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高原奶业特色,加快建设云南高原特色牛奶农庄 |
为实现高原特色农业的跨越发展,省委九届四次全委会作出“大力发展以现代农庄经济为重要组织方式、发展模式的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从2013年起,云南省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打造一批精品农业庄园,擦亮高原特色农业这张品牌,以庄园经济为突破带动全省农业农村组织方式的变革,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集约精、高效化农业转变。 云南省2013年2月26日召开的农业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云南将以农业庄园为重点,建设100个高端精品农业庄园,大力发展农庄经济,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 2013年,我省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以农为本、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建设,继续推进农业庄园建设,按照“有基地、有加工、有会所、有品牌、有市场、有文化”标准,整合产业基地、农业园区、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资源,全力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庄园,走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医药、保健、养生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 早在2010年云南奶牛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毛华明教授就提出了建设“奶吧”的概念,这与云南省农业发展政策不谋而合。云南有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拥有荷斯坦奶牛、奶水牛、西门塔尔牛等丰富的奶畜资源,具有发展奶业的气候、生态环境、饲料资源优势。“泛珠三角”和东南亚地区每年具有消耗2000万吨原料奶加工乳制品的市场空间。随着第三欧亚大陆桥建设和中国面向西南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将为云南奶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空间,云南具有发展奶业的显著的区位优势。通过10年的努力可以形成100万头以上成年母牛、加工产值超过300亿元的大产业,云南奶业将可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中国南方的重要鲜奶供应基地,面向东南亚的乳制品出口基地。 在洱源县、下关等地自汉朝以来就饲养邓川牛挤乳,生产乳酪、乳扇。自1908从英国引进第一头荷斯坦奶牛,昆明已有百年奶业发展史。在昆明、大理和红河形成了奶业产业带,实现了区域规模化。荷斯坦奶牛存栏15.9万头,能繁母牛11.4万头,牛奶产量35万吨,奶牛存栏居中国南方各省市自治区前列。 奶水牛业的开发有了长足的进步。自1997年以来,利用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冻精对本地牛进行改良,目前在大理、德宏、保山等地区奶水牛存栏约6万头,能够挤奶的1.68万头,农户饲养奶水牛每头年可产水牛奶1.5~3吨。我省有82头水牛种公牛,每年可提供约50万剂水牛细管冻精,奶水牛良种繁育体系已有一定基础。在腾冲发现了产奶性能较高、我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槟榔江水牛,并于2008年已通过遗传资源审定。 目前全省有乳品加工企业42家,其中有6家企业从事水牛奶制品的加工生产,有3家企业从事山羊奶制品加工生产。全省日处理鲜奶能力超过4000吨。其中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上的企业6家。蝶泉是国内奶制品出口量最大的民族企业。产品除巴氏消毒奶、UHT超高温灭菌奶、学生奶、酸奶、奶粉等系列产品外,还有云南特色的乳饼、乳扇,成功研究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牛奶酪,并投放市场。 通过对云南奶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云南奶业历史悠久,奶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基础好,云南已经完全具备建设高原特色牛奶农庄的条件。根据云南奶业发展现状,可在大理建立荷斯坦牛奶农庄(庄园),德宏州建立奶水牛牛奶庄园(庄园),农庄具有生产、加工、经营、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通过牛奶农庄建设将奶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和辐射,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同时也大幅提升奶产业业附加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