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专家与迪庆畜牧人士座谈 |
为了更好地开发中甸牦牛资源,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杨国荣团队,国家现代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黄必志团队等21人于2012年2月10日上午在香格里拉迪庆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三楼会议室进行中甸牦牛保种利用座谈会。 迪庆藏族自治州农牧局副局长孙耀武主持座谈会,座谈会首先由国家现代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黄必志研究员介绍了调研内容,而后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代表、以及香格里拉县有关人员畅所欲言,各自对中甸牦牛保种及利用提出意见。黄必志研究员首先从国家及云南省对肉牛牦牛的发展政策、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农业部财政部把牦牛合并到肉牛体系建设里,统称“国家现代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使牦牛有了归属,可以在国家层面进行牦牛保种与利用方面的工作。其次,还针对云南省“十二五”肉牛发展规划进行了通报,对牦牛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找到了契机。再次,介绍了农业部行业专项“藏区生态畜牧基地建设”项目,希望项目实施各单位认真实施和履行项目,把专项建设好。最后,黄必志博士代表调研团队对迪庆人民给予的热情款待和对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图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团队与迪庆州有关部门座谈会现场 香格里拉县畜牧站站长柏玛高级畜牧师对中甸牦牛生产及所开展工作进行了交流。对于香格里拉县牦牛养殖开展了很多,但是产生效益的很少,实践证明从产犊率、产毛量、出栏、饲草供应等方面综合考虑,规模结构好的为40~60头。中甸牦牛的主要问题是退化、个体变小,生长缓慢。放牧管理,划定牧线,草地休牧期短,不利于牧草再生,加之毒害杂草影响,产草量低。原因是藏民只注重把牦牛用来生产犏牛,牦牛饲养周期长,效益低,导致牦牛饲养量下降。年轻人不愿意和牦牛一同上山,老年人年纪大等也是牦牛饲养下降的原因之一。过去曾引进两批次共20多头牦公牛,结果导入九龙牦牛来对中甸牦牛效果好,用了8年多的有2头。由于牦牛胆小、成配率低。2011年在小中甸开展了牦牛同期发情试验,同期率70%,受胎率60%。产犊率要等2012年3~4月份产犊后才知道。 最后,迪庆藏族自治州农牧局副局长孙耀武对座谈会进行总结,根据迪庆州畜牧届人士汇报情况看,目前牦牛存栏5万头,加上犏牛11万多头。其重点不是牦牛的问题,而是土种黄牛多,影响牦牛发展。迪庆藏族自治州正在考虑淘汰土种黄牛,发展牦牛。希望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一如既往地对中甸牦牛及其它畜牧业发展技术给予支持,同时,州农牧局将监督农业部“藏区生态畜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项目各项建设任务。 图2 中甸牦牛保种及理由座谈会现场 参加座谈会的有迪庆藏族自治州农牧局,迪庆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迪庆藏族自治州草原监理所,香格里拉县畜牧兽医局,香格里拉县畜牧站,云南香格里拉藏龙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富一方牧业有限公司,香格里拉牦牛养殖合作社,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政府,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团结村委会等26人。 图3 迪庆藏族自治州农牧局副局长孙耀武(中),迪庆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杜云勇高级畜牧师(左)和迪庆藏族自治州草原监理所所长梁中伟(右)在座谈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