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乳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陈永昌
     
      我最近去齐齐哈尔讲课,顺便对乳业大县富裕县进行了考察。从中看到我国乳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起了我的关注和研究。
    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青睐成就了我国乳业过去10年来的高速发展。然而近年来,我国乳业的发展受到资源紧张的制约加剧,同时还面临外国品牌抢夺市场的挑战,内忧外患直接威胁我国乳业安全,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乳业发展受资源制约明显加剧 资源紧张,是制约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缺少优质奶牛、饲草料无法自给自足,致使原料奶成本攀升。
    我国北方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奶源带,但由于我国牧场缺少优势种牛,奶业产量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不得不大量从海外引进奶牛。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进口奶牛2800头,到2011年达到9.9万头。
    不断增加的牛群给饲草料供给带来沉重压力。中国现有1300万头奶牛,本土饲草料难以自给自足,为此中国每年需要从美国等国家进口大量饲料。
    以“饲草之王”苜蓿为例,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胜利研究测算,按照平均每年3%的增长速度预测,2020年中国奶牛头数将达1825.8万头,这意味着苜蓿需求量将达到109.6万吨。海关数据则显示,中国2011年进口苜蓿27.6万吨,而自产苜蓿大约为30万吨。
    奶牛和饲草料的大量进口导致原料奶成本攀升。以农业部3月份的定点监测结果为例,当月我国平均每公斤生鲜乳售价3元,成本就达到2.68元。而欧洲各牛奶主产国及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生鲜乳价格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生鲜乳价格虽高,但奶牛养殖者并没有获利太多。据农业部3月份的盈利水平测算,一头年产5吨的奶牛,平均获得仅1500元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奶农的饲养积极性,给原料奶的供给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外企抢占市场带来的挑战 外国乳业却加紧布局中国。欧美国家乳业市场进入成熟期,乳品市场扩容缓慢,同时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影响,乳品消费较为疲软,欧美乳品巨头急需寻找新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点。我国乳品消费起点低、基数小,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乳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国家乳品巨头形成了强大吸引力。而且,近几年,国产乳品频发质量事件,也为国外乳品布局中国创造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目前,外国乳业巨头占据了婴幼儿奶粉市场一半以上份额,有迹象表明,国外奶粉品种正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市场渗透,进一步挤占国内企业市场空间。他认为,奶粉业务是国内乳品企业的重要赢利点,外企挤压对国内乳品企业盈利能力影响较大。而且外资品牌利用当前消费者对于我国乳业的不信任心理,多次集体涨价,进一步加重了消费者负担。尤其是外资品种向三四线城市市场的渗透,本土品牌生存受到直接影响,一旦这种变相垄断行为向中低端阶层扩散,消费者将进一步丧失议价权。
    从长期来看,须警惕乳业产业链为外资企业掌控、全产业链利益受侵害的可能。一旦掌控我国乳业产业链,将有可能威胁我国乳业安全。
      三、制约奶业规模化发展的其它因素 还有一些因素制约我国奶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一,防疫困难。奶牛饲养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做法,防疫问题突出,发病率高,而且随着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也在加大。不少养殖户、小区以及奶牛场缺乏完善的奶牛免疫程序、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一旦有疫情传播将很难控制。此外,国内奶牛疫病防疫管理也有待完善。
      第二,资金匮乏。目前规模养殖场每头奶牛的投入大约在2万元以上,对动辄上千头、上万头的牧场建设而言,会加大企业前期资金压力。而企业若引入大笔外来投资、大宗银行贷款,由此产生的风险,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投资机构都无法有效消化。
第三,规模养殖奶牛粪尿处理难。据测算,一头300公斤的奶牛平均每天要排至少45公斤粪尿,一个1000头规模的牧场,一年将产生至少1600万多公斤粪尿,如果处理不当,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建议与养殖场同步建立沼气池。用农作物梗桔粉沫为原料,引入奶牛粪尿,即可生产沼气发电、沼气渣是有机肥可以还田肥地。一举三得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好路子。
      第四,土地资源紧张,建设一个千头规模养殖场至少需要120亩土地。然而,禁限养区的限制以及土地流转、租凭手续难办等因素,使得能够建设规模养殖场的土地越来越少。
      第五,在城市化大发展的情况下,“只亏不赚”的账本让地方政府不再欢迎奶牛等农业养殖:奶牛养殖业不可避免地对地方环境造成污染,而农业免税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不但不能从养殖场获得税收,反而要承担各种补贴和污染治理的支出。同时,土地用于农业养殖创造的财富远低于工业生产,地方政府缺乏拿出土地给“低效益”的农业养殖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