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后的云南乳业发展的思考 |
云南省奶业协会 黄艾祥
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随即由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三部门牵头开展了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工作。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方可继续生产销售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过强有力的整顿,全国审核工作于2011年3月底全部结束。据质检总局4月2日通报,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通过率不到55%。
根据统一部署,2010年11月22日至2011年3月31日,云南省组织全省46家乳制品获证企业重新审核生产许可证,经过宣传培训、重新审核、组织核查、接受监督和结果公告五个阶段,目前有14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分别是昆明4家乳品企业: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龙腾生物乳业有限公司、昆明市海子乳业有限公司、七彩云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楚雄1家乳品企业:云南楚雄汇东乳业有限公司;红河州3家乳品企业: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多喝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红河云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理5家乳品企业: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云南大理东亚乳业有限公司、大理金花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理银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德宏州有德宏祥祥乳业有限公司1家乳品企业通过审核。其中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同时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从4月1日零时开始,注销未取得产业政策准入、未申请或未通过生产许可重新审查的32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原有的生产许可证。
此次轰轰烈烈开展的乳制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核清理工作对提升我省乳业规模效益,特别是对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乳制品行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政府开展行业整顿的决心和力度。目前审核工作终告结束,但紧接着还有一些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深入细致的开展工作。
对顺利通过审核工作的我省14家乳品企业而言,通过审核并不等于获得了“免死金牌”。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一次乳制品行业洗牌“不可能”一劳永逸。从 “糊精奶”、“尿素奶”到“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问题牛奶屡禁不止,企业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显示,监管环节不够严密,往往有所疏漏,有的问题甚至在相当严重后才有所察觉。企业必须运用高标准生产运营,政府部门的后续监管也还得跟上。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增强对企业的动态管理,才是堵住“问题食品”的治本之策。
对未能通过此次审核工作的乳企而言,根据规定,自4月1日起注销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停止生产各类乳制品。虽然我省此次未通过审核的乳企大多地处边远地州,且规模较小、市场份额不大,对我省乳业发展影响不大。但各级部门要注意深入细致的开展善后工作,针对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1)此前生产的合格产品,允许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2)经过整改后,可以在自愿前提下再提交申请,工信委和质监部门将按照新申请企业的行政许可程序继续办理生产许可证;(3)积极为停业乳企所属的原料奶生产基地奶农找出路,如联系通过审核工作乳企收购其原料奶,以免挫伤当地奶农的积极性,影响奶业发展。(4)配合停业的乳企做好所涉及的财政投入、科技项目、银行贷款以及职工安抚等工作,积极为企业的二次发展(如转向乳饮料等其他类食品)献计献策,以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