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奶业发展百年历程 | ||||||||||||||||||||||||||||||||||||||||||||||||||||||||||||||||||||||||||||||||||||||||||||||||||||||||||||||||||||||||||||||||||||||||||||||||||||||||||||||||||||||||||||||||||||||||||||||||||||||||||||||||||||||||||||||||||||||||||||||||||||||||||||||||||||||||||||||||||||||||||||||||||||||||||||||||||||||||||||||||||||||||||||
昆明市奶业发展百年历程
穆树旗
云南省奶业协会
1.昆明奶牛业的先驱
清朝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前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从英国引进一头荷兰品种(黑白花)公牛到昆明,并在教堂附近再饲养本地黄牛2头。配种、产犊、挤奶。鲜奶供教会人员饮用。圆通山脚一带信教的群众也效仿天主教堂的做法养一两头本地母牛,发情时求教会的种公牛配种,北河埂一桂姓农民曾给教会养过牛、挤过奶。这可以算是昆明最早的奶牛饲养及杂交工作。
1938年私营清华牛奶场由上海引进黑白花奶牛,并派专人到邓川购买邓川母牛进行繁殖。另据邓川城北门外一魏姓老人谈,他曾被雇送牛到昆明,还背了一罐做乳扇用的酸奶浆。
随后,普吉农场、长坡农场也饲养部分奶牛。
民国末年,国民党云南省政府出面。由私人集资入股开办了3个奶牛场,分别是模范奶牛场、金陵农场、标准奶牛场,但喝牛奶的只是少数达官贵人。
20世纪40年代,昆明的奶牛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时间短、规模小,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然而,像模范场、金陵场的建立,显示了近代科学饲养奶牛的技术已经在昆明萌芽了。
1.1模范奶牛场
1941年昆明模范牛奶场创办,性质为私营,集资,股东据说是当时建设厅所属的农业改进所的人士,与云大农学院实验农场相邻(即今天的121大街师大旁)。模范牛奶场先后由成都、重庆空运黑白花杂交牛
46头(其中纯种公牛2头)到昆明。并派人到邓川县购买邓川牛一批,进行杂交改良、繁殖工作。所挤鲜奶,经过隔锅蒸煮、消毒、装瓶。由该厂工人骑单车送至订奶户家中,当时昆明市民对牛奶了解不多,李场长亲自撰写小册子(内容包括介绍荷兰牛、牛奶营养、对身体的好处、饮用方法等)送订奶户。
1.2金陵农场
模范牛奶场后,张正刚氐(鹤庆人,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家庭系印度华侨,大约是李忍益的老表)。在现在省工会位置置地,盖场房,饲养奶牛、生猪、建苹果园等,还有炼乳小车间制罐头,以母校名称命名自己的农场为“金陵农场”,奶牛仅次于模范牛奶场,但是经营范围广。鲜奶也是由本场职工送至订奶户。剩余鲜奶做炼乳罐头。
1.3标准奶牛场
标准奶牛场其场址在原龙翔街口与西昌路口交叉处,比上两个奶牛场小些,牛养的较好,后该奶牛场并到市农场。
其他奶牛个体户:分别养在大西门文化巷靠城墙边私人宅院里(其中一家姓陶,后并到三农场),在圆通山墙外,小东门一带(今青年路延长线一带)及北河埂(今三农场职工宿舍处)。
这些分散的奶牛户,资金少、规模小、都是以简陋利用旧房屋改作牛舍,地面铲成斜坡,便于流尿即可。内部设施也很简单,谈不上卫生设施,饲喂是有啥喂啥,青草旺盛季节,多喂青草少喂料,小型奶牛场的养牛工,凌晨挤完牛奶、除牛粪,以后到城外割牛草,当
时昆明城外青草茂盛,容易割草,一天割两回,约200kg。老板给工人有规定:三年学徒,不给工资,满三年,给一头小母牛,养在老板家的牛圈里,小母牛长大,配种、产犊、挤奶算工人的,这样多少养牛工为了得到小母牛的希望拼命的为老板干活。
昆明市1949年到50年代的解放初期,奶牛头数为834头。
2.解放后云南省种畜场的创办与建设
2.1云南省种畜场
云南解放后,昆明市人民政府创办了国营农场,向市场提供牛奶、禽蛋等副食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市属国营农场产品单一,生产水平低,所生产的牛奶只能限量供应给老弱病幼等人群,鲜牛奶、奶粉成了十分紧俏的营养品。
解放后,云南省人民政府编制设农业厅,农业厅下设处、畜牧方向设畜牧兽医处,原建设厅所管辖农业改进所的大普吉农场由农业试验站(即后来的省农科院)接受。由于在大普吉条件限制,省里同意选址建新场,派出几个工作组选址选址,最后决定在小哨建设奶牛场,在建场的同时为了培养技术人员,派出干部到察北牧场、萨尔图牧场参观学习,另派人到兰州学习牧草技术。
1953年在小哨建场,原来设在大普吉种猪场内的“种畜场场部”迁移到小哨。1954年种畜场奶牛投产,1954.年末存栏成年母牛135头,育成牛91头,共226头.1956年末存栏量成年母牛420头,育成牛302头,共722头。1956年单产441千克。
2.1种畜场奶牛场牛群组成(1954—1955年)
种母牛:
邓川母牛 采购479头
昆明市奶牛个体户杂交牛 79头
西南农科所杂交牛 8头
西门塔尔牛 41头
合计 607头
种公牛:
荷兰牛(黑白花)贵阳引进 1头(编号为62号)
苏联科斯特罗姆(北京双桥双胎公犊) 1头
苏联短角牛(察北牧场引进) 4头
合计 6头
2.2种畜场奶牛场采用当时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管理
2.2.1开展牛的人工授精
从1954年母牛进场后就开始人工授精,设公牛舍,旁设采精房,自开展奶牛人工授精工作以来,云南省种畜场为昆明各个奶牛场、省内各个县培训了很多人工授精员,他们在小哨能熟练操作后,回单位开展的人工授精。场内设地衡,每月测量牛体重。
2.2.2建隔离牛舍(结核、布病),设中间站
种畜场的工作人员从病牛群中培养健康牛犊,隔离牛舍母牛产犊后,由中间站饲养,定期检疫,健康的转成育成牛队。建产房:健康母牛舍的母牛产前七天送产房,产后七天回原奶牛舍。
2.2.3玉米青贮饲料的试制,大批生产和技术推广
1954年秋,在大牛舍附近深挖两个圆窖,购买农民的青绿玉米杆,用铡刀人工铡短,试制两窖青贮饲料,两个月后开地窖,效果好,试制成功,以后几年挖深长壕沟,并购回大型切碎机,大批生产青贮饲料。
2.2.4种畜场奶牛育种计划及以后调整变化
建场初期,拟定育种计划,采用三个品种公牛(荷兰牛、短角牛、科斯特罗姆)分别与邓川母牛杂交,若干代后,三个杂交后代,互相杂交,育成一个新品种,因短角公牛和科斯特罗姆公牛与邓川牛杂交后代效果不如荷兰牛杂交效果。因此,停用短角及科斯特罗姆。采用荷兰牛和邓川牛进行杂交。
2.2.5云南省种畜场1954—1981年奶牛生产情况
(详见表1)
3.近代昆明奶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昆明市属国有牛奶生产企业走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道路,促使企业逐步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刺激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满足市场目益增长的鲜牛奶和乳制品的消费需求,解决资金、场地、人力不足的问题,各企业走出农场。扶持附近农村发展奶牛生产,向农户提供部分资金或种牛,对饲养技术、育种、疫病防治提供必要的服务,农户生产的鲜牛奶由企业定点收购。牛奶生产企业把第一车间建到农村,企业集中搞好产品加工,开发新产品,扩大销售市场,开发出了系列化奶粉、乳制品、系列酸牛奶等十几个新产品。2000年全市奶牛存栏1.8万多头,产品除覆盖昆明市场外,奶粉还远销lo多个省和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旧体制已经不适应昆明奶业的发展,如原料奶生产与奶制品加工之间基本上是一种买卖关系.加工出来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国有农场技术力量分散,不能集中使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各乳品厂奶制品加工分散,产品上不了规模,创不了名牌,更不利于市场开拓。
3.1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强昆明奶业的综合经济实力,形成规模、集团优势。2000年1月1日由昆明市牛奶公司,昆明市一农场奶牛场、食品厂,昆明市二农场两个奶牛场、饲料厂,昆明市三农场两个奶牛场、饲料厂,昆明市红星农场奶牛场,昆明市乳畜研究所,昆明市农垦总公司,云南省种畜场奶牛场及职工持股会共同出资组建了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3月26日,雪兰公司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与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定《增资扩股协议书》,雪兰注册资金达8250万元。自与新希望合作以来,雪兰公司产销量增长73%,利税增长326%,员工工资增长31%,养牛户收入增长28.5%,实现了销售收入、完成利税、员工收入和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四个同步增长。
2004年9月。雪兰公司顺利完成了体制转换。公司的成功改制,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并被授予《国企改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六年来“雪兰”牌乳制品先后获得“国家质量达标食品”、“中国绿色食品证书”、“中国知名乳制品信誉品牌”、“全国市场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云南消费者喜爱商品”、“云南省名牌产品”、“昆明地区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雪兰公司是云南省首家“国家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省、市三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雪兰公司拥有4个专业化奶牛养殖场,自有奶牛2600头,同时拥有11个奶牛合作社,饲养荷斯坦奶牛总数15000余头,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雪兰”已成为云南高原乳品行业中的一朵奇葩。
3.2昆明前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前进乳业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跑马山实业公司乳制品厂)是由昆明农垦下属的昆明市第二农场的奶粉厂扩建而来的。乳品厂2003年加工鲜奶18054.6吨,总收入6191万元,利润448.7万元,支付
农户奶款共计2600万元,在西南地区首家获得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在2008年9月份全国质检总局专项检查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生产过程中.未检出三聚氰胺污染,成为87家未检出三聚氰胺污染
的生产企业之一。并于2003年成为云南省首家GMP达标的食品生产企业。本公司共有奶牛基地15个,拥有奶牛11000余头,日产鲜牛奶55吨左右。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挤奶。
3.3昆明市海子乳业有限公司
昆明市海子乳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是云南省目前较大的专业生产乳制品的民营企业,被评为“官渡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现有优质奶源基地7个,带动农户688户,饲养奶牛4500多头,统一机械化挤奶提高了牛奶质量。2003年支付农户奶款600多万元,加工销售鲜奶45000吨,总收入1200万元,利税125万元。公司拥有固定销售网点1200多个,覆盖昆明地区及全省各地州县及四川成都、攀枝花、重庆、贵州等地。2003年公司又投资1000多万元,新增两条利乐枕生产线生产长效奶制品,为扩大销售区域,把公司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1云南省种畜场1954—1981年奶牛生产情况
3.4昆明宜良乳制品总厂
昆明宜良乳制品总厂是昆明市石林针织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集团化经营,于1994年投资700余万元全套引进上海市先进设备建成的,日处理鲜奶50余吨.年产“石林牌”各种奶粉1 500吨,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并销往国内的食品加工企业、冷饮行业、商业零售业等。公司选用成套乳制品加工设备。奶粉经高温消毒、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而成,质量稳定。同时,公司有完善的检测设备,配备了专门的质量检测人员,进入公司的鲜乳和调出公司的成品(奶粉)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检验结果符合GB541沪1999的规定。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08年,昆明市奶业经过百年的发展,结束了老弱婴幼需要吃牛奶还要找政府、托关系的历史。各乳品加工企业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扶持市郊农村专业户发展奶牛生产。自1908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从英国引进一头荷兰公牛品种(黑白花)到昆明起,截止2008年底形成荷斯坦奶牛存栏约4万头,公司加农户的奶业生产模式得到了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奶业生产的大发展。
表2昆明市奶业生产情况(1992—2006年)
(数据来源:CNKI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昆明年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