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谈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三鹿奶粉事件,谈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毛华明  云南省奶业协会  会长
 

    12000年前奶牛和牛奶就与人们相依相伴,1493年奶牛搭乘哥伦布的轮船到达了美洲新大陆,造就了强大的美国,800年前蒙古铁骑携带奶粉实现了征服世界的梦想,1856年巴氏消毒技术的出现使牛奶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牛奶以其丰富的营养、细水长流的温柔呵护成为人们生活水平的象征。总书记提出,牛奶本身就是温饱之后小康来临时的健康食品,不仅小孩要喝,老人要喝,最重要的是中小学生都要喝上牛奶,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总理说“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国务院2007年31号文件明确提出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是促进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奶制品对人们健康、提高国民体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发展奶业的作用和地位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普通百姓的认可。喝奶、喝什么奶、怎样喝奶已成为许多人餐桌上的重要话题。

    然而,2004年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的阴影还未完全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三鹿奶粉安全事件震惊了海内外,直接动摇了无数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才培养起来的喝奶习惯,直接动摇了中国人对中国品牌奶制品的信心,给中国奶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本应从奶中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却因为喝奶成了肾结石宝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祖国未来的命运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冲击着每个中国人的道德神经。能否通过三鹿奶粉安全事件使中国人的心灵得到彻底洗礼,建立起起码的道德底线,重塑中国奶制品品牌形象,保证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云南奶制品品质安全

    值得庆幸是到目前为止,云南所有品牌不同批次抽检的不同奶制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经住了严峻考验。主要原因是:(1)雪兰、乍甸等乳品企业拥有自己的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场和乳品加工厂是共同的统一经营主体;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和企业的协商下,云南不同乳品企业的奶源基地有明显的区域划分,争抢奶源的现象很少;欧亚、多喝等乳品企业开始建设自己的示范牧场,加大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乳品企业与奶牛合作社、奶牛生产基地县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并在机械挤奶等关键环节给予扶持,并派出专门人员监控挤奶、贮奶和运奶全过程;在饲养管理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2)云南省收奶秩序竟然,收奶站大多是乳品加工企业直接设立,收奶站与加工企业有较为完善的收购合同和质量保证承诺;许多企业均建立了每个奶站所覆盖区域奶牛数量、生产水平等信息,可较为有效地对收奶量进行监督,防止参杂使假。(3)云南气候条件好,一年四季可基本保证青绿饲料的供应;与此同时,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原料奶的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较高,一般均能达到收购标准。(4)云南奶农诚实本分,获取不良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

    2、云南奶业的发展潜力

    2.1 发展优势

    以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自然优势,内蒙缔造了蒙牛和伊利两大中国乳业巨头。七彩的云南,完全有可能在蓝天白云下,打造原生态牛奶品牌,形成百万头奶牛的奶业大省。云南有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有很好的奶畜资源,特殊的地貌形成独特的气候、降水,适应奶牛生产和牧草生长。目前云南荷斯坦奶牛存栏15万头,居南方各省自治区第一;奶水牛存栏5万头,居全国第二;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能繁母牛有20万头以上,能够挤奶的近万头。在大理、昆明和红河形成了荷斯坦奶牛生产区,保山、楚雄、曲靖等无论气候、自然经济条件均适宜荷斯坦奶牛发展;同时,在上述区域如果用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现有杂交牛,三四年后每年便可增加5万头以上产奶量可超过2吨以上的群体;通过云南省主产区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特别是中国-欧盟水牛项目的实施,发现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河流型水奶牛新品种槟榔江水牛,初步形成了以奶农合作社(奶协)为基础的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奶水产业发展模式。采用引进、培育、改良等措施,实施荷斯坦牛、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奶水牛、娟姗牛多品种战略,调整200万亩土地种植优质饲草,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形成百万头奶牛饲养规模是完全可能。

    中国人均奶产量只有25kg,云南只有8.5kg,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可达40kg,世界平均超过100kg,发达国家可达300kg,与世界差距巨大;同时,城市和农村居民饮食的变化对乳制品的需求强劲。农村平均每年每人乳制品消费增加1kg,城镇居民每增加1000元可支配收入,奶制品消费增加13.8元,可购买2kg消毒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每年可支配收入增加572元,即每年增加消毒奶数量1.1kg。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每年出生1700万婴儿,总人口增加1182万人,城镇人口增加1726万,农村人口每年减少544万有,GDP增长超过8%。照此计算全年全国原料奶需要量需增加180万吨,占2006年奶类总产量的5.6%。巨大的差距决定了我国奶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中国目前奶畜资源北多南少而乳制品消费南多北少,云南具有发展奶业的市场区位优势。在国内西藏、重庆、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的奶制品消费量与产量的差额每年达227万吨,云南与这些市场的距离短于北方企业;香港和台湾是中国大陆目前出口的最大市场,湖南、湖北,云南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澳洲奶类生产量的减少,中国将成为东南亚、南亚乳制品的主要进口国,云南更具有区位优势。与云南接壤和非接壤东盟国家人口达5亿,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湄公河航道的开通、昆明至新加坡铁路的开工建设,云南奶制品出口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

    2.2 发展潜力

    保山、楚雄、昆明、曲靖和红河部分地区无论气候、自然经济条件均适宜荷斯坦奶牛和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的发展。该地区及其以南区域适合奶水发展。

    荷斯坦奶牛在稳步增长数量的同时,核心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目前云南荷斯坦奶牛能繁母牛约10万头,如果按每年15%的速度增长,10年可达40万头;2007年荷斯坦奶牛配种产犊数是8.24万头(表3),母犊4万头,若1/4用于更新,每年也可再增加3万头,10年后也可达40万头。如果通过采用优秀种公牛冻精、种植优质饲草、饲料合理搭配、疾病防控等手段和技术的推广,10年后泌乳牛平均产奶量可提高到5吨以上,总产奶量可达200万吨。

    目前云南黄牛存栏600万头,杂交西门塔尔能繁母牛20万头,能够产奶的1万头,每年实施改良的母牛约40万。如果改良牛一半采用乳肉兼用型奶牛配种,每年可产杂交牛10万头以上杂交牛,其中母牛5万余头,其中60%~80%可用于挤奶,10年后全省可发展成35~40万头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群。如果杂交一代牛产奶量达1500kg,二代及其以上平均达2500kg,产奶量可达70万~80万吨。

    奶水牛在云南发展势头良好,且越来越受到国家和许多省内外投资者与专家的关注。每年纳入国家良种补贴奶水牛冻精数量就是15万支,每年可增加成年奶水牛3~5万头,10年完全可形成35万头以上的泌乳奶水牛,产奶量可达70万吨以上。

    2.3 发展区域和模式

    荷斯坦牛奶牛的发展区域要在巩固现有昆明、大理、红河的基础上,在曲靖、楚雄、保山要有突破。发展模式要走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无论从养殖规模、养殖场、畜舍建设,还是奶牛质量、机械挤奶水平、优质饲草供应、两病净化等方面均要有所突破。

    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和奶水牛的发展针对现有的基础要走“分散改良、集约饲养挤奶”的路子。即杂交改良工作应在全省推开,而饲养挤奶牛要相对集中、适度规模。这样就形成两个基地和两个市场,一是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和奶水牛生产基地及杂交母牛、以及肉牛及其产品市场,二是泌乳牛养殖、加工基地及奶产品市场。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泌乳牛养殖及加工基地应首先在曲靖、大理、楚雄、文山、昭通等有较好改良基础的地区有突破,奶水牛养殖加工要在大理、保山、德宏有所提升,在其他地区要有所突破。奶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和奶水牛的奶产品加工要有特色,各地要避免雷同。奶制品的营销模式要走不同于荷斯坦牛奶的路子,走连锁、加盟、多元化经营的模式。

    云南是旅游大省,旅游观光奶业在今后应占有重要地位。

    3、云南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策

三鹿奶粉安全事件的发生再一次反映了中国奶业生产体制顽疾,即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牛饲养者两张皮,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在市场好,效益好,奶源紧张时,乳品加工企业就提高奶价、降低收购标准,出现争抢奶源的现象,原料奶参杂使假所获得利益也很高,吸引力也大;在市场不景气,奶源充足时,乳品加工企业就压级压价,奶农不靠掺杂使假就难以维持生产经营,进而导致卖牛杀牛。为了保证牛奶质量,乳品加工企业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检测指标从以前的新鲜度、比重检测,发展到目前需要上百万设备才能检测的乳蛋白、乳脂肪、乳糖、体细胞数、细菌总数、抗生素、农药残留等。但是,产品质量单靠检测是检不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从奶牛开始的对生产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是保证牛奶质量与安全的根本出路。

    3.1 建立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紧密连接的经济共同体,建设属于乳品加工企业自己的奶源基地

    乳品加工企业只有与奶农建立紧密连接的经济共同体,才可能对生产各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奶农也才不会因一时的利益掺杂使假。乳品加工企业只有重视奶源基地建设,拥有属于自己的奶源基地,才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1)建立自己的规模化示范牛场、奶牛合作社和奶联社。各级政府应给予企业土地优惠政策和贷款支持乳品加工企业建设属于企业的现代化奶牛场,可以直接购买奶牛建设规模化示范牛场;也可吸引农户带牛进场养殖,组建合作社,企业严格把握挤奶、贮奶、运奶等环节,在配种、饲料、兽医等方面给农户全方位服务,并实施有效控制;也可以把农户的奶牛作价入股,按固定比例每年年底给农户分成,奶牛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奶联社。

    (2)改变目前奶款付款方式,实行两次付款和效益再分配机制。可根据原料奶的生产成本收购奶后及时支付奶农第一笔奶款,保证奶农的正常生产经营;半年和年底根据奶农完成合同任务,半年或全年牛奶质量和企业的经营效益再支付一次奶款,强化奶农与加工企业的共同利益意识。

    (3)严格执行乳品企业准入制度,没有奶源基地的企业一律不准建设乳品加工厂,扰乱原料奶市场。

    3.2 加大优质奶源基地建设

    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不仅是养殖户的事,也是各级政府的事,更是乳品加工企业的事。国务院31号文件明确提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关系到农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关系到国民体质。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奶业的发展,特别是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奶源基地建设关系乳品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企业的长久发展。从这次对所有奶粉、液态奶产品的检测结果也说明,长期重视奶源基地建设的企业,出的问题就少或没有,奶制品的质量是安全可靠的。相反,只重视加工的扩张,靠抢奶源发展,对奶源建设投入资金和精力少的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就大。从保证乳品质量安全来讲,奶源基地建设应实现三化:养殖规模化、挤奶机械化、饲养管理标准化。

    3.3 齐抓共管,各施其责,把好奶制品质量安全关

    三鹿奶粉安全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是好事,但要把握好尺度,各施其责。保证奶制品的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过程很长,但必须把好每个关键点。

    农业部门要把好优质奶源生产关。优质的奶制品是靠优质的原料奶,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加工技术,没有优质的奶源无论如何加工不出质量高的产品,安全更难保证。(1)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养殖户提供高产、乳蛋白含量高奶牛品种,保证养殖户的饲养效益;(2)加大对“两病”的净化防控力度,保证奶牛养殖安全和奶制品安全;(3)加大优质饲草基地建设,保证一头基础母牛有两亩地种植全株玉米、大麦、苕子、一年生黑麦草、苜蓿等高产优质饲草;同时加大对安全高效奶牛饲料的推广力度,保证奶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实现营养平衡,通过饲料营养手段提高原料奶乳蛋白、乳脂肪含量,保证奶牛健康;(4)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努力淘汰散养户;(5)加快挤奶机械化进程,尽快避免手工挤奶;(6)做好奶牛养殖的规划布局,避免乱抢奶源现象的发生。

    乳品加工企业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做好:(1)努力发展自己的规模化示范牛场、合作社和奶联社,努力提高自有奶源比例;建立有效的与养殖户的利益连接机制;(2)严把挤奶、收奶、贮奶、运奶关,安排专人监督检查,随时监控奶量与饲养奶牛情况,理顺收奶秩序;(3)对加工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要把好配方关,对各种辅料、包材质量安全要作出经常性、全面、准确评价。

    质量监管部门要对上市奶制品质量安全进行经常性、不定期、规范的检查测试,成为悬在奶制品生产者头上的一把剑,督促企业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要时,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加强监督的力度和广度,让不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甚至缺乏行业道德的企业破厂倒闭。

    3.4 加强行业自律,筑起食品安全的道德壁垒

    三鹿奶粉安全事件给中国乳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几个道德沦丧的家伙毁了一个行业。企业内部、整个行业的自律、诚信度的建立,筑起每个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的道德壁垒,是重树消费信心,重塑中国奶制品品牌形象的起点。这需要全行业、每个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心灵的彻底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