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总结 |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正式启动近半年来,在农业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调研和反复讨论,确定了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目标,各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签定了任务合同书,组建了人才队伍,明确了各自重点任务、基础性工作、前瞻性研究和应急性工作内容,制定了工作制度、考核指标和办法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初见成效。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通过调研,形成了“云南奶业发展报告” 云南奶业发展报告总结了云南奶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发展优势,明确了云南奶业发展定位、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云南有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拥有荷斯坦奶牛、奶水牛、西门塔尔牛等丰富的奶畜资源,具有发展奶业的气候、生态环境、饲料资源优势。“泛珠三角”和东南亚地区每年具有消耗2000万吨原料奶加工乳制品的市场空间。但是,云南奶业自21世纪以来,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人均奶类消费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奶牛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下。随着云南“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将为云南奶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空间,奶业可成为云南特色绿色产业。如果各方面条件配套,云南通过10年的努力可以形成100万头以上成年母牛、加工产值超过300亿元的大产业,云南奶业将可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中国南方的重要鲜奶供应基地,面向东南亚的乳制品出口基地。 以云南奶业发展报告为基础,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尽快组织实施云南百万头奶牛发展计划的建议”;针对滇池保护区限养禁养奶牛的要求,向昆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做好搬迁规划,稳定昆明奶牛养殖的建议”;针对大理奶业发展面临洱海保护压力,提出了“以洱海保护为契机,加速大理奶牛养殖现代化进程的建议”。 2.基本构建了云南奶业信息平台 以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基础,建立完善了云南奶业基础数据和信息、奶业生产安全和奶制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上报体系与机制;基本建立省外和国外奶业发展情况、科技进展、市场变化资讯来源途径,以及处理、通报制度;与云南省奶业协会合作,建立了奶业天地www.dayc.cn网站,定期出版《奶业天地》内部刊物,网站和刊物已经逐步成为体系各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的工作平台,成为了解云南奶业的窗口,为现代奶业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和咨讯支撑。 3.确定了现代奶牛养殖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并围绕建设目标全面开展工作 以大理、德宏综合试验站,弥渡、腾冲、潞西、陇川、曲靖麒麟区域推广站为依托,确定了现代化荷斯坦奶牛示范牧场2个,养殖小区2个,家庭牧场2个;标准化奶水牛养殖场2个,养殖小区4个,家庭牧场6个;槟榔江奶水牛核心示范场和扩繁小区各1个;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示范区4个。规模化牛场存栏基础母牛200~300头,养殖小区存栏基础母牛100~200头,家庭牧场存栏基础母牛30~50头,杂交改良示范区每年出生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母牛100头以上。根据现状,提出了8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标准。各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均以现代规模化奶牛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建设为核心开展工作,将其作为开展现代奶业关键技术研发、引进、集成、示范推广的平台;建设现代奶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反馈奶牛生产状况和原料奶质量水平的平台。通过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建设,可望极大提升云南奶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促进云南奶业又好又快发展。 4.根据生产需求,确定了一系列研究课题,并通过各功能研究室与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的紧密结合,全面开展工作 通过调研,广泛听取主管行政部门、科技人员、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养殖户的意见,形成了一系列研究课题。并以示范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建设为基础,各功能研究室与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的紧密结合,全面开展工作,为建立完善奶牛良种登记制度,构建奶牛生产从牧场规划、畜舍建设,到奶牛选种选配,优质饲草种植、加工、饲喂,疾病净化与防控,奶制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等技术体系奠定良好基础和开端。 5. 多措并举,努力减少干旱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为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深入所辖地区进行全面跟踪调查,对奶牛生产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针对干旱严重影响奶牛饲草饲料供应,饲养成本大幅度增加等问题,体系首席科学家与各研究室岗位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奶牛产业“抗旱应急技术方案”,提出了开源节流并举,保证奶牛清洁卫生饮用水供给;想方设法,增加饲草饲料的有效供给;密切注意旱情和气温变化,避免高温应激和疫情发生;做好充分准备,保证优质饲草饲料的种植和贮备等措施,努力减少干旱对奶业造成的损失。 6.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室、大理州奶牛综合实验站、腾冲县奶牛区域推广站、潞西市奶牛区域推广站组织200多名学员参加意大利奶水牛养殖与水牛奶酪加工专家举办的奶水牛遗传育种、冻精改良、饲养管理以及水牛奶酪加工技术培训。德宏州奶牛综合试验站组织编写了《德宏奶水牛养殖技术手册》,举办了全州德宏奶水牛人工授精及饲养管理培训班各一期。弥渡县奶牛区域推广站在红岩、新街两个奶牛养殖集中地开展科技培训2期230人次,发放《奶牛常见病预防与治疗》、《奶牛饲养管理基本技能》等资料500份。陇川县奶牛区域推广站2009年到县以外参加培训4人次,培训项目技术人员30人次,培训养牛农户5期,250人次;现场指导青贮饲料的制作、牛舍建盖、牧草种植共12次,210人次。麒麟区奶牛区域推广站开展奶牛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培训2期,达200人次;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养殖技术培训1期,达100人次。 二、对产业技术体系的理解、体会和思考 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云南省奶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云南具有发展奶业的气候、生态环境、奶畜资源、饲料资源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将云南奶业建设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中国南方的鲜奶供应基地,面向东南亚的重要乳制品出口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依托省、州(市)、县(市)、乡科研、技术推广力量,注重科研、试验示范、生产推广的结合,实现三者之间的无缝连接,针对奶牛产业目前存在的数量(优秀奶牛数量少)、产量(头均存栏单产低)和质量(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在全面征集政府部门、奶农、乳制品加工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提出的技术需求,以及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解决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构建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奶业发展目标的现代奶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奶业生产安全和乳制品质量安全应急预警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奶业产业各环节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奶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奶业竞争力,加速荷斯坦奶牛产业的现代化、奶水牛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奠定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和牦牛产业化发展基础。 通过项目半年来的运行,得到了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奶业、解决奶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得到了科研人员的认可,通过新的运作模式,把握了科研的正确研究方向,获得了系列新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更加切合实际、更具价值;得到了广大科技人员的认可,确实培养、锻炼了人,提高了科技服务水平,增加了信息量;得到了加工企业和养殖户的认可,解决了他们多年来难以解决的技术依托问题;得到了整个行业的认可,产业技术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研究、推广、生产应用各环节之间的接合,加强了不同层面之间的协作,有效地建立了研究人员与基层技术人员之间的勾通,能够及时地了解生产对技术的需求,并能作出快速反应。 三、产业技术体系运转以来存在的问题 1. 体系之间、专家之间、以及各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之间的联系、勾通、协作还不是十分紧密,部分岗位专家缺乏团队意识、整体目标意识。 2. 体系团队成员除参与产业体系建设任务外,还必须承担常规的科研、生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工作量大,时间上也有一定冲突,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 四、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1. 加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工作力度,更好地完成项目体系岗位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研究、推广、培训任务。 2. 加强功能实验室、综合实验站和区域推广站之间上下联动,增强科研协作意识。 3. 加强产业体系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个体系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