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现代奶牛体系建设团队考察大通牦牛

为了更好地引进牦牛种质资源,改善中甸牦牛生产性能,国家现代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云南团队和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团队一行4人于2011613日~20日到青海省大通牦牛场考察大通牦牛。

大通牦牛场创建于1952年,是中国唯一的以繁育良种牦牛为主的国家级种畜场,2000年由农业部确定为青海高原牦牛原种场。大通牦牛场海拔29004800m,总面积5.6hm2,可利用草地4.8hm2,年均气温2.4℃,牧草生长期约120天,存栏野血牦牛12000头,组建了13群核心育种母牦牛群,每年可向牦牛产区提供1000多头大通牦牛种公牛。

众所周知,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我国有1400万头。家牦牛在长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退化严重,适应性、抗病性差,每年的死亡率高达5%以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我国本土动物遗传资源培育出了首个新品种——大通牦牛,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开创了世界牦牛育种史。

大通牦牛的亲本是野公牦牛,母本是家母牦牛。野牦牛(Bos mutus)常年生活在海拨4500m6000m的高山寒漠地带,身高、体重、生长速度、抗逆性、生活力等性状的平均遗传水平远高于家牦牛,成年野牦牛体重为800kg1200kg3月龄体重为90kg。实践证明,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杂交优势。青年牦牛受胎率达70%,比同龄家牦牛提高15个~20个百分点;24月龄~28月龄野牦牛公牛可正常采精,野牦牛母牛可在28月龄发情配种,比一般家牦牛提前1岁繁殖。与家牦牛相比,同龄的大通牦牛体重和产肉高出四分之一,产奶量多出十分之一。一般家牦牛到3岁有繁殖能力,而大通牦牛2岁就有繁殖能力,而且同龄大通牦牛繁殖力提高15%左右,抗病性也大大提高。

中甸牦牛,在迪庆高原藏族人民长期生活中息息相关,但是近年来,由于投入较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甸牦牛保种场,生产性能有所下降。2010年,通过多方努力,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阎萍研究员亲自把数百剂大通牦牛冻精护送到香格里拉富一方有限公司,开始了中甸牦牛生产性能改善的尝试性工作。

1  大通成年牦公牛

2  大通牦牛繁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