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奶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奶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刘玉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应德方的邀请,笔者于20074月下旬对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奶业进行了学术考察。巴伐利亚州的农场主们在发展奶业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像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那样,选择属于专用型的产奶量水平最高的荷斯坦奶牛,而是选择了属于乳肉兼用型的弗莱维赫牛(Fleckvieh,即德系西门塔尔)。考察期间,笔者走访了若干个饲养德系西门塔尔牛的农场,参观了活牛拍卖市场,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 BVN)进行了座谈(该中心属于德系西门塔尔牛育种组织体系中的一员),观摩了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现场操作。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巴伐利亚州发展奶业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1、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育成及品种特征

巴伐利亚州位于联邦德国的南部,属于奶业发达的大省。目前,德国挤奶母牛的总存栏量大约在360万头左右,其中,德系荷斯坦约240万头,德系西门塔尔约120万头。德系西门塔尔主要分布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占总群体的80%。可以说,巴伐利亚州在发展奶业的过程中.在奶牛品种选择上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采用乳肉兼用型品种发展奶业的独特道路。

西门塔尔牛起源于瑞士,由于该品种自身的优秀遗传性状,不断向国外扩散,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由于各国对该品种的经济利用方向不同,因而培育出了不同的品系,例如,在瑞士,西门塔尔主要用于产奶,所以形成了含有50%红荷斯坦血缘的杂交群体;在法国,培育出了蒙贝利亚牛作为乳用品种,同时也保留了部分纯肉用的西门塔尔和乳肉兼用型的西门塔尔;在北美,依然把西门塔尔作为纯肉用品系;而在德国,培育出了乳肉兼用型的弗莱维赫牛,即德系西门塔尔。

德系西门塔尔是德国的奶牛育种专家们,对原产于瑞士的西门塔尔牛运用定向选育和杂交育种手段,逐步形成的一个乳肉兼用型品系。德系西门塔尔的育种最早可以追朔到18世纪中期,当时为提高本土牛的生产性能,德国从瑞士引进西门塔尔与本地牛种开展杂交,其目的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西门塔尔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乳肉兼用的育种方向。为了提高母牛的产奶成绩和乳房质量,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引进了原产英国的纯种爱尔夏( Ayrshire)公牛来改良德系西门塔尔。由于这次改良的结果,母牛的产奶性能得到提高,乳房结构进一步改善,后代继承了爱尔夏牛早熟、耐粗饲及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到了70年代,又引入德系红荷斯坦,以提高后代的产奶性能。

经过上个世纪的两次杂交改良,德系西门塔尔的产奶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后代的产肉性能明显下降。为了保持德系西门塔尔的乳肉兼用的发展方向,于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又从瑞士引进二元杂交的西门塔尔后代公牛(红荷斯坦和西门塔尔血缘各占50%)与肌肉丰满的德系西门塔尔母牛进行级进杂交。这次杂交改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后代除了保留良好的产奶性能之外,产肉性能也超过了以往的平均水平。在最近20多年的定向选育过程中,确定把红荷斯坦牛的血统在德系西门塔尔中的比例控制在≤6%的范围,最终育成了目前的乳肉兼用型德系西门塔尔。1995年,巴伐利亚州为德系西门塔尔制定了新的育种标准,具体标准是:种公牛:体高介于150- 158 cm,体重不低于1200kg;育肥公牛:平均日增超过1300g,屠宰率70%,出肉率60%;成年母牛:体高介于138142 cm,体重不低于750kg,初胎平均产奶量≥7t,乳脂率3.9%,乳蛋白率3.7%,初胎产犊年龄为2428月龄。

经过多年的系统选育,使得德系西门塔尔成为真正的乳肉兼用品系,产奶量从当时的3.5t提高到现在的7t,日增重从当时的1200g提高到现在的1400g。该品系的主要特征是:遗传稳定,母牛产奶性能好,公牛育肥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目前,德系西门塔尔牛的主要生产性能如下:平均产奶量为6.768t,平均乳脂率4.15%,平均乳蛋白率为3.50%。公牛平均出生重为40kg1819月龄体重可达700800kg,平均日增重1400g以上。

2、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育种组织体系特色

巴伐利亚州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育种组织是一个以养牛农户(家庭农场)为基础,由联合会、协会、企业、政府及农户共同参与的联合育种组织体系。以农户为基础和多种经营成分共同参与的联合育种,是德系西门塔尔牛育种组织体系的一大特色。在这种联合育种体系中,政府部门负责制定遗传评定方法,设立育种评估信息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公正公开地信息支持。养牛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地方育种协会;养牛农户以会员制企业的方式成立人工授精组织;各种组织联合起来,组建区域内的牛种培育推广联合会(VFR)  

巴伐利亚牛种培育推广联合会( VFR),是目前德国最大的育种服务联合组织。它的前身是“上巴伐利亚牛种培育推广联合会”,成立于1969年。1999年,更名为VFRVFR由巴伐利亚州的3家人工授精组织(公司)和5家育种协会联合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并规划联合会内部的育种发展方向。VFR针对联合会所在区域内会员的要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除了提供顶级基因制品外,还包括致力于满足会员企业及客户的需求,并提供一系列的相关咨询服务。

笔者所参观的上巴伐利亚南部弗莱维赫牛育种协会,是巴伐利亚州5家地方育种协会中的一家,总部设在慕尼黑附近一个小镇的拍卖市场内。该协会为会员农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农户组织活牛拍卖,为农户提供奶牛饲养服务,组织农户订购产品等,其中,帮助农户组织活牛拍卖是协会开展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服务。实际上,在巴伐利亚州,农户出售的所有活牛,包括母犊牛、青年母牛、成年挤奶母牛、后备种公牛、育肥公犊牛(一般为6周龄)等,都是在协会的组织下在拍卖市场上以拍卖的方式销售的。活牛拍卖市场是政府出资建设的,建于1938年,建成后交给协会,由协会使用和管理。该协会每年组织1112次这样的拍卖会。

笔者所访问的育种企业德国宝牛育种中心( BVN),是VFR的三家人工授精组织中的一家。BVNVFR的成员,成立于1948年,是目前德国最大的人工授精站,属于由农户在自愿前提下建立的会员制企业,目前拥有正式和非正式会员企业2万多家。只要农户遵守BVN章程,与企业签订会员协议,无须缴纳会员费便可成为BVN的会员。BVN为会员农户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育种、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帮助农户进行计划选配和遗传评定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BVN用来采精的种公牛全部来自会员农户。BVN每年都会根据血缘、体型外貌、繁殖性能、生产性能等指标,从会员农户的青年公牛中测定挑选出后备公牛,并对中心原有的后备公牛进行部分淘汰,保证340头的后备公牛群体。而后,在340头后备公牛中挑选出120头作为测定公牛,用于奶质和肉质的后裔测定,只有20%通过国家检测的后备公牛才能获得采精许可并成为BVN的验证公牛生产商品精液供应市场,最顶尖的3%用于选种选配的育种计划。

政府部门在育种组织体系中的职责是制定遗传评定方法,并设立育种评估信息机构,以便保证以公正公开的方式对人工授精组织、育种协会及农户予以信息支持。德系西门塔尔在德国的数据采集和测定,由专门的奶质及肉质监控组织完成,然后提交给巴州州立动物育种研究所( LKV)进行数据处理,最终由权威性的官方机构一巴伐利亚州州立农业监查会( LFL)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育种评估结果。这样做,可以使农户能够了解最全面的信息,以便选购自己需要的种公牛基因产品。人工授精站以养殖户的需求为基础,根据系谱进行育种、制定育种计划,生产并销售满足农户需要的基因产品。

在整个育种过程中,各种育种组织及政府部门,都以农户为中心,围绕农户开展育种服务,使农户成为优秀种公牛的供给者。事实上,目前巴伐利亚州的人工授精组织所使用的所有采精的优秀德系西门塔尔种公牛,全部产自家庭农场。

3、德系西门塔尔牛与家庭农场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荷斯坦奶牛以产奶量高而闻名于世,因此,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饲养奶牛的主流品种都是以荷斯坦奶牛为主。但是,笔者访问巴伐利亚的奶牛农场后,惊奇地发现,这里绝大多数的奶牛农场饲养的奶牛都是清一色的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即弗莱维赫牛。那么,究竞是什么原因使德系西门塔尔这一乳肉兼用型品种在巴州如此流行?通过调查发现,巴州的奶业生产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饲养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主要生产要素的投入依靠自给自足;追求综合收益最大化。德系西门塔尔在巴州的流行,是由于该品种能够满足农场主们综合收益最大化的需求意愿,因而,实现了特定的奶牛品种与家庭农场的有机结合。

就经营规模而言,巴伐利亚州奶牛农场的饲养规模都不大。按挤奶牛头数计算,绝大多数农场的饲养规模都在60头以下。根据德国宝牛育种中心( BVN)提供的数据,目前在巴州的奶牛农场中,平均饲养规模在30头左右,饲养挤奶牛60头以下的农场占奶牛农场总数的93%,超过60头的只占7%。在选择饲养奶牛品种的决策过程中,这些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看中的是德系西门塔尔牛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不是简单地根据产奶量一个指标进行决策。在笔者所访问的农场中,所有农场主都对他们所饲养的德系西门塔尔赞不绝口。其中的一个农场主说:“荷斯坦牛属于产奶性能的顶尖选手,而德系西门塔尔属于综合性能的10项全能选手”。另外一个农场主告诉笔者,如果饲养荷斯坦奶牛,来自牛奶的销售收入必须占到总收入的85%,农场才能做到有利可图;而饲养德系西门塔尔,来自牛奶的销售收入占到65%就可以。在他们看来,德系西门塔尔是世界上适合小规模家庭农场饲养的最好品种。

从生产要素的投入上看,几乎所有奶牛农场的主要劳动力都是夫妻和子女,很少有雇工;奶牛所需要的青粗饲料和精饲料全部产自农场主自己经营的土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所访问的所有家庭农场,在土地利用方面都是直接为奶牛生产服务的,种植的人工牧草作青粗饲料,种植的谷物作精饲料。例如,笔者所访问的博拉诺( Mr.Boraner)农场,饲养了109头挤奶母牛(在巴州属于大规模农场),平均产奶量9.4t。他总共经营105 hm2土地,其中,有45 hm2长期作为配方草场;有15 hm2种植小麦:有15 hm2种植玉米;有15 hm2种植大麦:有15 hm2种植油菜。配方草场用作生产青贮饲草;玉米用作生产全株青贮料;小麦和大麦用作精饲料;油菜榨油后利用饼粕作精饲料。

农场主们普遍认为,饲养德系西门塔尔牛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综合收益,这种综合收益主要体现在:第一,具有较高的产奶性能。笔者所访问的农场平均产奶量都在8t以上,平均乳脂率4.0%,平均乳蛋白率为3.5%。第二,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一般情况下,农场主会把母犊留作产奶,把公犊作为肉牛出售给育肥场。绝大多数的农场主选择在6周龄时把犊牛卖掉,平均每头售价在400500欧元之间。事实上,巴伐利亚州的奶牛农场多数都不从事犊牛育肥,每年约80%6周龄犊牛通过拍卖的形式销售到巴州以外的地区。第三,青年母牛售价高。农场每年可以出售一定数量的挤奶青年母牛,一头日产奶量为2530kg的青年母牛目前在拍卖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在14001800欧元左有。第四,农场参与育种机构的联合育种。一些农场,每年可以向育种机构提供后备公牛犊,从中可以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收入。第五,淘汰母牛的残值较高。母牛的个体较大,淘汰时的体重一般在1t以上,目前按活重的市场售价为2.50欧元/kg1头淘汰母牛的残值在2500欧元左右。第六,生产成本低。这一方面体现在德系西门塔尔牛的抗逆性强,可以节省兽医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体现在挤奶母牛的使用年限长,大群的平均使用寿命为4.7个胎次,最高的可达11个胎次。

从奶业的发展进程看,巴州的奶业生产通过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饲养体制实现了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的转变。笔者所访问的所有奶牛农场都采用现代的品种、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管理。从品种上看,他们所利用的德系西门塔尔在乳肉兼用型品种当中,无疑属于世界顶尖水平。从技术上看,他们利用的草场全部为人工配方草场,每块草场上有10种以上牧草配伍,保证了饲草营养的多样性;牧草青贮及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得到了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得到了普遍采用。从管理上看,普遍实现了完全舍饲与TMR技术的完美结合;高产奶牛的补饲实现了由计算机控制;牛的粪便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环境中的异味小,所以除了一些大型的奶牛场实现了场村分离外,还有相当数目的小型奶牛场依然在村庄内经营。

4、德系西门塔尔牛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近几年来,德系西门塔尔有逐步向德国北部扩张的趋势。德国北部传统上是荷斯坦奶牛的饲养区域。目前,全国存栏的240头荷斯坦奶牛几乎都集中在这一区域。现在,北部的奶牛农场正面临着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荷斯坦奶牛饲养者同样的问题,即在牛奶销售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农场的收入途径单一、公牛犊育肥能力差、综合效益低。因此,有些农场开始选择使用南部的德系西门塔尔进行杂交,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根据BVN提供的案例,位于德国北部的农场主Helge Christensen先生6年前尝试了利用德系西门塔尔与自家饲养的部分黑荷斯坦及红荷斯坦杂交,产生了17头杂交一代母牛,并把这17头杂交牛过去几年的产奶性能与黑荷斯坦比较,结果杂交牛平均产奶量为8941kg;黑荷斯坦为8234kg;红荷斯坦的平均产奶量为8580kg。很明显,杂交一代的产奶量有大幅度提高。其他一些农场反映,虽然杂交一代的产奶量没有显著提高,但是,杂交母牛的抗病力及乳房健康得到了显著改善,杂交公犊的市场销售价格比荷斯坦公犊每头高250欧元左右。目前,德系西门塔尔的杂交利用在德国北部的荷斯坦奶牛饲养区已经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日渐扩大。近几年来,德系西门塔尔已开始走出国门,挺进国际市场。据BVN介绍,俄罗斯目前正成批地进口德系西门塔尔母牛,用于提高本国的奶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BVN正在积极寻求外海合作伙伴,就扩大德系西门塔尔的遗传物质影响开展合作与交流。在过去的几年里,类似的合作与交流在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波兰、斯洛伐克等国家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BVN已先后在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国建立了德系西门塔尔种公牛站,在当地开展商业性的人工授精服务。据BVN介绍,他们在罗马尼亚的运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他们利用德系西门塔尔冻精在四个不同地区改良当地农民饲养的西门塔尔,结果是杂交一代的产奶量比原来提高8601350kg。罗马尼亚奶牛的饲养体制与我们中国的情况很相似,都是以分散的农户饲养为主,多数农户饲养23头挤奶母牛。

更值得关注的是,BVN的决策层已意识到德系西门塔尔牛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正在积极采取实际步骤与中国的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及专家学者进行接触与沟通,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及途径。据了解,BVN已经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该代表自进入中国以来,为德系西门塔尔的基因产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帮助地方成立产销合作社、组织地方的胚胎移植技术人员赴德国作实地考察和培训、选送和资助中央科研单位的博士研究生到BVN总部做实习、在北京举办各种学术报告、邀请中方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赴德国进行实地考察、与企业合作筹建德系西门塔尔示范牧场,等等。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德系西门塔尔牛的基因产品就会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

5、巴伐利亚州发展奶业之路留给我们的思考

在我国奶业发展进程中,奶牛品种选择战略确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科研项目的方式,对我国奶业发展战略进行的研究先后有五次,并相应完成了五份研究报告。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1990年)完成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即《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林祥金等(1996年),撰写了《白色革命》。程溯兰等(2000年),完成了《国际竞争国内化格局中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张文宝等(2001年),完成了《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贾敬敦等( 2006),完成了《中国奶业科技发展战略》。这五项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我国奶业目标、任务、措施等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然而,对于在气候条件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饲养体制多样性的情况下,我国发展奶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奶牛品种选择战略这一问题,这五份报告都未提及。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在发展奶业的过程中,在奶牛品种选择上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荷斯坦奶牛,可以这样说,目前我国奶业生产是荷斯坦奶牛的一统天下,因为荷斯坦奶牛在所有的奶牛品种当中是单产水平最高的乳用品种。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北美的以“舍饲”方式饲养的奶牛,还是欧洲的以“放牧+舍饲”方式饲养的奶牛,或是大洋洲的以“放牧”方式饲养的奶牛,都把荷斯坦奶牛作为主流品种,这是世界性的发展潮流。

受到德国巴伐利亚州利用德系西门塔尔发展奶业的启发,引起了笔者对我国奶业发展过程中的品种选择战略的反思,我国奶业界的跟“潮”行为是对还是错?是应该继续还是应该调整?笔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在奶业生产上一直过度依赖荷斯坦奶牛,在品种选择战略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之一:认为产奶量高,经济效益就好。误区之二:专用型品种产奶量高,兼用型品种产奶量低。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德国巴州的经验已经是个很好的证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这里不必展开论述。受巴伐利亚州的发展奶业之路的启发,笔者认为,我国在发展奶业过程中,存在着品种选择与饲养管理体制之间的错位。这种错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1从饲养管理体制上看,我国与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农场和家庭农场不同,原料奶的生产主要依靠分散经营的千家万农户(刘玉满,2006)。按其饲养奶牛的规模划分,我国奶牛饲养者可分为一般农户饲养(14头)、小规模农户饲养(519头)、专业户饲养(2099头)及规模化饲养场饲养(100头以上)。按照这样的分类,根据《中国奶业年鉴》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原料奶生产者的主要成分是以一般农户和小规模农户为主,从数量上两者占生产者总数97.9%;从饲养量上两者占总饲养量的74.1%;从原料奶产量上两者占总原料奶产量的64.9%。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奶牛饲养管理体制依然是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为主。

5.2就荷斯坦奶牛品种本身而言,它的确是一个产奶性能非常突出的优秀品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饲养在我国境内的荷斯坦牛大都是北美型的。北美国家属于人均畜牧资源丰富的国家,荷斯坦奶牛一直是处在规模化、集约化条件下饲养的,由于长期选育和驯化的结果,使得该品种对于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水平的要求比较高。换句话说,荷斯坦奶牛的高产性状只有在营养水平和科学管理都到位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5.3从饲养管理体制和品种自身特点两方面的情况看,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与荷斯坦这样的高产品种,在我国并非是一个理想的组合,因为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往往由于相关的科技知识储备不足而难以满足荷斯坦奶牛对饲料营养和管理的要求,结果是荷斯坦奶牛的遗传潜力不可能正常表现出来。在管理粗放条件下,荷斯坦奶牛时常表现出产奶量低(通常在2t以下)、抗逆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综合上述的分析,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荷斯坦奶牛在我国以分散小规模农户生产为主的饲养管理体制下,并未表现出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那样的高产奶性能,产奶量低、抗逆性差、使用寿命短、公犊的育肥价值低,难以帮助农户实现饲养奶牛的综合收益最大化。在我国现有的饲养管理体制下,鼓励农户饲养荷斯坦奶牛并不一定是一种理性的最优选择。今后我国在发展奶业的进程中,可以借鉴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经验,尝试发展乳肉兼用品种,使农户养牛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尽管我国也有西门塔尔、三河牛、草原红牛、新疆褐牛等乳肉兼用型品种,但是,由于保护、选育、开发等相应措施没有跟上,致使其综合生产力水平低下,有的发生了严重退化,有的群体规模逐渐变小,有的甚至成了濒危物种。现在可以操作的是,直接从德国巴伐利亚州引进冻精和胚胎,对现有的低产荷斯坦牛和那些乳肉兼用品种进行改良和提高。采取乳肉兼用型的品种发展战略,可能更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