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吧刚兴起即有混乱迹象 |
作为山东第一个出现“奶吧”的城市,这种新事物在潍坊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具有资本实力和连锁运营能力的企业的进入,使得“奶吧”或将成为替代城市型乳企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从无到有“奶吧”走俏 由于频发的奶业问题,大部分消费者对传统的保鲜牛奶产生了质疑。自2009年潍坊市第一家“奶吧”正式成立,经过两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鲜奶吧”这种新的商业模式。 最早开办“奶吧”的滢氧美食现酿鲜奶吧总经理刘炳勇告诉记者,“经营‘奶吧’已经两年多,虽然潍坊目前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但是‘奶吧’的受关注程度正在逐渐增加。”目前,刘炳勇在潍坊市已拥有5家分店。 “奶吧”吸引顾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生产模式是“6小时产业链”,即从挤奶到消费控制在6个小时之内,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最新鲜和优质的牛奶送到顾客身边。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也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潍坊城区范围内就有26家“奶吧”。 其中,在今年5月成立的谊佳康奶吧,经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已经开始筹备第三个分店。谊佳康奶吧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大江告诉记者,目前每个店面每天的消费人群可以达到400人左右,每天的销售量可以达到二到三百公斤。 与此同时,许多位于小区附近,或者商超出租柜台的单体经营的“奶吧”生意也很好。据记者观察,在盛世豪庭附近的一家“奶吧”,晚6点到晚7点之间的下班高峰期,到店里拿奶的顾客就有20多位,其中大多数顾客都是以月为单位订奶的。 技术、奶源是关键 牛奶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奶吧”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奶吧”都将提供新鲜、安全的牛奶作为其主要的竞争点。因此,大多数奶吧都采用“巴氏”或“超巴氏”杀菌工艺来处理牛奶。 由于巴氏工艺对奶源质量的要求很高,所以谊佳康、滢氧美食这两家“奶吧”都拥有独立的牧场奶源。刘炳勇拥有一个50头奶牛的牧场,每天的产量在1000多斤,目前5家店基本可以完全消化全部的奶源。而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谊佳康奶吧则拥有超过600头奶牛、每天的牛奶产量在5吨左右的牧场,其中只有500-600公斤的产量用在奶吧模式上,另外4.5吨的产量则暂时提供给乳品加工厂。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奶吧”都拥有独立奶源。据记者了解,目前潍坊市场的“奶吧”,尤其是一些单店模式的“奶吧”,大都没有牧场,其奶源主要是来自散户或者是订购其他牧场的生鲜乳,从运输或者是奶源质量的保证上存在不确定因素。 更有甚者,一些“奶吧”采用奶粉还原或超市成品奶的方式来提供产品,“奶吧”只是一种概念,他们无法提供真正的新鲜牛奶。 城市型乳企新模式 事实上,“奶吧”在潍坊地区的兴起并非偶然。随着三鹿事件的影响,消费者对于牛奶消费的观念产生巨大的变化,城市型乳企因能够提供“新鲜牛奶”而重新获得了市场空间。然而在潍坊市场上,却始终没有一个强势的城市型乳品品牌出现,这在客观上为 “奶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这也提高了牧场奶源的价格。按照原料奶的收购价格,每吨成品牛奶只有不到4000元,而通过奶吧模式,每吨成品牛奶的价格则可以卖到1万元。 “目前,我们的牧场已经建立起来了,未来牧场的奶源主要供应奶吧。”李大江告诉记者,奶源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奶吧”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在中国奶业,一直就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对于“奶吧”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来说也是一样。 据李大江介绍,谊佳康奶吧的奶源建设优先于市场的拓展,随着奶源规模的建立,谊佳康奶吧的开店速度也会加快,预计年底在潍坊市区的直营店数量将会达到两位数,“而在县市区,或许会考虑加盟的形式加快发展。”李大江直言,“从目前的奶源规模来看,足以支持30到50家店的需求。” “在将来,也许会像三元、光明一样,推出送奶上门的巴氏产品。”谊佳康奶吧总经理秦洪国表示。 荷斯坦网评论:奶吧作为奶业的新生事物,为牧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路,也解决了产业链一体化的问题,并且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但浑水摸鱼者的出现也为奶吧敲响了警钟,好不容易建立的消费者信任可能因为这些搅局者而再次丧失。荷斯坦网认为,对奶吧的管理一定要跟上,奶吧的申请者必须是奶牛场主,并且只能用自己牧场产的原料奶,不得外购原料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奶吧的健康发展。 专家观点 鲜奶吧牧场奶,拯救牛奶消费信心? 走在山东东营的大街上,不时看到外表清新的奶吧。奶吧里提供各色鲜牛奶、鲜果奶、原味酸奶,还可以根据顾客的口味任意挑选新鲜的水果合理调配,现场制作各种风味的奶昔。所用原料奶也即牧场奶皆从最近的牛奶养殖场送来。 该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张志民介绍,所谓牧场奶,其实就是在牧场附近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鲜牛奶。牧场奶甫一出现,给一度沉闷的奶业市场带来一片生机。 逼出来的奶吧 8月20日,在东营世洪福鲜奶吧,老板耿慧兰调查发现,当前在乳品消费市场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牧场大量的优质原奶卖不出去,或是卖不到合适的好价格;另一方面,消费者不了解究竟谁是好的产品不敢放心购买,抑制了消费需求。借鉴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的“奶吧消费”模式,耿慧兰决定开自己的奶吧。 鲜奶吧的出现改变了牧场经营者所处的尴尬位置。东营柏拉蒙奶牛繁育有限公司经理仇道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交给乳品企业的奶价约为3600元/吨,而在鲜奶吧销售的价格约为10000元/吨,除去奶吧经营成本,每吨牛奶比乳品企业多赚2000元左右。 耿慧兰说,她正在倾力打造“4小时产业链”,即从挤奶到消费控制在4个小时之内,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最新鲜和优质的牛奶送到顾客身边,让“消费者喝上还带着奶牛体温的牛奶”。 不止东营,在山东省各大中城市街头,一家接一家的奶吧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乳企的自我救赎? 威海嘉盛乳业有限公司推出牧场奶仅一个多月,每天投送量已达到5000多份,需要原奶2吨左右,奶源全部来自公司自己的牧场。牧场奶带来奶业商机,在威海市像嘉盛这样依靠自己牧场生产牧场奶的规模奶牛场已发展到多家,还有不少正在积极准备生产。 未来属于牧场奶? 牧场奶,其雏形早已有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农户弄几头奶牛或几只奶山羊,自养自用或牵着沿街叫卖,消费者大多是妇孺老弱,作为营养品、补品饮用。而今天的牧场奶在内涵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奶源由来源不一的社会散养农户转为统一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牧场,二是现代化工厂加工,冷链运输,没有二次污染,奶的品质营养从源头到成品达到完全可控、可追溯。因此牧场奶一出现,即受消费者喜爱。 牧场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认识到,消费者选择乳品已从最初的看品牌、看广告的潜意识逐步过渡到看奶源、看品质的理性阶段,口味、感觉也将被营养、新鲜所代替,所以奶源质量将是乳企角逐所在,这也是牧场奶和地域乳企较之全国性品牌的生命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