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饲养管理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从行为学角度思考奶牛福利

    (上传时间:2020/11/10 11:56:37 文章来源:青贮传奇产业联盟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从行为学角度思考奶牛福利

    青贮传奇产业联盟

    摘要:

    论文从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简述了奶牛饲养过程中不同行为表现与奶牛福利的关系,以及在奶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对奶牛福利重视程度,指出奶牛福利直接影响着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奶牛福利对动物和人类的安全、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奶牛;行为;应激;福利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率先由美国人休斯在1976年提出,它提倡人类在人道、合理地利用动物的同时,要兼顾动物的福利,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

    动物福利是动物行为表达的条件,动物福利及其评价方法也依赖于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动物行为表现了动物的感情和动机,显示了动物的福利状况,是检验动物福利条件的最直接证据,同时,动物福利为动物行为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现在国内外的报道和资料数据显示,许多关于动物行为学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了发展、验证和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各个国家和组织关注动物福利及动物福利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一种新型技术壁垒时,更加显示出了动物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研究动物福利推动家畜福利饲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奶牛的采食行为、反刍行为、护身行为以及应激行为等行为学评价指标的研究,根据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的原则”,使奶牛的福利得到提高,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可以保障人类的福利。


    1 奶牛行为与奶牛福利


    奶牛福利可以作为观察奶牛行为时的对照。通过观察奶牛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奶牛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活动方式和生活规律,创造出适合于其行为习性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而也相应的提高了奶牛福利。

    奶牛行为是对环境条件或体内刺激产生反应的方式,而奶牛对刺激的感知是通过视、听、嗅、味、触觉以及体内神经感觉而实现的。奶牛的大脑对各种感觉器官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本能以及奶牛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记忆、经验等做出不同的反应和行为应答。

    奶牛的正常行为:采食、饮水、反刍、排泄、运动、探究、寻求庇护、群居、效仿、竞争、护犊—恋母、性行为;奶牛的社会关系:群居等级关系、头牛—随从关系、人—牛关系;牛之间的交流:声音、嗅闻、回家行为。

    奶牛饲养者可以通过对奶牛基本行为的观察,了解奶牛的情绪、欲望等心理活动,以及奶牛可能做出的进一步行为反应,制定出相应的饲养措施和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可以使奶牛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1.1 采食行为与奶牛的福利


    奶牛的采食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因素、饲养管理和营养水平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某一部分一旦发生改变,奶牛的采食就会受到影响。通过观察研究奶牛采食行为异常变化,可以显示出奶牛福利的优劣。

    在舍饲条件下,奶牛的采食过程是在受约束的条件下进行的,行为比较单一,且奶牛采食到的饲料是有限的,也不利于奶牛的自由活动;而放牧奶牛的采食行为较复杂,它包括了对食物的搜寻、定位和采食等各项活动,且放牧饲养便于奶牛自由采食,能提高奶牛的福利。

    因此,在饲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经常放牧,或者给奶牛足够的活动空间,提供充足的饲料,让奶牛享受到自己应有的待遇。

    在荷兰等发达国家,奶牛的福利得到了很高的重视,他们经常放牧饲养奶牛,奶牛可以自由的采食。高靖和高腾云报道荷兰的奶牛场大约有半数实行昼夜划区轮牧,每个小区的放牧时间通常有2~5d,且每公顷土地仅饲养1.4~1.8头奶牛,年产牛奶量可达12000~16000kg。

    在夜间把奶牛饲养于舍内,多数情况下饲喂青贮玉米,并且可以在带有分隔牛床的散放式牛舍里自由活动。犊牛出生后,仅在有限的几周内,圈养在单独的牛舍的牛栏内,以后便进行群养。同时,荷兰政府对牛舍的空间和光照也做了最基本的规定,在奶牛的运输过程中也要严格的遵守动物福利条例。

    在奶牛采食过程中,择食行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少人对奶牛的选择性采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过详细论述。一般研究认为,奶牛的择食性表现为喜食青绿饲料和块根类植物,通常会避免采食被排泄物污染了的、绒毛多的或者外表粗糙的牧草。

    因为奶牛是复胃草食类动物,采食时速度很快,经常不经过仔细的咀嚼就会吞下,等到卧息时再进行反刍,所以,在饲喂奶牛草料时,,应注意清除铁钉、铁丝等金属异物,避免奶牛吞食后造成瘤胃、网胃创伤,甚至造成创伤性心包炎;同时也要清除饲料中的尼龙绳以及塑料等杂物,以免影响奶牛消化,在饲喂块根、块茎类饲料时,要切成片状或粉碎后饲喂,以免因块大引起食道堵塞。

    尽管奶牛通过训练能消化大量的含有酸性成分的饲料,但仍喜食带有甜味、咸味的饲料。因此,在饲喂奶牛时,要注意奶牛的饲料质量,且饲料精粗比要合理搭配,多提供些青绿饲料,在饮食上给奶牛提高福利。

    1.2反刍和休息行为与奶牛福利


    反刍行为和休息行为也是奶牛行为中的重要部分,能直接影响奶牛的消化、吸收、健康和生产性能。在饲养奶牛时,饲养者通过观察奶牛的反刍行为和休息行为,便于科学饲喂奶牛,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可以提高奶牛的福利。

    反刍是所有反刍动物共有的行为特征,奶牛的反刍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入唾液、再吞咽等四个步骤,包玉林等报道奶牛采食饲料后第一次反刍来临时间为1~2h之间,第一次反刍持续的时间为30~50min,再咀嚼次数50~70回/次。同时,奶牛在夜间反刍的时候比较多,60%~80%的反刍时间是在伏卧休息的时候进行,当湿度高的时候伏卧休息的时间短,立位的时候反刍的比率就会增高。

    奶牛的反刍频率和时间受年龄、牧草质量和日粮类型影响。当采食粗劣牧草时,会增加反刍次数和时间,若日粮精料比例高,则减少反刍次数和时间。青草期的优质牧草可延长反刍周期持续时间,减少反刍周期次数;缩短了每个食团的咀嚼时间,减少了每个食团的咀嚼次数;枯草期的粗劣牧草则缩短了反刍周期持续时间,增加了反刍周期次数;延长了每个食团的咀嚼时间,增加了每个食团的咀嚼次数。

    反刍有利于奶牛把饲料嚼碎,增加唾液的分泌量,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可提高瘤胃氮循环的效率。任何引起疼痛的因素、饥饿、母性忧虑或疾病都能影响反刍活动。因此,在饲养奶牛时,饲养员要时刻关注奶牛的反刍行为的异常变化,以便改进奶牛的福利。

    奶牛休息时间的长短与反刍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在伏卧休息时,奶牛会进行反刍。根据资料所示奶牛一天的伏卧时间为9~12h,在休息时间中,伏卧休息的比率冬天为83%,夏天为67%。一般情况下,奶牛伏卧起立到立位时,或者立位到移动时,可以见到排粪行为。天冷、风速强的时候休息的时间短,奶牛在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的时候有逃避行为,多数是伏卧率为零,大部分是立位休息。当温度高的时候奶牛伏卧率低,温度低的时候伏卧率就会相当的高。

    奶牛休息易受环境气候的影响。吕晓伟等报道夏季观察期间奶牛的卧息时间、饮水次数显著高于秋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奶牛的卧息时间和饮水次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奶牛为了避免因运动而产生过多的体热,在行为上采取了原地卧息的方式来减少热应激的危害,同时,为了及时补充经皮肤表面流失的水分,奶牛增加了饮水次数,从而导致了夏季观察期间奶牛的排粪和排尿次数显著高于秋季;而秋季观察期间奶牛的站立时间显著高于夏季。

    为了提高奶牛的福利,在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时,让奶牛呆在舍内休息;当夏季外界温度高时,给奶牛提供一些通风好的、有遮阴的地方,便于奶牛休息。在奶牛饲养管理中,提供优质牧草,及时饲喂奶牛,减少空槽时间,保证其有充分的休息和反刍时间,在奶牛休息反刍时,尽量不要受到打扰,否则会立刻停止反刍。给奶牛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以给奶牛播放一些轻音乐,尽量排除可以伤害奶牛的因素,提高奶牛福利,从而促进奶牛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

    1.3护身行为与奶牛福利


    护身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身肉体和维持生理的恒定性而对应外界侵袭所产生的直接行为表现,并伴有全身性反应。如捕食回避行为、聚集行为,至少8头以上的牛群以一种特有的玫瑰瓣方式头朝中间的组合在一起,牛的头与头之间的距离低于12~18英尺的,持续时间为15min的行为表现。

    外围牛不断地诱发甩头(Head throwing)、踢腿(Leg stamping)、摆尾(Tail swishing)、扇耳(Ear flapping)、颤动皮肤(Skin shivering)等都是为了躲避昆虫的叮咬而做出的社会性防御性护身行为。

    因此,在夏季要经常消毒,一般牛舍要在牛只下槽后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尽量做到舍内不存粪尿,消灭蚊蝇的孳生地,加强灭除蚊蝇和鼠害的措施。

    可以建造专门的粪便堆积区进行发酵,通过自身发酵产热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或建大型沼气池进行再利用。奶牛场通过进行一些消毒等措施,可以减少奶牛受厩螫蝇侵袭、叮咬和吸血的机率,让奶牛更好的休息和反刍,提高奶牛的福利。

    2 应激行为与奶牛福利


    应激是评价动物福利的一个潜在指标,但目前评估动物应激的行为学和生理学指标与动物福利之间的关系却不清楚。动物对应激原的不适应性反应通常以异常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诸如啄羽、咬尾巴、咬栅栏、空嚼、过度修饰、异食癖、一成不变的重复运动、自我摧残行为等。

    在日常的奶牛生产过程中,产生应激的种类主要有:热应激、冷应激、运输应激、群体应激、拥挤应激、缺氧应激(水产动物)、营养应激、兽医服务应激和其他应激。这些应激作用可使奶牛产生抑郁、焦躁不安、惊恐、神经质、情绪低落和痛苦等表现。在生产中,这些由于应激所造成的奶牛异常行为,会导致采食量下降,产奶量也受到影响。


    2.1热应激行为对奶牛福利的影响


    在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产奶量下降,奶品质降低。如何减少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被认为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维护动物福利的关键所在。泌乳奶牛的热应激反应很多,包括粪尿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出汗增加、唾液分泌增加、直肠温度升高、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和产奶量下降、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如果持续受到热应激影响,心率会降低。

    泌乳奶牛正常体温为38.5~39.3℃,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是5~25℃。泌乳奶牛能产生大量的代谢热,同时还能从辐射能中积聚额外的热量。所产生的代谢热和积聚的热量,再加上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升高,给奶牛带来了严重的热负担,产生热应激,导致机体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等不良影响,并最终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

    热应激可引起血钙含量显著下降,其原因之一是奶牛采食量减少,钙摄入量不足,血钙浓度下降,因而易导致瘫痪等缺钙症。泌乳牛在持续热应激下(超过25℃)采食量开始下降,32℃下降20%。

    同时,高温环境下,常造成公牛的精液浓度、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率增加。因为在热应激环境下.直接导致公牛的体温升高,引起阴囊皮温和睾丸温度升高。造成睾丸变性,使精子的成熟和储存受到影响。热应激母牛主要表现为受胎率降低,胚胎死亡增加,容易引起流产等。Jordan等报道高温对奶牛的受胎率影响极为明显,当日平均气温由33℃升高到41.7℃,牛的受胎率由61.5%下降到31.0%。

    在实际生产中,奶牛场要制定一些防暑降温措施来改善奶牛的福利。例如,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修建牛舍,安装排风扇,喷淋设备,加强通风,在牛舍周围种植树木,用来遮阴,减少太阳辐射,也可以让牛在树荫下休息;调整日粮结构、增加营养浓度、添加抗应激物质等提高奶牛营养物质摄人量为主的营养措施;在高温时期经常用冷水刷拭牛体,对降低体温、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量有良好的效果,让奶牛得到应有的福利。


    2.2 惊吓与奶牛的福利


    动物对人的害怕,以多种表现形式限制了动物的福利。最令人关心的是,在生产中,动物因害怕人,在对其进行不良接触和常规检查时的躲避行为可造成损伤。Breuer等发现,44%的经过不良接触的奶牛出现瘸腿现象,而良性接触处理的牛瘸腿现象仅11%。对人高度害怕及由此出现的躲避行为,可能是遭受不良接触的奶牛瘸病发生率升高的原因。

    人畜互作是现代集约化生产中的普遍特性。在对养殖企业的研究结果中已经表明,饲养员对动物的态度和行为、动物对人的害怕程度以及动物生产力和福利之间存在着联系。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对人的害怕程度与其生产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动物对人的高度害怕可降低其生长和繁殖性能,同时也表明了急性和慢性应激反应在害怕和生产力之间的负相关中的作用。国外在实验养殖场和商品化养殖场的研究证实,应激能够介导人畜互作对动物生产力和福利的影响。


    2.3兽医服务应激对奶牛福利的影响


    在兽医服务中,兽医对奶牛进行疾病的治疗,需要驱赶、绑定、采血、免疫、注射和灌服药物等行为会对奶牛造成兽医服务应激,特别是犊牛比成年牛更易造成兽医服务应激。因此,在对奶牛进行疾病治疗时,需要采取一些比较人性化的处理,如开发一些低毒的口服药物,免疫的时候采取饮水免疫,尽量少绑定奶牛,兽医和饲养员对待奶牛要温和些,不要踢打奶牛,要把奶牛作为自己的朋友对待,从而,可以减少奶牛兽医服务应激行为。

    为了确保奶牛福利及能够表达自由的天性,奶牛场要为奶牛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优越的设施以及与同类伙伴在一起活动的机会,使奶牛能够自由表达社交行为、性行为、泌乳行为、分娩行为等正常的习性,使奶牛能够充分享受表达天性的自由。维护好奶牛与人的关系,饲养员和兽医师应该经常接近奶牛,与奶牛拉近距离,达到和谐的关系,这样在日常工作时,不至于让奶牛受到过大的应激,影响牛奶品质的和产量。


    3 集约化奶牛生产下的奶牛福利


    现阶段,我国规模化奶牛饲养逐渐成为一种奶牛业的发展趋势。尽管集约化奶牛生产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牛奶的生产效益,但是这种方式是在人为控制和保护下进行的集约化、高效化生产活动,很少注意到奶牛的健康和福利,把奶牛长期饲养在有损健康生长、紧张、乏味和不安全的生存环境之中,对奶牛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因此,必然也会对奶牛的福利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疾病的增多,身体损伤加剧,异常行为增多等。引起的主要因素为生产方式、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等。因此,在规模化奶牛生产下,奶牛的福利也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及奶牛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在集约化生产中,舍饲奶牛饲养密度比较大,很多奶牛的自由受到约束,而通过放牧的方式可以让奶牛获得更多的自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饲养规模大幅度提高。例如,新西兰和一些发达国家在过去的20年里饲养规模增加了一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饲养规模增加的同时舍内饲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尤其舍内散养导致放牧机会锐减。例如,美国50%的奶牛是舍内饲养的,其中12%的奶牛根本就没有在舍外放牧过。

    集约化奶牛生产中,水泥地板、漏缝地板排水方式已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这些地板会造成奶牛蹄病的发生。如果加上水泥地面设计及做工不好,奶牛经常走动会磨损蹄匣或直接伤害,都将增加奶牛腐蹄病的发病率或导致其他疾病的感染。

    在集约化奶牛生产中,饲养管理方式主要分为栓系式饲养和舍内散养两种,特别是拴系式饲养,采用颈枷拴住奶牛,饲喂,挤乳,限制了奶牛活动,奶牛不能保持本身的清洁行为,也不能通过舐舔、抖动、搔抓来清理背毛和皮肤,保持体表清洁卫生,奶牛所必需的生理行为被剥夺,久而久之奶牛的健康和福利将会受到影响。新生犊牛得不到足够的初乳而表现出免疫力下降,加上牛舍潮湿阴冷、拥挤、通风不良等环境,极易造成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奶牛场应该按照动物福利的要求改进集约化奶牛饲养的生产工艺,如适当降低饲养规模、按照奶牛正常采食行为设计牛舍、改变饲养方式、改善饲养环境、经常给奶牛修蹄等,给奶牛提供足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以满足奶牛正常行为的自由表达。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奶牛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牛奶品质和价格。


    4 奶牛福利与牛奶品质


    动物福利直接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如饲养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动物的生长速度、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瘦肉率、屠宰率、健康状况等,饲养坏境、运输环境直接左右动物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用料、用药、免疫等因素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随着奶牛福利的提高,奶品质也将得到提高。我们不能总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乳品质和奶牛福利问题。让奶牛吃上绿色饲料,减少添加剂使用量,尽量不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类药物,减少牛奶中的药物残留,这样对人类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5 加强奶牛福利建设


    为了更好的提高奶牛的福利,需要加强动物保护的法律宣传,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动物福利相关的法律法规,组建动物福利机构,施行奖罚政策,提高奶牛饲养者对动物的福利意识,了解动物福利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改善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和谐共存。通过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实施,规范奶牛场的饲养技术标准,提高动物福利,有利于提高奶牛的健康和牛奶产量及质量,从而有利于人类健康。

    提倡养殖场动物福利,对动物和人类的安全、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并且为畜牧业发展走向安全、优质、高效、环保提供了理念体系和技术方向性的保障。善待动物,尊重动物自由天性,并为其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饲喂安全、营养全面的日粮,动物便可依托自身的各种机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造福于人类。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