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哨多次出现一胎多犊奇牛

昆明小哨是云南省的畜牧养殖基地,为云南乃至国内提供种源,如婆罗门牛、BMY牛、西门塔尔牛,三洋种猪,肉用和蛋用种鸡种蛋,为云南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众所周知,牛属单胎动物,双胎率低(低于千分之二),一胎三犊、一胎四犊现象极为罕见。可是,在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小哨试验基地饲养的牛群中,分别出现了数胎罕见的产犊现象,这在畜牧史上有很好的研究价值。200228,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通过自然交配+胚胎移植的一胎双犊由4MY母牛成功产下,母犊奶牛,公犊肉牛(图1)。

1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通过自然交配+胚胎移植的一胎双犊于200228在小哨牧场成功诞生,母犊奶牛(初生重28kg),公犊肉牛(初生重22kg),是较为理想的ET技术应用。MY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通过莫累灰Murray Grey, MM)与云南黄牛(Yunnan Yellow Cattle, YY)杂交产生的杂交牛。莫累灰牛无角,毛色呈灰色、银灰色和深灰色,外貌与安格斯牛相近,肌肉发达、出肉率高、胴体品质好、耐粗饲,适于温带气候区饲养,生长速度快成熟早,6月龄断奶体重可达150 kg,成年公牛体重700800 kg,母牛450600 kg

201136,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小哨牧场饲养一头3岁婆罗门母牛在自然条件下顺利产三犊,均为母犊(图2)。婆罗门牛(Brahman, BB)是美国人用印度瘤牛、欧洲瘤牛、美洲瘤牛及部分英国肉牛选育形成的一个适合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饲养的肉牛品种。婆罗门牛的典型特征是大垂耳大垂皮、高瘤峰、长四肢、长脸,常见毛色为灰色,次为红色,也有棕色,黑色鲜见。体重在肉牛品种中居中间水平,成年公牛700900 kg,母牛450630 kg,初生重2729 kg。婆罗门牛的产肉性能好,且具有耐热、耐粗饲、抗等吸血昆虫和易管理等优良性状。云南省首次引入的婆罗门牛冻精(1988)是自美国引进饲养在广西畜牧所并制作的冻精。作为BMY牛选育的初期主要支撑材料,1993年初云南从澳大利亚引进24头婆罗门牛,其中公牛8头、母牛16头;1998年再次从澳大利亚引进婆罗门牛146头,其中公牛47头、母牛99头。

2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饲养的三岁婆罗门牛于201136顺产的三头母

使用婆罗门牛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公牛与莫云杂母牛(MY)进行三元杂交,以生产出既具有婆罗门牛的耐热、抗性能,又具有莫累灰牛的高繁殖高产肉性能及云南黄牛的良好的适应性的杂交组合类型为最终核心群,为横交选育储备了育种的根本物质条件。

2012212深夜,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小哨牧场饲养的一头4BMY舍饲母牛在第三胎顺利产下四犊(图3),两公两母,初生体重分别为12kg13kg13kg18kg,其中2犊在出生时死亡,两犊经人工护理后能自行吃乳和站立。BMY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通过近30年来选育的热带亚热带牛,该牛体型细致紧凑,各部结合良好。毛色多见黑色和黄色。成年体重公牛747.80Kg,母牛506.40Kg。产肉性能好,24月龄平均屠宰率为61%,净肉率为49.7%优质肉占净肉60.99%

3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饲养的四岁BMY牛于2012212顺产的四犊两公两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