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奶水牛养殖

前   言

DB53/T 344《奶水牛养殖》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饲草饲料;

—第2部分繁殖部分;

—第3部分疫病防治与卫生保健;

—第4部分:养殖技术。

本部分是《奶水牛养殖》的第1部分。本部分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部分由云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安明、杨士林。

奶水牛养殖

第1部分:饲草饲料

1  范围

DB53/T 344.1的本部分规定了饲草饲料生产、加工和利用等基本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云南省内奶水牛养殖户和奶水牛饲养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B53/T 344.4-2011 奶水牛养殖 第4部分:养殖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粗饲料

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饲料,包括干草、农作物秸秆秕壳等。

3.2 青干草

以未结籽实的青绿饲料为原料,经自然和人工干燥方式制成保留一定青绿颜色的饲料。

3.3 青绿饲料

指水分含量60%~80%、作为饲用的植物青绿茎叶,包括人工、天然牧草和农作物鲜茎叶及蔓菁、萝卜等。

3.4 能量饲料

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低于20%的精饲料,包括谷物饲料、薯类及部分糠麸、糟渣和糖蜜等。

3.5  蛋白质饲料

指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的饲料,包括豆类籽实、饼粕类植物蛋白质饲料;酵母等单细胞蛋白饲料。

3.6  精饲料

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的谷物、豆类、饼粕、薯类及部分糟渣等。包括原粮、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和经过工业化加工的精料补充饲料、浓缩饲料。

3.7  精料补充饲料

为补充以粗饲料、青绿饲料和青贮饲料为基础的草食畜的营养,将多种精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微量元素饲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3.8  青贮饲料

是将含一定水分的青绿饲料在缺氧状态下,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来降低PH值,抑制青绿饲料中其他微生物(最终包括乳酸菌本身)生长而调制成的可长期贮存的饲料。青绿饲料经青贮可保存近90%的干物质和可消化蛋白质及70%的胡萝卜素。

3.9 人工草地

经过人工栽培或改良,专供放牧和刈割利用的草地,牧草品种多为经国内审定和引进的优良草种。

3.10天然草地

指自然形成专供放牧和刈割利用的草地。

3.11  划区轮牧

指两块以上放牧地,按一定次序轮流放牧和休闲,是一种合理有效利用草地的放牧方式。

3.12  农田地种草

利用农田地种植优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获得较高牧草产量的方式。

4  青绿饲料生产加工利用

4.1  人工草地建设及利用

4.1.1  地块准备

4.1.1.1  应选择草地权属清楚,地面坡度小于25°,土壤和灌溉用水应符合GB 15618和GB 5084规定的地块作为人工草地。

4.1.1.2  地块翻耕深度根据土壤情况定,以20 cm以上为宜。

4.1.1.3  整地前施经充分腐熟发酵,虫卵和杂草种子失去活力的厩肥25 000 kg/hm2~40 000 kg/hm2或钙镁磷肥150 kg/hm2~200 kg/hm2做底肥。施完底肥后应及时将肥料翻入土层中在进行耙地。

4.1.2  种子准备

4.1.2.1  要求对所选用的种子纯净度不小于95%,发芽率80%以上,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生活力强、健康无病虫害等。采用扦插种植应选择成熟粗壮的茎秆作种茎,以2~3个节切为一段。

4.1.2.2  放牧型混播人工草地草种豆科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主,禾本科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等为主,豆禾比例以1:2为宜。刈割型人工草地豆科以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为主,禾本科以非洲狗尾草(Setaria  anceps、臂形草、象草、王草等为主。

4.1.2.3  牧草种子在出售前厂家多进行了处理,如未去芒的禾本科种子去芒,豆科种子的根瘤菌接种并制成包衣。

4.1.2.4  对未接种根瘤菌的豆科牧草,应选用厂家生产的同种豆科牧草根瘤菌剂接种。

4.1.3  播种

4.1.3.1  播种时间按季节分为夏播和秋播,多以夏播为主,在进入雨季的第一场降雨后播种。

4.1.3.2  播种量主要由种植用途、牧草种类、种子的大小和品质而定,混播草地播种量15 kg/hm220 kg/hm2。采用种茎扦插种植量按2250 kg/hm23000 kg/hm2

4.1.3.3  播种深度以1 cm~3 cm为宜,过深过浅均不利于种子萌发。 

4.1.3.4  播种方法常用条播和撒播。条播的行距随牧草种类和利用方式不同而异,一般为15 cm~30 cm,播幅12 cm左右,坡度较大沿等高线播种;撒播即将草种均匀撒于土壤表层。

4.1.3.5采用种茎种植以行距50 cm左右开行,将种茎按株距30 cm左右斜放排种,播种后轻耙覆土。

4.1.3.6 为使草种和种茎与土壤良好结合,播后需进行镇压。

4.1.3.7 播后应做好管理,观察出苗情况,对缺苗严重地块及时进行补播。

4.1.4  人工草地利用

4.1.4.1  放牧型人工草地年均产草量15 000 kg/hm2~30 000 kg/hm2,每头成年牛每天采食40 kg左右牧草计,人工草地载畜量以每头牛0.5 hm2~1 hm2为宜。

4.1.4.2  作为放牧利用的草地,当年种植的应使牧草根系在土壤扎牢后再放牧利用。应按季节实行划区轮牧,全年放牧时间控制在七个月~八个月,留出牧草的休养期和春季的萌发期。

4.1.4.3  轮牧小区划分应根据放牧牛群数量、放牧时间和牧草再生速度来确定小区数,一般轮牧一次可划定四至八个小区,牛群每隔3 d~6 d轮换一个小区,全部小区放牧一次(放牧周期)以30 d~40 d为宜。

4.1.4.4  刈割利用的草地,豆科牧草现蕾至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孕穗期即可进行刈割利用;象草、王草等扦插种植的牧草,草层达到1m左右时刈割利用,留茬高度5 cm~8 cm。刈割次数可视牧草生长情况决定,刈割草地必须在牧草生长结束前一个月左右停止利用,以利于牧草积贮养分正常越冬和春季返青。

4.1.5  人工草地管理

混播和单一豆科草地每年施钙镁磷肥300 kg/hm2450 kg/hm2;单一禾本科草地每次刈割后追施150kg/hm。侵害人工草地的杂草应及时清除。人工草地的虫害主要为蛴螬、粘虫等,若有危害发生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防除,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

4.2  天然草地利用

4.2.1  应实行休牧和划区轮牧制度合理利用天然草地。

4.2.2  生长季末牧草植被覆盖度低于50%的天然草地应禁止放牧,让其自然休养恢复或人工补播优质牧草种子,促进牧草(恢复)生长。当禁牧草地经一定时期封育,超过上述指标即可解除禁牧。

4.2.3  天然草地休牧时间按草地基本情况和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为二至四个月,选择在春季牧草返青及幼苗生长期和秋季牧草结实期休牧。

4.3  农田地种草及利用

4.3.1  地块宜选择土层厚排水良好的农田地,土壤和灌溉用水应符合GB 15618和GB 5084的规定

4.3.2  草种可选择禾本科的一年生黑麦草如邦德、安格斯1号等;豆科的苜蓿如猎人河、WL525HQ等。

4.3.3  播种前对种植地块进行翻耕30 cm~35 cm或旋耕15 cm~20 cm,施有机肥料20 500 kg/hm2~40 000kg/hm2作底肥清除田间杂草,耙平地面,开沟起畦。 

4.3.4  种子处理见4.1.2.3种子处理部分。

4.3.5  农田种草适宜播种期为秋播,我省大部分地区为八月至十月,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秋播便于控制杂草,特别是苜蓿的种植。

4.3.6  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坡度较大地块沿等高线播)。播种行距30 cm~35 cm,播幅宽10 cm~15 cm,播种后浅覆土1 cm~2 cm,随即适度镇压。

4.3.7  播种用量一年生黑麦草为15 kg/hm2,苜蓿15 kg/hm2~22 kg/hm2

4.3.8  中耕管理

a)除杂:一年生黑麦草萌发和生长迅速,一般杂草危害不大,可根据情况人工清除杂草。苜蓿种植幼苗期夏季收获后杂草生长迅猛期应多次人工除草。

b)追肥:每次收割后2 d~3 d或收割两次后追肥一次;一年生黑麦草尿素75 kg/hm2,苜蓿施钙镁磷肥 150 kg/hm2~300 kg/hm2

c排水:苜蓿一旦出现24 h~48 h的积水就会使其根系大量死亡因此,雨季及时排除积水是保证苜蓿持续生长的重要管理措施

4.3.9  一年生黑麦草播种后35 d~40 d后进行第一次管理性刈割,此时的留茬高度为5 cm。第一茬再生草草层高度达45 cm~50 cm进行第二次刈,留茬高度为3 cm,以后的刈时机参照第二次的标准进行。苜蓿刈割时期为现蕾期或初花期,留茬高度5 cm。

4.4  饲用玉米种植及利用

4.4.1  地块选择、整地、施肥见4.3.1、4.3.3部分。

4.4.2  饲用玉米品种宜选择适应性广,抗倒伏,生育期短,成株高大,叶片宽,成熟时茎叶青绿,产量高,符合种植质量要求的品种

4.4.3  播种期主要为夏播,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雨水或灌溉能满足时即可播种,播种量70 kg/hm2~100 kg/hm2

4.4.4  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播种行距30 cm~40 cm株距15 cm~20 cm,播种后浅覆土1 cm~2 cm,适度镇压。

4.4.5  田间管理

a)补苗、间苗:出苗后检查,发现缺苗及时补种。间苗原则是留强去弱,去除细弱和过密的小苗,留下大苗壮苗。

b)中耕除草、施肥:在玉米苗期3~4片叶子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隔10d左右进行一次直到玉米封行。结合最后一次中耕除草,用草木灰或硫酸钾进行追肥。

4.4.6  青饲玉米利用,作青刈饲用的在抽雄穗期刈割;作青贮利用的在玉米乳熟后期刈割,加工和利用方式见5.3青贮饲料。  

4.5 野生牧草及利用

我省可供饲用野生牧草有两千多种,各种野生牧草均可在生长期刈割或放牧利用。

4.6  其他青绿饲料及利用

各种农作物鲜藤蔓、茎叶和甘蔗稍叶除直接利用外,可制作青贮饲料、晒制青干草。蔓菁、黄萝卜等饲喂前应洗净,除去腐烂部分,切成小片或小条以利于牛采食。

4.7  各种青绿饲料利用均应防止农药残留对奶水牛及奶产品造成危害。

5  粗饲料种类及加工利用

5.1  青干草制作

5.1.1  自然晒制

在禾本科牧草抽穗期、豆科牧草初花期,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将刈割的鲜草摊晒于地势高燥的地面或挂于竹、木或金属制成的草架上,并定时翻晒,当牧草水份降至18%以下时,即可打捆或堆垛贮藏备用。

5.1.2  机械干燥

牧草自然晾晒脱水至40%左右时,用风干机快速将牧草水份降至14%再打捆贮藏备用。

5.1.3  苜蓿草块、颗粒

将刈割的苜蓿在阳光下晾晒脱水至30%左右,再经压块或制粒机切碎制作成苜蓿草块和颗粒。

5.1.4  青干草等级标准见表1

表1青干草等级标准表

等 级

标      准

一 级

以禾本科或豆科牧草为主体,茎叶呈绿色或深绿色,花序及叶损失不到5%,含水量13%~16%,有浓郁的干草香味,无砂土,杂草及不可食草不超过5%。

二 级

草种类较杂,茎叶呈绿色或浅绿色,花序及叶损失不到10%,有草香味,含水量13%~16%,无砂土,不可食草不超过10%。

三 级

茎叶色泽较暗,花序及叶损失不到15%,含水量13%~16%,有草香味。

四 级

茎叶发黄或变白,部分有褐色斑点,花序及叶损失大于15%,草香味较淡。

五 级

发霉,有霉烂味。

5.1.5  品质好的青干草是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饲料,可单一饲喂或粉碎后作为精料补充料的成分使用,低于三级的青干草不宜利用。

5.2  秸秆饲料

5.2.1  秸秆是玉米秸、稻草、麦秸等的统称,因受营养价值低、消化率低、适口性差等因素限制,属品质较差的粗饲料,由于量大成本低,是饲养奶水牛重要的粗饲料来源。

5.2.2  农作物籽实收获后,选择好天气将已晒干的秸秆在地势高燥处堆垛贮存,防雨淋霉变。此类饲料不能作奶水牛的单一饲料,可按1 cm~2 cm切碎后拌入青料、精料饲喂。

5.3  青贮饲料

5.3.1  青贮原料

能用于青贮的原料种类很多,青绿玉米秆、甘蔗稍叶、青饲用麦类、瓜、薯藤蔓、蚕豆、洋芋茎叶、芭蕉芋茎叶、野生及人工栽培牧草、饲用树叶等都可利用。

5.3.2  青贮设备

5.3.2.1  青贮窖  制作青贮数量较大的奶水牛养殖户宜用砖、石、水泥等修建永久窖,窖体应牢固,窖内壁平整光滑,窖底内略高与外并设排水孔;也可选择地势高燥,土质坚硬,向阳背风,排水良好,远离粪池、水源,管理利用方便处挖建土窖。青贮窖高宽比为2:1,长度视青贮数量定。青贮窖可装贮700 kg/m3左右原料,可按饲养奶水牛数量和利用量设定青贮窖大小。

5.3.2.2  青贮机械  可根据加工青贮原料的数量和种类来选择,机械必须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5.3.3  青贮饲料制作

5.3.3.1  青贮原料的水分含量要求为65%~75%,水分偏高的原料应进行水分控制。可采取将青贮原料摊于地面或挂在木架上使多余的水分蒸发掉,或采用糠麸等干料与青贮原料混合降低原料水分,添加干料比例为:每百kg青饲料加15 kg~25 kg糠麸等干料。水份判断为抓一把切碎的青贮原料搓揉并用力握紧,指间有汁液出现并不流滴,水份即为合适。豆科原料宜与禾本科混贮或添加干料青贮。

5.3.3.2  青贮饲料切碎长度以2 cm~3cm为宜,玉米秸和甘蔗稍叶等可采用揉切机进行加工。

5.3.3.3  青贮原料装贮的关键是压实和密封。永久窖清洗干净后可直接装贮原料。原料入窖后人工踩压或拖拉机碾压。要求装一层踩一层,层层压实。青贮原料要求当天切碎后一次装窖密封,如果窖大料多,当天无法装填满也可在原料装至一定高度后暂时用薄膜贴紧料面封闭,第二天再继续装填原料。

5.3.3.4  当原料装至高出窖面20 cm~40 cm时,将料面拍成馒头状即可进行封窖,封窖时料面先覆盖6 dmm~8 dmm聚乙烯薄膜,要求紧贴料面并压严四边,周边留出20 cm50 cm的压边,在青贮窖上面用潮湿泥土覆盖10 cm~25 cm,再用草席盖上,有条件者最好搭棚防止雨水冲刷和阳光曝晒。

5.3.3.5  青贮窖密封好后应加强管理、随时检查。窖顶封土出现干裂或下沉,应及时覆盖封严,防止漏气。原料一般经30 d青贮发酵后就可以利用,如一时不用,只要不打开就可以长期保存。

5.3.4  青贮饲料利用

5.3.4.1  青贮饲料利用前要先检查,对霉烂部份应丢弃,劣质的青贮饲料不能使用,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标准见表2。

表2 青贮饲料感观评定表

优    良

中    等

低    劣

颜  色

青绿或黄绿光泽近于原色

黄褐色或暗褐色

黑色,褐色或暗墨绿色

气  味

有浓郁的芳香酒酸味,给人以

舒适感。

在刺鼻酸味,香味淡。

有特殊刺鼻腐败味或霉味。

结  构

湿润,紧密,茎叶花保持原状,易分离不粘手,手握指缝间有湿痕,无汁液滴出。

茎、叶、花部分保持原状,柔软松散轻度粘手,质地较干燥或水份较多,手握紧有液滴下。

腐烂,污泥状粘滑或干燥,或粘结成块,叶脉模糊无结构。

适口性

较好

差或牲畜不食

霉烂率(%)

小于2

小于15

大于15

5.3.4.2  青贮饲料取用量以奶水牛当天采食完为宜。成年牛每天每头喂20 kg左右,后备年牛每天每头喂15 kg左右。青贮饲料取用大型窖应从上到下垂直截面取喂,取面应平整,每次取的厚度不低于10 cm,取料后及时将塑料薄膜盖严,避免青贮饲料与空气接触,防止泥土等杂物混入。青贮饲料一旦开封应连续取用直到用完,以防青贮饲料霉变和二次发酵。

5.3.5  牧草捆扎包膜青贮饲料制作

5.3.5.1  选择晴朗天气将刈割的牧草晾晒降低水分,水份要求见5.3.3.1。

5.3.5.2  利用牧草捆扎机将符合水份要求的牧草进行自动捡拾打捆

5.3.5.3  将捆扎好的牧草梱用牧草包膜机进行自动包膜密封,并整齐堆放于贮料房(棚)内,发酵保存见5.3.3.5

5.3.5.4  牧草捆扎包膜机选择必须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5.3.5.5  利用见5.3.4.1和5.3.4.2。

6  精饲料加工利用

6.1  禾本科籽实类包括玉米、大麦、小麦等,可碾成2 mm左右颗粒或压成片状利用。该类饲料宜与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饲料参照奶牛饲养标准,按比例制成精料补充料。

6.2  豆科籽实及饼粕类包括蚕豆、黄豆、豆粕和菜枯等。未加工的豆科籽实类饲料,应蒸煮或焙炒。该类饲料宜与禾本科籽实类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饲料参照奶牛饲养标准,按比例制成精料补充料,也可与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饲料按比例制成浓缩饲料。                                                                                     6.3  糟渣类包括酒糟、粉渣、豆腐渣等,鲜喂或晒干饲喂均可。       

6.4  块根块茎类包括甘薯、木薯等,作为奶水牛补饲的能量饲料之一,喂前应洗净去腐,切成条状或片状投喂,也可将其打浆入窖密封发酵保存,20 d~30 d后即可利用。                                       6.5  糠麸类包括麦麸、米糠(统糠除外)等,其粗纤维含量略高于籽实类饲料而低于粗饲料,单一饲喂或作为精料补充料的成分均可。

7  饲料饲喂技术

7.1  精粗饲料比例

7.1.1  奶水牛不同饲养阶段日采食干物质有别,一般情况下日采食干物质量占体重的2.5%~3.5%,精料补充料占日粮的比例15%~30%,粗饲料占70%~85%。粗饲料中青饲料占40%,秸秆类占60%。

7.1.2  在日粮中粗饲料采食量以干物质计占体重的1.5%~2%为宜,产奶量越高应降低粗饲料的摄入量,增加青绿饲料和精料供给。

7.1.3  在优良草地放牧或饲喂优质青饲料比重大,采食量占体重的13%时,精料补充料可相应减少喂量。

7.1.4  采用精料、粗料分开饲喂时,饲喂顺序为干草青贮精料补充料青饲料干草。

7.1.5  舍饲奶水牛饲喂方式,建议将奶水牛日粮组成中精青粗饲料混合均匀为全混合日粮后分次投喂。

7.2  饲喂工艺见奶水牛养殖第一部分: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