益因素”。
            十三、洋奶粉多美滋年内连遭“结石门”和“麦芽糊精”两危机事件的打击,分辨又难自圆其说,引发市场急下
            四、五月份,有数百名患肾结石小孩的家长自发在网上登记并质疑多美滋奶粉引发结石。此事后经上海质监局出面声明多美滋奶粉无质量安全问题而获初步平息,但事隔半年多至12月中旬,多美滋的奶粉供应商主动向媒体报料称,多美滋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麦芽糊精以代替乳糖。消费者获知此事后,认为生产厂家剥夺了他们的知情权而没有把使用麦芽糊精标写在产品说明书或者配料表上。当事企业多美滋处在风口浪尖上所采用的危机应对做法,一是“守口如瓶,沉默是金,少说为佳”,其二是搬出歪理例如“使用麦芽糊精与成本构成无关等”来搪塞对它的质疑。而事实上,麦芽糊精的市场售价每吨仅为3800元,而使用乳糖,每吨售价则高达1万~1.2万元,不构成生产成本之说连小学生都一目了然了。据市场反映表明,多美滋2009年的销售业绩因受上述两危机事件的影响,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同是洋奶粉的美赞臣、雅培、惠氏等品牌的2009年业绩却相反大有进账,使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四、三元“蛇吞象”成立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缺帅挖旧将高青山再度复出
            三聚氰胺已彻底击倒了三鹿。在政府的导演下,曾经叱咤一时的三鹿被北京三元所吞并。三鹿昔日的年销售市场总额超过百亿元,而三元则不足20亿元。论市场,论品牌,三鹿在“9·11”前比三元要胜出好几倍。双方交接的相关手续于上半年早已办毕,原三鹿的工厂设备也随即运转起来,但毕竟三元的原来底气就不足,加之现在由一个小孩背负着一个成年人负重前行,接手一年并未见有多大的建树。原三鹿留空的市场份额亦未曾见收复多少,一年来,基本上战绩平平。三元收复三鹿后改名为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劫后复市就如披荆斩棘。对三元而言,新成立的河北三元的掌门人颇费心思,可谓是得力帅将难求。无奈之下,只好再度挖出三元的原旧帅高青山复出。时势和三元再度选择了他,他的胆识,他的智慧是否再一次得到释放以及三元携三鹿所赐资本想闯入中国乳业第一阵营,没有三、五、七年,似乎难圆此梦。高青山能否玩转河北三元还有待“以观后效”。
            十五、蒙牛对赌沦陷,中粮61亿红色资本入主,名为国进民退,实为出手施救
            7月6日,蒙牛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中国最大的国有粮食集团中粮集团与中国最大的私募基金厚朴基金联手共携61亿港币加盟蒙牛,并占蒙牛的20%股份而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但中粮进入蒙牛后,将不会直接参与蒙牛的日常经营管理。成为第一大股东且需三年放弃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权,中粮就这么放心一家饱受争议的民营企业?有学者和媒体对央企中粮进入蒙牛所选择的时机及大手笔出手,以及主动丧失经营管理权等资信分析认为,“中粮入主蒙牛,有来头,有背景。而此前不久,正逢蒙牛发生了和陷入与外资对赌犯险之困境。
            老牛此时际正愁自己创下的“民族企业”有可能奉送转交给外资,中粮的进入正好解救了蒙牛的火烧眉毛之急。奶业是属于非资源性控制的行业,中粮的大手笔进入实行国进民退,大可没有这个必要,受旨出手拯救蒙牛才为实。一个民营企业当它经营出现了问题或经营不好时就将其交给国企去收编,去搭救,这一点,也许并不是国有企业经营的宗旨和改革方向的取舍吧?  
            十六、乳业“教父”郑俊怀不甘言败再战江湖现身黑龙江红星乳业
            已进入花甲之年的郑俊怀,在中国奶业内是一个人物,有“乳业教父”之称。郑俊怀用自己的双手把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厂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拉扯培育成全国重量级的伊利。伊利的今天,少不了这位奇才及其功劳。但在登至顶峰时期却于2005年在实施MBO计划中被深陷囹圄,并被入刑判罪6年,时至2008年9月逢三聚氰胺“9·11”事件爆发之际才获减刑,刑满释放,重获自由身。老郑是一个不言败的人,不服输的人。出狱后,曾盛传再携40亿再出江湖,以显英雄本色。而郑俊怀对此一直保持沉默以应对之。直至“9·11”爆发一周年之际,郑俊怀再也按压不住寂寞,悄然复出,加盟和现身黑龙江红星乳业。郑俊怀的这一次复出在战江湖,大可一展他的雄才伟略和尽洩他的“复仇”之心,郑俊怀已在“王者归来”的征途迈开了第一步。
            十七、法国达能与娃哈哈结怨,与光明蒙牛分手寂寞难耐,不甘言败再次单兵登场强攻三大消费市场
            法国达能以其强大的财力及品牌知名度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挥师进入了中国的奶业市场,并与光明、蒙牛、娃哈哈等有过姻联合作关系,且获得可观的进账。但也许它的胃口很好,并越来越大,结果均与上述三合作伙伴分道扬镳。达能分手后已保持沉默一年多,但对中国奶业市场则依然存依依不舍之感觉,更不舍得将其抛弃。其实,在这一年多的休整期,达能并没有在睡大觉,而是私底下积极筹备和推进它的复市大计。2009年开春不久,法国达能就宣告它从河北妙士手中收购过来的地处北京和上海的两家生产工厂,其技术改造已竣工,并转入产品生产运作。于此同时,在产品市场销售布局方面,它并没有行走“做全国市场”的做法,而是放在重点谋略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大奶品主导消费大区市场为首选,抢占市场。但今日的酸奶产品,已不仅仅是达能酸奶“唯我独尊”了,达能想要恢复昔日的辉煌市场,也许只是他的一种意愿而已。
            十八、《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版出台,引发还原奶禁用热议,原来一场误读虚惊
            为解决我国奶业发展布局不合理、加工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失控等深层次的中国奶业问题,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8年发布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重新做出了修订。在该《政策》的第三章第十七条有这样的内容表述:“液态乳生产企业所用生鲜乳100%使用稳定可控奶源基地的生鲜乳”。业内及媒体对此则理解认为今后的乳品企业需实行禁用“还原奶”。一时间,许多乳品企业和媒体乃至消费者都十分关心此事并热议不断,甚至已有政府官方协会负责人及其媒体均已打出“还原奶”禁用的说法或臆断。其实,此仅仅是业内及媒体对上述新政策阐述与表意的一种误读以及理解的偏差。这些错误的结论或理解偏差,很快就被后继出台的《乳品安全标准》所证实和所否决。
            以我国现行的奶业资源布局决定,还原奶(又称之为复原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还会忍耐性地让其存在。
            十九、金华晨园乳业被查使用皮革水解蛋白,一夜间引发全国地毯式大搜查
            2009年3月18日和4月2日,浙江省质监局根据匿名举报两次从金华晨园乳业有限公司查获该企业违法使用皮革水解蛋白质。使用化工方法生产的皮革水解蛋白质内含高超标的重金属元素,极易危害人体健康,早在2005年时此类案件已在山东遭到大批查获,并给予过严厉地整顿打击。但想不到的是居然在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后,这么一个食品安全敏感时期,仍然有人顶风作案。结果,事情的结局是该企业被查封,企业3位主要负责人遭逮捕法办。事发后,国家质监局、农业部、卫生部等政府部门立即大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紧急掀起水解蛋白质大清查专项打击活动。国家卫生部在3月份亦就此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的通知,立即布置在全国范围内切查水解皮革蛋白质和组织开展专项的整治工作。金华晨园乳业的“丑闻”正好应验了马克思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企业把水解蛋白质添加放入到奶产品中,亦是利益和利润的驱动,他可以比较低的成本来代替真正的乳蛋白质。其结果,偷鸡的不成,倒亏了一抓米,闹的个“人财两空”,以身试法的下场。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