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饲料关提高奶源质量
(上传时间:2010-10-18 20:50:56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报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随着我国乳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奶及奶制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乳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乳制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奶的品质。 一、激素使用 催情素、卵巢素等激素常被用来进行催产。对于这种易致动物性早熟的激素,很多饲料生产企业并没有专门的检测方法。奶牛能量饲料很多是用玉米副产品加工而成,而玉米出现倒伏后,会发酵产生一种霉菌毒素——玉米赤酶烯酮,这种霉菌毒素有雌激素作用,可以导致人或动物流产、性早熟。国家颁布的《饲料卫生标准》有强制性规定,饲料中玉米赤酶烯酮的含量不能超过500ppb(十亿分之一)。常见的对人和动物有伤害的霉菌毒素有8种,玉米赤酶烯酮是其中之一。一般情况下,饲料生产企业会自检其中的2种~3种,然后再将饲料原料送到当地检测中心检查。但因为送检需要交费,自检又需要投入设备和人力成本,同时送检并非强制性的,饲料生产商为节约成本常逃避检查,所以全国的1万多家饲料生产企业送检的只有个别单位。国家对于赤酶烯酮的含量有严格标准,但对检测环节却没有强制性要求,两者衔接上有缺失。 二、用药环节 奶牛饲养过程中的用药环节也是形成奶源污染的重要环节,我国奶牛疾病的发生率高,奶牛专用药剂比较少,奶牛场饲养管理水平、疾病诊断、兽医对奶牛疾病特点的认识、药物的选择使用、用于奶牛疾病诊断的仪器设备、快速诊断的方法及治疗用具都很缺乏。仍有违反规定使用禁用药物或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或泌乳期禁用药物的现象。奶牛用药较混乱,致使有些疾病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形成乳中药物残留,原料奶药检超标时有出现。不按照药物说明和奶牛的实际体重用药,随意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是最为普遍与严重的现象。奶牛饲养过程中的用药监管,按《兽药管理条例》规定,农业部发布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对有关雌激素类药物作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奶及奶制品中雌激素检测方法标准,并禁止使用已烯雌酚及其盐、脂、醋酸甲孕酮等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