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外报道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中国牛奶消费处于低水平饱和状态的原因探析

    (上传时间:2018/6/11 11:28:54 文章来源:连州网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中国年人均乳品消费不足30公斤,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2000年到2010年高速增长了10年之后,近几年中国乳品增长却出现放缓趋势,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乳业发展潜力不足,中国乳业现阶段是一种低水平的饱和,出现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1、中国乳制品价格过高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低
      中国乳制品的市场平均价格均高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的价格,以美国鲜牛奶为例,超市里,美国鲜牛奶的价格不会高于每升1美元,但我国的市场价格平均要达到每升15元人民币,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贵2倍还多,市场价格高,是影响牛奶消费起量的主要原因。
      中国牛奶售价高,主要原因:
      1)、牛奶生产成本远高于国际同行;农产品贵、奶牛养殖技术和理念需要提升;
      2)、运输、陈列成本高于国外,油价贵、过路费贵、流通环节费用高、导致中国大陆储运费用较高;
      3)、国人营养知识的缺乏加之商家误导,牛奶按滋补品卖。
      2、以鲜奶为主的消费习惯造成了时间和区域的两个不平衡
      受中国牛奶消费习惯的影响,中国牛奶消费以鲜奶为主,这造成了中国牛奶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差和区域差问题。上半年是牛奶生产的旺季,但却是鲜奶消费的淡季,后半年是牛奶生产的淡季,却是鲜奶消费的旺季,中国北方是牛奶生产的的主要区域,但牛奶消费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南方。所以中国前半年每每出现倒奶杀牛,后半年又频频高价抢奶,不适合养牛的南方出现大量奶牛养殖企业,适合养牛的北方奶牛养殖一波三折,运输周转到市场就花费了不少的费用,虽然平均奶价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但南北方养牛人均不挣钱!牛奶的市场价格弹性并不高。
      3)近年来,不断的质量事故降低了中国的乳品消费,连续好几年的恶性质量事故,伤害了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国人大量外购国外的奶粉,甚而出现了在国外因代购奶粉被判刑的荒唐事件,大煞国人的颜面。
      但随着中国乳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在逐渐恢复中,乳品消费在徘徊了几年之后,最近连续几年出现的较大幅度的增长。现在虽然仍受到乳品价格高、国人对于乳品的消费习惯及前期乳品质量事故等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乳业发展速度,但中国饮奶习惯的人群的不断增长,牛奶消费的总规模和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国内的奶业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
      中国乳品的价格也一定会逐渐降下来。这几年虽然中国奶牛养殖环境比较艰难,但困难的环境却煅炼了中国的奶牛养殖者,提高了中国奶牛养殖的整体水平,现在中国奶牛养殖从业人员的养殖技术,养殖理念、奶牛养殖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与国外奶牛养殖发达国家已相差无几,中国奶牛单产水平也已经无限接近国际水平,中国的奶牛养殖成本下降具备了历史机遇,农产品价格的理性回归,国家粮改饲的大力推行,对于养殖成本从种植方面的下降具备了政策引导的可能,养殖成本大幅下降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国家也出台各种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和陈列成本,并通过降税来降低制造成本;还有,中国电商的风起云涌,也无形中对中国的高物流成本和高陈列成本起到催化降低的作用,假如中国牛奶售价一但降下来,具备了与进口奶粉还原鲜奶价格相当甚至略低的水平,那中国的牛奶消费增长量将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
      国人消费习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大的改变,但固体乳的消费量及消费比例还是在缓慢的增加,奶酪、黄油等乳固体消费市场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固体乳消费能否成为中国乳品消费的未来,就像发达国家一样,我们将试目以待。但近来,随着保鲜运输工具的更新突破,高速公路建设向北方和西部大范围延伸,鲜奶从产奶的西北、东北区域运输到南方市场,运输成本、运输时限和鲜奶质量保证都已不存在实质性的问题,高铁的突飞猛进,对物流的高速与解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趋势的发展,可能会对中国的乳业格局造成深远影响!
      国外的奶粉进口抢占国内乳业发展的情况也会因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发生改变,比如汇率问题,地缘政治问题等,这些因素也并非无稽之谈,随着出口形势的不断严峻,人民币汇率温和下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当这些不确定因素一旦发生,就会影响乳制品的进口规模和进口价格,而且随着中国的乳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对进口奶粉的数量也会形成冲击,此消彼长的情形就会出现,又因为奶源培育需要较长周期,到时国内会对中国奶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可以确定的认为,中国奶源在未来会有很长的增长周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重心的上移,健康饮食会被国人越加重视,乳品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人均乳制品的消费量会越来越高,这是肯定的。可以预见:发达国家乳业的发展的现状就是中国乳业的未来,这个过程会像极了10年以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