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奶水牛发展报告
云南奶水牛发展报告
 
    一、奶水牛是我国南方发展奶业的重要资源,是中国水牛卸下肩上重负的必然发展方向
    全世界水牛存栏1.68亿头,其中1.63亿分布在亚洲。印度水牛存栏最多,其次是巴基斯坦,中国居世界第三位,总数为2280万头。印度和意大利饲养的水牛以奶用的河流型水牛为主,中国饲养的水牛是役肉为主的沼泽型水牛。印度自1970启动了“牛奶洪流”计划后,牛奶产量达到1.1亿吨,成为牛奶产量第一大国,人均占有量达91kg。由于高端奶酪市场拉动,1994~2004年,意大利存栏水牛数量由10万头增加至26万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水牛面临着卸下肩上重负,向奶、肉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国奶业自本世纪以来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奶牛存栏已达1260万头,奶类产量达3740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位。然而,占全国人口70%的南方,牛奶生产量只占20%,北奶南调现象十分突出。如何解决南方人喝到高品质鲜奶是中国奶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奶牛疫病控制研究室团队                    腾冲区域推广站奶水牛示范
进行血清样品实验室检测                      场采集奶水牛血清样品
     奶水牛适合在南方发展。首先,是耐粗饲、对纤维性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高,所需精料相对较少,以稻草、玉米秸和蔗稍为主要饲料,除满足维持需要外,还可维持一定数量的产奶。
    其次是耐高温、抵抗力强,发病率很低。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对示范场奶水牛连续三年进行400头次的监测,未检测出结核阳性牛,布病阳性仅有2头,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其他牛;乳房炎发病率也较低,体细胞数很低。体细胞数低于5万/mL的占总测定数的43%,低于20万/mL的占80%,高于100万/mL的仅有4%,这是荷斯坦奶牛难以达到的。
 
 
大理、德宏奶水牛体细胞数分布
 
    再者是水牛奶脂肪、蛋白、乳糖和乳脂固体的含量分别高达7.73%、4.49%和18.07%,口感圆润,回味甘甜,风味独特,是上等的饮用液态奶,也是加工制作高档奶酪的理想原料。
    发展奶水牛不仅可以解决南方人喝鲜奶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我国高端奶酪产品全部依靠进口的现状,还可向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同时,也是中国水牛发展的必然方向。
    云南省水牛存栏310余万头,其中能繁母牛约100万头。自上世纪90年代,在欧盟水牛项目资助下,利用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冻精对本地牛进行改良。“十一五”期间在我省腾冲县发现了我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槟榔江水牛,为我国奶水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种源基础。目前在德宏、大理、保山等地区不同世代的杂种水牛存栏约6万头,能够挤奶的2.8万头。云南省每年推广使用水牛冻精20万支,出生各类杂种牛5万头左右。
    二、奶水牛发展的难题和挑战
    云南有发展奶水牛的饲料、气候资源,有市场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和挑战。
    1. 水牛奶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云南原有专门加工水牛奶的企业德宏祥祥、腾冲爱艾、寻甸尼里拉菲三家。但通过乳品企业的重新认证的只有德宏祥祥一家。原来的德宏祥祥,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严重制约了祥祥公司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能力,致使原料奶收购价格长期低迷,且不能保证全收,极大地挫伤了奶农的积极性。许多原来挤奶的牛停止挤奶,许多本应调教挤奶的也不能挤奶,奶牛场当做肉牛场运作。
    近一两年来,水牛奶的加工引起了省内外企业的广泛关注。2011年9月国有的芒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收购祥祥股权,加大了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注入生产发展资金,原料奶收购价格也有大幅度提高。蒙牛集团多次就奶水牛产业的发展到云南考察。广西皇氏入主来思尔,新建了专门的奶酪生产线,并开发了新的产品。新希望雪兰和蝶泉均开发了新的产品。但是还都是刚刚起步,仍然面临市场开拓、加工关键技术攻克、奶源基地培育等一系列问题。

 

                                            
云南省主要水牛奶产品
 
    1. 奶农自我发展能力弱,奶源基地建设缓慢
    云南省奶水牛的发展必须在广泛进行杂交改良的基础上,将优秀能繁杂交奶水牛相对集中饲养挤奶。但是云南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又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养殖户缺乏资金进行牛舍改造、扩建,以及购买优秀奶水牛。即使在德宏“百村万头工程”的扶持下,修建了标准化牛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缺乏资金购牛,牛舍只好闲置。
 
德宏“百村万工程”建设的部分牛舍,因无钱购牛而闲置
    2. 奶水牛养殖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1)奶水牛遗传背景复杂
    河流型水牛染色体2n=50,沼泽型水牛2n=48,两者之间存在一对染色体的差异,河流型染色体的4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融合形成沼泽型的1号染色体。由于染色体异位为串联融合,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的染色体尽管存在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不同,但两个类型的基因总量并没有改变。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的杂交一代的染色体数2n=49,用杂交一代与河流型水牛回交,后一代会出现两种核型,2n=49和2n=50;若杂交一代横交,则后代水牛会出现三种核型,即2n=48、2n=49和2n=50。在我们最近观察还发现杂交后代奶水牛还存在2n=49+1和2n=50+1两种类型。普通牛的染色体n=30,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河流型水牛的染色体n=25,有5对为双臂染色体,这5对双臂染色体均为普通牛10个单臂染色体融合而成,例如,水牛的1号染色体由普通牛的1号与27号染色体融合而成。
    (2)生长发育速度缓慢、性成熟晚、世代间隔长
    奶水牛生长发育缓慢,通常要到3岁才能发情配种,即使在大理冻精站进行良好饲养的奶水牛,普遍也要到2.5岁才能配种。而且奶水牛生长发育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相同饲养条件的牛群中,生长后备牛的日增重低的仅200g左右,高的可达800g以上。
 
奶水牛配种间隔和后备牛日增重分布图
 
    产犊间隔是繁殖性能的综合指标,同样存在极大变异。平均为512±179天,最短的为321天,最长的达1476天。其中,产犊间隔在370~430天的比例最大,占27.0%,小于370天仅占17.8%,小于550天(一年半)和730天的分别占67.9%和90.6%,超过3年的仍然有0.8%。

云南奶水牛产犊间隔分布图
 
    3)奶水牛个体参差不齐,产奶量差异巨大

奶水牛胎产奶量分布图
 
     在大理同一奶牛场饲养的尼里、摩拉、摩本杂交一代、摩本杂交二代和尼摩本三元杂交牛的平均胎产奶量分别为2195±644kg、1769±475kg、1499±532kg、1488±631kg、1564±715kg,所有平均为1524±593kg。个体之间产奶量变异远大于品种和杂交组合之间的变异。对于所有牛来说,最低产奶量仅为349kg,最高的为3376kg。产奶量小于1吨的占18.3%,1~2吨、2~3吨和高于3吨的分别占62.9%、16.6%和2.1%。同样,个体间平均日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变异也很大,分别为4.7±1.5(1.9~11.5)kg和8.3±2.6(2.8~18.5)kg。
 
大理家畜繁育指导站奶水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kg
 
数量
平均
标准差
最大
最小
胎产奶量
 
 
 
 
 
尼里
4
2195.2
644.2
3052.7
1515.4
摩拉
8
1769.9
474.8
2252.6
723.8
摩本一代
120
1498.5
532.3
3368.1
348.9
摩本二代
74
1487.8
630.7
3376.1
459.5
尼摩本三元杂
29
1564.1
715.4
3349.2
360.6
合计
235
1524.3
593.5
3376.1
348.9
泌乳天数
 
 
 
 
 
尼里
4
338
63
404
274
摩拉
8
303
47
366
207
摩本一代
120
369
131
733
152
摩本二代
74
315
136
687
122
尼摩本三元杂
29
280
91
479
136
合计
235
338
129
733
122
平均日产奶
 
 
 
 
 
尼里
4
6.7
1.2
8.0
5.3
摩拉
8
5.9
1.1
7.4
3.6
摩本一代
120
4.2
1.3
8.2
1.9
摩本二代
74
4.8
1.3
8.1
2.2
尼摩本三元杂
29
5.6
2.0
11.5
2.7
合计
235
4.7
1.5
11.5
1.9
最高日产奶
 
 
 
 
 
尼里
4
11.2
1.4
12.2
9.1
摩拉
8
9.7
1.6
11.2
6.3
摩本一代
120
7.5
2.5
14.5
2.8
摩本二代
74
8.5
2.2
14.0
3.4
尼摩本三元杂
29
10.2
3.2
18.5
4.6
合计
235
8.3
2.6
18.5
2.8
    尼里、摩拉、摩本杂交一代、摩本杂交二代和尼摩本三元杂交牛的平均泌乳期分别为338、303、369、315和280天,所有牛泌乳期为338±129(122~733)天。其中泌乳期为270~330天所占比例较高为22.1%,小于210天的占14.5%,大于450天的占20.0%,210~390的占56.9%。
奶水牛平均泌乳期为338天,产犊间隔为512天,平均干奶期将为174天,远长于荷斯坦奶牛。奶水牛妊娠期为330天,说明平均产后182天才配上种妊娠。缩短配种时间、减少产犊间隔、适当延长泌乳期是提高奶水牛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
    (4)水牛奶乳成分虽然较高,但变异很大
    通过对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3个规模化示范场、3个养殖小区和3个家庭示范奶牛场的泌乳牛连续3年2800头次DHI测定结果分析表明,奶水牛乳成分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含量也存在很大变异。乳脂、蛋白、乳糖、总固体的含量分别为7.73±2.03(0.74~15.36)%、4.49±0.66(2.81~8.85)%、5.10±0.43(1.42~6.22)%、18.07±2.55(10.37~34.58)%,体细胞数为24.90±94.89(0.10~1894.00)%,尿素氮为17.66±7.51(0.30~47.40)%。
    全省DHI测定结果表明,奶水牛平均日产量为4.4kg,与大理奶牛场按每头牛计算的4.7kg接近。如果平均泌乳期为338天,平均每胎的产奶量为1487kg。
云南奶水牛DHI测定结果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大
最小
产奶量
(kg/d)
4.36
2.35
17.70
0.30
脂肪
(%)
7.73
2.03
15.36
0.74
蛋白
(%)
4.49
0.66
8.85
2.81
乳糖
(%)
5.10
0.43
6.22
1.42
总固体
(%)
18.07
2.55
34.58
10.37
非脂固体
(%)
10.21
1.49
66.11
6.59
体细胞
(万/ml)
24.90
94.89
1894.00
0.10
尿素氮
(mg/dl)
17.66
7.51
47.40
0.30
 
    综上所述,目前,云南挤奶的奶水牛参差不齐,无论是产奶量、奶的质量,还是繁殖性能均存在很大差异,且基本要2.5岁以上才能发情配种,从出生到产奶需要3年半以上,饲养管理差的要5年以上,这就导致了饲养奶水牛的经济效益差别很大。
要解决上述技术难题需从多方面入手方可解决。
    (1)加强犊牛和后备牛营养和饲养管理,将发情配种时间缩短在2.5岁以内。
    (2)加强对奶水牛泌乳规律的研究,研究制定不同泌乳期奶水牛的饲养标准,进行科学饲养。
    (3)加强牛群管理,淘汰有繁殖障碍的牛,缩短产犊间隔。
    (4)加大对奶水牛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建立通过体型外貌和分子遗传标记对奶水牛进行早期鉴别的支撑技术,尽早鉴定判别出高产奶牛,为组建高产奶水牛群体和对种公牛进行遗传评估奠定基础,促进奶水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使用犊牛岛饲养犊牛可保证犊牛通风良好,防止犊牛的相互舔舐(腾冲)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技术中心供稿)
 
2012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