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婴幼儿肾结石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尿酸盐引起(而非三聚氰胺)
(上传时间:2011-1-31 16:57:33 文章来源:乳讯网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研究所 郦韬珉 自2008年卫生部“砖家组”把婴幼儿肾结石病因定性为是鲜乳中混杂了三聚氰胺以后,国家质检部门就立即出台三聚氨胺(2010年10月8日)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GB/T22388-2008)。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各级质检部门在采购了大量HPLC等仪器后,反复检测液体奶和奶粉中的三聚氢胺。而且还要求所有乳品企业都必须要每天自检所有原奶和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每年仅一个中型乳品企业的检验数量就达到10万个以上。特别是婴儿奶粉生产许可证的重新验收,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种大炮打蚊子的做法早晚会被人证明出是一个最愚蠢的办法。 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孙西钊教授,在对10名肾结石病患儿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后称,食用“问题奶粉”引发的结石属尿酸类结石(临床上主要结石有10种),其晶体成分以二水尿酸为主,尿酸胺为次。在10例结石患儿中,3例是含钙结石,1例是胱胺酸结石。换言之,这4例结石均为非“问题奶粉”结石。除此之外,还有磷酸钙结石(病因与肾小管酸中毒有关)。 尿酸盐包括了尿酸铵以及三聚氰胺尿酸盐。患上肾结石的孩子尿渗量肯定减小,而且血清尿素氮指标也偏离正常值(3.2-7.1mmol/L)。尿渗量减小的原因之一是血液中的CaCI2含量高(CaCI2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的氯离子、钙含量高、灰分高、以及奶粉的配制浓度小而引起婴幼儿奶渗透压高而导致肾溶质负荷高)。三聚氰胺尿酸盐(MCA)在肾结石孩子体内形成的条件是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在进入到人体的小肠后,能被内壁上段和中段的绒毛吸收而进入血液(与此同时,绒毛还吸收了钙、镁、铁、非蛋白氮等小分子物质)。小肠上的细胞膜还存在着一种具有“泵”样作用的转运蛋白,它可逆着电化学梯度转运电解质(Na+、K+、CI-、I-等)以及非电解质(氨基酸和一些单糖)。 而尿酸是是肾脏受到损害以后,肾小球的滤过机能降低,这就使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的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水解物与谷氨酸、黄嘌呤与次黄嘌呤氧化(XO摧化下)变成尿酸、而含有核苷酸的配方乳在不能被机体利用的同时,被分解成了核苷与磷酸,核苷进一步氧化(在氯和过氧化物的帮助下)后先变成嘌呤碱然后变成尿酸,最后当核苷酸代谢异常(抗代谢物会加速这种异常,例如青霉素残留物通过肝脏时会与肾脏中的游离钙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溶解度低的胺盐)后,就会使尿酸与三聚氰胺结合形成三聚氰胺尿酸盐,最终导致代谢物质通过肾脏时的排泄受阻而形成隐性肾结石。可以说,婴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仅是众多肾结石病孩子发病的一个原因,不是唯一原因,更不是全部原因。 2009年5月2日我发表的《解开中国婴儿肾结石原因的最后密码》后,有关受访的医务工作者给出了如下2点评语和1条结论: 1、 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直接对比产生的误导; 2、 不准确的母乳中钙/磷比值声称; 这在科学上是严重不准确的。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营养学》,母乳中的钙/磷比值实际上是1.75,而不是0.36。这一比值不仅正确地反映在中国国家标准中,而且也正确地反映在国际标准中。此外,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摄入参考量”,为了满足婴儿的成长需要,摄入的钙磷比例应当接近2:1 。多美滋一段婴儿配方奶粉产品中的设计钙磷比值是1.80 ,非常接近母乳中的钙磷比值。因此,多美滋一段婴儿配方奶粉产品中的钙磷比值不仅遵守了中国的规定和营养推荐标准,而且也符合国际标准。 如果发表上述意见的医务工作者是一位负责任的学者,我希望他(或她)看到这篇稿子后能主动与我交流,如果这个人是一位“专家”,我愿意在任何情况下与之PK。; 最后,肯请国家有关部门,不要在原料乳中检测三聚氰胺了,这是劳民伤财的一种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