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奶牛不孕症群防群治体会 | ||||||||||||||||||||||||||||||||||||||||||||||||||||||||||||||||||||||||||||||||||||||||||||||||
洱源县奶牛不孕症群防群治体会
杜杰亮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畜牧工作站 大理州 671200)
洱源县是云南省主要奶牛集中养殖区,是大理州主要奶源基地,是全国最大奶制品出口基地。奶牛养殖以家庭小牧场饲养,集中挤奶为主。600年以前培育出了奶用黄牛品种邓川牛,发明了乳扇。2011年,全县奶牛存栏7.9万头,产奶19.9万吨。当地奶农以秸秆和精料为主要饲料养奶牛,营养物质普遍失衡,不孕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和产奶量。自2002年起,在8个镇乡71个村民委员会开展奶牛不孕症群防群治,受胎率从83.7%上升到92.3%,产犊率也随之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1、不孕症
不孕症是指超过始配年龄的青年母牛,或产后65天,无发情表现,不予配种,或有发情表现,经过三个情期配种仍不能受孕的,就称为不孕。一般分为先天性不孕和后天获得性不孕。先天性不孕是由发育不正常、生殖器官畸形、两性、异性孪生引起,是不可逆转的,为永久性不孕;后天获得性不孕是由营养失衡、管理不当、繁殖技术不佳、疾病引起,是可控制和治疗的,为暂时性不孕。
2、分类
2.1卵巢机能减退
机能受到干扰,暂时紊乱和衰退,致使出现不完全发情周期,或处于静止状态而停止发情。有静止、发育不全、萎缩情况。卵巢静止为卵巢大小、质地正常,无卵泡和黄体;卵巢小为缺乏活力,卵泡不发育,无成熟卵泡,不排卵。卵巢发育不全为卵巢体积特别小,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和子宫角细小。卵巢萎缩即卵巢缩小,组织萎缩,质地硬,无卵泡和黄体,子宫也往往缩小。
2.2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又分为黄体囊肿和滤泡囊肿。黄体囊肿是末排卵的卵泡壁上皮黄体化;或是正常排卵后黄体化不足,在黄体内形成空腔,腔内聚集液体,黄体组织突出于表面。 滤泡囊肿时卵巢上皮发生变性,卵巢壁结缔组织增生、变性;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未被吸收或增多,致使卵泡腔增大,排卵受阻。引起雌性激素分泌过多,发情反常,呈“慕雄狂”症状,发情时间延长,哞叫,拒食,经常爬跨其它母牛。如卵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则发情停止。直肠检查,发现卵巢上有一个或多个大而波动的囊泡,有的达到3~5厘米。
2.3持久黄体
黄体长期存在,滞留,分泌助孕素的作用持续,抑制了卵泡发育,性周期消失。母牛产后75天以上不发情,直肠检查,发现卵巢一侧增大,持久黄体一部分呈圆锥状或蘑菇状突出于表面,卵巢实质稍硬。
2.4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壁黏膜发生浆液性、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病牛体温稍高,有时拱背、努责、常作排尿姿势,从阴门中排出粘液性或脓性渗出物,阴道检查子宫颈口粘膜充血肿胀,有炎性分泌物。直肠检查,子宫的一角或两个角粗大而肥厚,收缩反应微弱,有渗出物量则有波动感。慢性黏液性子宫内膜炎时,除有浆液性症状外,发情不正常,或虽正常而屡配不孕。化脓性炎症时,全身有轻度反应,从阴道排出灰白色或黄褐色稍稀薄浓汁,子宫角粗大,有波动感。
3、发病原因
3.1营养失衡
多数牧场把蚕豆茎、叶、玉米秸,稻草、大麦秸、小麦秸、油菜秆等农作物秸秆经过切短处理后,加上蚕豆面、或玉米面、或小麦面等精料,加水搅拌饲喂奶牛。在2至4月份,有些加上整株青蚕豆,在6至10月份,有些刈割到少量天然牧草。优质饲料少,青绿饲料不能均衡供应。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维生素、矿物质饲料、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消耗和摄入失衡。而这些营养物质失衡对生殖器官发育,发挥功能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3.2养殖设施不配套
圈舍不规范,活动空间小,牛床潮湿,前高后低,坡度大,床底硬、滑、冷,奶牛运动不足,空气质量差,刺激大,应激反应大。奶牛长期处于不舒适状态,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
3.3消毒不严
有些配种员在人工授精时,输精枪消毒不严,保护套重复使用,使子宫内膜炎扩散。
3.4一些传染病所致
一些奶牛患有血吸虫病、结核等疫病,影响奶牛发情、排卵、受孕。还有奶牛群体常流动,因活畜检疫漏检,奶牛常有重复感染。
4、治疗
4.1增加优质饲料,维持营养平衡
推广农田种草,种植3.5万亩黑麦草、紫花苜蓿;塑料袋袋装秸秆青贮,方便实用,成功率高,年增5000吨以上;推广奶牛浓缩料、精料补充料3200吨;使用矿物质、营养舔砖6吨。购买饲料配方软件,按体重和产奶量制定发放参考配方,向奶农推荐使用。调整饲料结构,粗精搭配,增加优质牧草用量,达到营养相对平衡。
4.2对症治疗
4.2.1安静发情和卵巢静止
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促排卵素3号(LHRH—A3)25~50ug,肌注;若卵巢发育不全,肌注雌二醇12mg。可用当归30g、川芎20g、桃仁15g、红花15g、槟榔15g、枳实15g、三棱12g、莪术20g、大枣30g共末,黄酒、红糖各120g为引灌服,口色黄白者加吴茱萸、党参、各30g。拉稀加白术、茯苓各30g,去槟榔。用经验方猪头胎胎衣焙干研末,和黄酒同调灌服也有疗效。
4.2.2卵巢囊肿
黄体囊肿时,肌注氯前列醇钠(PG—C1)0.5 mg;可每隔5天多次肌注,直至消退为止。滤泡囊肿时,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绒毛膜促性腺释放激素(HCG)5000~10000单位,肌注;或直肠穿刺。可用三棱30g、莪术30g、香附30g、藿香30g、青皮25g、陈皮25g、桂枝25g、益智仁25g、肉桂15g、甘草15g等共为末,开水冲,一次灌服。
4.2.3持久黄体
肌注氯前列腺(PG—C1)0.5 mg,再肌注促排卵素3号(LHRH—A3)25ug。可用淫阳藿90g、阳起石90g、益母草90g、当归75g、赤芍75g、菟丝子75g、补骨脂75g、枸杞子75g、熟地75g等水煎取汁,一次灌服,每天1剂,连用3剂。
4.2.4子宫内膜炎
用宫颈康1支(20ml)注入子宫,或先肌注氯前列醇钠(PG—C1)0.5 mg,1-2天后,注射催产素,再子宫灌注宫颈康1支。可用宫净液,即当归10g、川芎10g、黄苓10、赤芍5g、白术5g、白芍5g等水煎100ml~150ml,4层纱布过滤煮沸制成宫净液备用。先用40℃3%硼砂500ml~1000ml冲洗阴道和子宫,冲选液导出后注入40℃宫净液1剂,1天1剂。
4.2.5胎衣不下
在产后肌注氯前列醇钠或缩宫素,宫注宫颈康,或用中药党参60g、黄芪45g、当归90g、川芎25g、桃仁30g、红花25g、炮姜20g、甘草15g、益母草60g等共为末,开水冲调,加黄酒150ml,童便一碗为引,一次服。
4.3规范操作
要求人工授精员,冻精、输精枪、保护套、手套配套使用,输精枪每用一次后消毒,保护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发生不适于配种和配后不孕时,须向畜主讲明原因,建议应采取措施,使用药物治疗同时,调整饲料结构。
4.4净化牛群
开展“两病”监测,如有阳性畜,及时扑杀。从保险金、政策补助、基地发展基金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给实施扑杀的奶农每头6000-8000元补助。以春秋两季集中统一接种免疫为主,常年补针相结合,扎实搞好免疫,提高免疫率及保护率。
4.5标准化养殖
制定《洱源县奶牛养殖技术综合规程》,经有关部门评审后,分批发给奶农。建“奶牛、草地、标准圈舍、运动场、堆粪池”等6个配套的2.8万个养殖单位,面积24万平方米,提高改善奶牛的基本福利,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大对老龄和不能治愈母牛的淘汰,提高繁殖率高的母牛比例。
4.6分级培训
每年对63个冻精改良站点87人,组织解读强化奶牛繁殖力技术,推广新诊断技术,使用新药品,配伍联合用药,交潜用药。开展多种方式,加深奶农对奶牛生殖生理,营养失衡对繁殖力不良影响的认识。推动相互配合,综合防治。
5、防治效果
由营养失衡、管理不当、疾病性引起的奶牛不孕症, 是洱源县小规模家庭牧场常发病,多发病。有时呈隐性,难较发现,对奶牛的产奶、繁殖、寿命影响大。从2002年开始,实施群防群治,从平衡营养,提高福利,综合防治,奶牛不孕症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14.45%, 降到2011年的7.7%,减少了6.75全百分点。
洱源县奶牛不孕症及分类发病情况统计表
6 体会
6.1全面实施奶牛营养均衡。全县奶牛养殖区推广农田种草,袋装秸秆青贮,推广奶牛各种饲料。增加黑麦草、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浓缩料、精料补充料、舔砖用量,合理搭配,奶牛不孕症发病率下降。实际上是调整了奶牛日粮中的A、D、E、β-胡萝卜素、生物素、烟酸、胆碱等维生素,和铁、铜、碘、锰、锌、钴、硒、铬、钼等微量元素,粗蛋白和能量饲料的平衡。这些营养物质对奶牛繁殖力和免疫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饲料中得到补充后,奶牛繁殖力和免疫力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6.2整体推进应用标准化养殖技术
给奶牛建标准圈舍,改变了奶牛的阴暗、潮湿、空气不畅环境,减少了氨气的刺激,减少粪水、硬质地面对牛蹄、关节的损伤,提高奶牛福利,保证奶牛的健康,有利于降低发病率。
6.3普及奶牛不孕症防治知识
每个家庭牧场至少有1人受过培训,至少发放过1公斤牧草种子,至少发过1份资料,每年至少对配种员和兽医有1次培训;给部分牧场每头奶牛发放过25公斤浓缩料或补充料,或1公斤舔砖。提高配种员的兽医对不孕症的诊断、治疗水平。分批对奶农培训,发给图文并茂的资料,观看有声有色的影像,听取浅显易懂的交流。广大家庭牧场提高了对不孕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了饲养管理,简单的防治技术进入了养殖环节。
6.4普遍及时诊治
以63个冻精改良站点87人,396个乡村兽医建成防治网络,能入场到位服务,做到快速有效治愈。奶农一旦发现母牛不正常,让兽医诊治。尽快恢复繁殖力,尽快配种妊娠,缩短空怀期,延长奶牛使用年限,减少损失使不孕症在全县范围得到降低。奶牛不孕症发病率从2001年的14.3%下降到2011年的7.7%,受胎率从2001年的85.7%上升到2011年的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