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维赫牛的育种发展 |
德系西门塔尔牛兼具优良的肉用和乳用性能特点,其饲养的综合经济效益非常之高,于是大家就很感兴趣于一个问题:这么一个优秀而独特的品种它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为此在这里,本人对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北京代表处提供的《弗莱维赫的育种发展》图片资料加以改编整理成为文字材料,专门解释这个问题。 近几年来宝牛育种中心在我国大力推广的德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弗莱维赫,其品种育成的历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约15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期开始至1950年代。 引入瑞士西门塔尔与德国本地牛种杂交,用于培育德系西门塔尔,即弗莱维赫。最初的育种未规定明确标准,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到了十九世纪30-40年代,育种目标为保持西门塔尔特性,体型适中,饲料采食量低。具体指标为:公牛体高≥156㎝;母牛乳脂率3.8%,体高134-143㎝,不超过146㎝。 第二阶段: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至1970年代以前。 引进英国爱尔夏牛血缘,后代产奶性能和适应性提高,产肉性能不理想。其中,1953年时的育种目标为:健康,早熟,使用寿命长,奶料比要符合经济效益。具体指标为:公牛体高140-145㎝,体重950-1050㎏;母牛初胎平均泌乳成绩产奶3500-4500㎏,乳脂率4.0%,体高130-136㎝,体重600-700㎏。到了1966年时,育种目标变为:强调兼用,注重奶质和肉质,体躯开阔,后臀丰满。具体指标为:公牛体高≥145㎝,体重1000-1200㎏,育肥公牛日增重≥1200g,体重≥650㎏;母牛初胎平均泌乳成绩产奶≥5000㎏,乳脂率4.0%,体高≥135㎝,体重650-700㎏。 第三阶段:1970年代开始至1980年代。 引入德系红荷斯坦血缘,F1代产奶性能提高,产肉性能欠佳。1978年时的育种目标为:明确乳肉兼用,强调育种方向需围绕经济效益。具体指标为:公牛体高≥147㎝,体重1100-1200㎏,育肥公牛日增重≥1200g,体重≥650㎏;母牛初胎平均泌乳成绩4200㎏-4%-3.7%,体高135-140㎝,体重650-750㎏。 第四阶段:1980年代开始至1990年代。 引入瑞士西门塔尔公牛(含50%红荷斯坦血缘),选择肌肉饱满的种母牛进行级进杂交,后代产奶和产肉性能均提高;经继续选育,最终确定弗莱维赫中红荷斯坦的血缘配比(不超过6%),确保乳肉兼用的发展。1982年的育种目标是:明确乳肉兼用,强调育种方向需围绕经济效益,但对奶质和肉质要求有所提高。具体指标为:公牛体高≥147㎝,体重1100-1200㎏,育肥公牛日增重≥1300g,体重≥650㎏;母牛初胎平均泌乳成绩产奶6000㎏-4%-3.7%,体高135-140㎝,体重650-750㎏。 第五阶段:1990年代至今。 强化纯种选育,实现奶、肉、健康比重为38︰17︰45;调整乳脂和乳蛋白比率为1︰10(至今1︰4),强调肉质等级、顺产和死胎率、体细胞数和泌乳力。1995年育种目标:乳肉均高产高质,又须兼顾牛种健康,使其经济效益和功能性得到最充分结合。具体指标为:公牛体高150-158㎝,体重≥1200㎏,育肥公牛日增重≥1300g,屠宰率≥60%,酮体出肉率≥70%;母牛初胎平均泌乳成绩7000㎏-3.9%-3.7%,体高138-142㎝,体重≥750㎏,初产年龄24-28月龄。2007年育种目标:确保作为性能广泛、健康程度极高的兼用品种,在未来生产条件下保证尽可能最大的收益。具体指标为:公牛体高150-158㎝,体重≥1200㎏,育肥公牛日增重≥1300g,屠宰月龄16-18个月,85-90%的酮体肉质等级E和U,屠宰率57-60%;母牛初胎平均泌乳成绩7000㎏-3.9%-3.7%,二胎及三胎的泌乳成绩达到7700㎏-8000㎏,体高140-145㎝,胸围210-240㎝,体重750-850㎏,体细胞数≤18万/ml,屠宰母牛酮体重350-450㎏,酮体肉质等级U和R,中等肌间脂肪含量和大理石花纹。 (注:本文系根据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北京代表处提供的《弗莱维赫的育种发展》图片资料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