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大幅提价 国产奶粉迎机遇 |
“洋奶粉又涨价了!”记者近日逛超市婴幼儿区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据成都某商场促销人员称,“4月份已接到雅培奶粉的涨价通知。通知称该品牌的价格全线上调8%-10%。”而货架上,澳优、雀巢、惠氏、美素佳儿等一线知名品牌已纷纷提价10%-20%不等,其中,澳优“能力多”等系列产品建议零售价是328元,而这款产品此前的建议零售价为298元。雀巢部分奶粉价格已上调,旗下国产“能恩”900克1段装零售价230-235元,较此前上涨了20元左右;2段零售价175-180元,上涨了10元左右。荷兰美素佳儿奶粉的价格近日也大幅上涨,1段从198元涨到260元,2段从180元涨到230元。 4月初,国家有关部门约谈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要求重要消费品不涨价。中国奶业协会近日向全行业发出了倡议,希望全行业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不以非法手段垄断商品价格。而包括蒙牛、伊利在内的35家国内奶企,近日则集体向消费者做出不涨价的承诺。 洋奶粉占市场绝对份额 “现在家里普遍都是一个小孩,当然愿意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自我们家天天一出生,他每个月的奶粉消费就在2000元左右,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都是选择超市里最贵的原装进口洋奶粉给他喝,现在这个品牌的奶粉突然提价了20%。也就是说,我们每个月需要多支出400多元的奶粉钱,这对于我们工薪阶层,已经有点吃不消了。我也曾经考虑换便宜点的国产奶粉,但天天的爸爸说,亏什么也不能亏孩子,就是省吃俭用,也要让天天喝到最好最安全的奶粉。”在某商场婴幼儿区的奶粉货架前,记者遇到了正在选购某知名洋奶粉品牌的张小姐,她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苦恼。 对于涨价的原因,不少洋奶粉生产厂家声称受成本上涨、配方改变等因素推动。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洋奶粉屡次提价,并非因为生产厂家毛利率较低,无法维持正常经营;相反,洋奶粉的毛利率非常高。经调查,一罐洋奶粉成本不到100元,但在零售市场上平均价格为200-300元。据此估算,洋品牌奶粉的毛利率在60%左右。 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进口乳制品需求居高不下。 上述海关总署的报告则指出,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我国近2000家乳企中,规模较大的200家企业30%在亏损,其余180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绝大部分亏损,甚至停产。 国产奶粉有待信心恢复 对于洋奶粉提价还卖座的情况,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主要是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信心不足的表现。2009年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去年又曝出“皮革奶”,消费者好不容易建立的信心瞬间降到冰点。而在信任危机前,洋奶粉表现出来的质量可靠以及借势促销等手段正好扩大市场份额。 上述促销人员则告诉记者:“洋奶粉这次调价后略贵了10多元,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也能承受,消费者出于信任问题也会选择洋奶粉。而且,洋奶粉的促销手段层出不穷,消费者也喜欢随奶粉附送的赠品,相比之下蒙牛伊利的促销手段就显得弱了许多,这可能也是国产奶粉卖不过洋奶粉的原因之一吧。” 而大通证券食品类分析师张喜表示,为推动未来健康发展,国内乳制品企业应致力于全产业链建设,提高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以贝因美(002570,股吧)为例,既然有了“国产最安全奶粉”的名号,就应该抓住这个话题深入发展。其次,今年我国对于乳制品企业的整合力度也在加大,大批不能达到生产条件的小型乳企被淘汰出局,有利于降低行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系统性风险。而我国乳品行业的集中度很高,行业前5名的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约60-70%左右,淘汰这些小型乳企之后,市场自然会流向规模较大的企业,国内乳制品行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将更加凸显。另外,近年来困扰我国乳业的原奶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由于过剩产能的淘汰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行业龙头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将相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预计行业的龙头公司针对市场和奶源的新一轮扩张即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