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乳中AFM1的来源及防控措施
生乳中AFM1的来源及防控措施
李清1 ,黄艾祥2 ,毛华明1 , 刘木梁3, 顾招兵1,  苏科巧2,王国芬4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3.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畜牧站,云南 大理 675600 ; 4.昆明田园饲料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针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严峻形势,对某地主要生乳基地的426个饲料中AFB1及54个生乳中AFM1的来源、检测方法及脱毒剂的使用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玉米及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受污染较严重,分别超标2.4及2.6倍;奶牛摄入AFB1的量与奶中AFM1呈正相关;玉米中不同AFB1含量添加不同水平脱霉剂后在不同饲养环境下与牛奶中AFM1的转化率为0.00%-2.32%,饲养环境差会加剧AFM1的毒性。霉变玉米是乳中AFM1的主要来源,防控应主要从源头抓起。
关键词:生乳;AFM1 ;来源;防控 
The sour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FM1 in raw milk
LIQing1, HUANGAiXiang2, MAOHuaMing1, LIUMuLiang3, GUZhaoBing 1, SUKeQiao2, WANGGuoFen2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unnan,kunming,650201;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unnan,kunming,650201;3. Animal Husbandry Station of  Midu County Yunnan,Dali, 675600 ;4. Tianyuan Feed Co.Ltd. of Kunming Yunnan,kunming,650201)
Abstract: Face to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aflatoxin in raw milk. Researched of sources and the detection method of AFB1 and AFM1 in 426 feeds and 54 raw milks in the main cow dairy breeding base of yunn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rn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is more serious,and it exceed the standard 2.4-2.6 times; AFB1 is positively with AFM1;The conversion rate is 0.00%-2.32%;The bad environment will exacerbate the toxicity of AFM1.We formulate a viable, effective control and regulatory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safety of dairy products and ensure the health of consumers.
Keyword:Raw milk; AFM1 ;Source; Control and measures
 
黄曲霉毒素M1(AFM1)是由牛、羊等哺乳类动物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饲料后,在体内经过羟基化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1]。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Ⅰ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而AFB1 的毒性与致癌性又最大,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2]
在自然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高压0.103MPa(120℃)处理4h毒性仅降解一半[3]。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不仅危害动物健康,而且还会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对主要生乳基地饲料中的AFB1及生乳中的AFM1的来源、检测方法及脱毒剂的使用等进行研究,并制定了可行、有效地控制及监管措施,以保障乳品安全,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针对饲料中AFB1研究报道,奶牛饲料中以玉米及玉米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及豆渣等霉变情况较严重。因此控制饲料霉变是减少牛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重要途径。脱霉剂主要用于霉化的饲料原料的脱毒处理。通过破坏或与毒物结合生成难溶性物质达到脱毒的目的。但是,脱霉剂使用不当往往产生负面影响[9]。实验根据饲料中AFB1的主要来源对玉米中添加不同剂量脱霉剂后在不同饲养环境下对牛奶中AFM1含量进行比较,为合理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对主要生乳基地饲料中的AFB1及生乳中的AFM1的研究
据GB/T14699.1-2005 饲料采样法[4],采取红河、德宏、大理、玉溪及昆明地区等我省主要生乳基地的426个饲料样本,以GB/T 17480-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法为依据[5],对饲料样本中AFB1分析研究。
1.2 饲料及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
在第Ⅰ种饲养环境的玉米AFB1=51.64ug/kg)及第Ⅱ种饲养环境的玉米AFB1=1.92ug/kg)中分别添加同种脱霉剂0.625%(A组)、0.825%(B组)、0.0%(C组),饲喂体重相近、健康的奶牛18头,每组3头,每天定量饲喂4kg实验玉米,按<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10],采取实验期3天的54个生乳样,以GB 5413.37-2010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法为依据[11],对生乳样本中AFM1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426个不同饲料样本中的AFB1含量比较
                 表1  玉米类中AFB1含量                  (ug/kg)          
AFB1
含量
玉米粒
玉米面
玉米杆
玉米杆堆
玉米皮颜色
玉米杆
青贮
叶及穗
苞叶
底部
10
14
8
9
10
10
10
8
8
10
10-30
3
1
1
0
0
0
2
2
0
≥50
2
1
0
0
0
0
0
0
0
最大值
55
120
18
<0.5
<0.5
<0.5
17
20
0.57
表1显示,玉米粒及玉米面中AFB1超标,最高超标2.4倍,而玉米杆及青贮和玉米杆堆不同部位中的AFB1含量均未超标,并且不同品种的玉米AFB1在允许范围内。据某测试中心数据显示广西送检的玉米中AFB1高达1000ug/kg。对样品反向溯源表明导致玉米粒及玉米面中AFB1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收割不及时、贮存和运输不当造成,尤其在霉雨季节较为突出。
表2  不同原料制备的酒糟中AFB1含量            (ug/kg)    
AFB1
含量
酒糟
   酒糟粉
玉米粒     玉米芯       高粱       小麦      大麦
≤10      9         10
10-30     0          0
≥50      1          0
最大值  131         6.5      
10
0
0
1.4 
10         10                8
0           0                2
    0           0                0
6.8        <0.5               17
表2显示,以玉米粒为原料的酒糟中AFB1超标,超标2.6倍,其原因之一是制备的原料玉米粒中的AFB1超标,其二是储存条件不当及时间过长导致。
表3  不同部位不同储存时间稻草中AFB1含量    (ug/kg)    
AFB1
含量
稻草堆
当年稻草
(袋中)
当年
一年
当年
一年
上部
中部
底部
底部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30
0
0
0
0
0
0
0
0
0
≥50
0
0
0
0
0
0
0
0
0
最大值
1.5
0.7
1.5
1.5
1.7
0.8
0.5
0.9
8
表3显示,不同部位不同储存时间稻草中AFB1含量均低于10ppb。据研究稻草中的杂色曲霉菌素(ST)在动物体内会转化为AFB1[6],因此饲喂检出AFB1但含量未超标的稻草时,需充分考虑ST的转化。同一稻草同储存条件储存时间不同其含量不同,时间越长,其含量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而受储存条件影响较为明显,袋中AFB1达8ppb,与通风凉晒下的结果相比差异极显著。
表4  不同饲料及原料中AFB1含量                (ug/kg)   
样名
AFB1含量
≤10
10-30
≥50
最大值
菜叶
10
0
0
1.6
豆杆糠
10
0
0
8.9
精补料
20
0
0
9.2
预混合料
10
0
0
<0.5
苜蓿
10
0
0
6.9
麦麸
15
0
0
3.1
小麦
10
0
0
0.9
柠檬渣
10
0
0
0.8
米糠
10
0
0
1.7
菜籽粕
10
0
0
9.7
棉籽粕
10
0
0
2.2
豆粕
10
0
0
<0.5
玉米蛋白粉
10
0
0
3.2
DDGS
9
1
1
18
喷浆纤维
9
1
1
15
豆渣
9
1
0
20.8
表4看出,菜叶、苜蓿、麦麸、米糠、菜籽饼、棉籽饼、豆粕、精料补充料、预混合料、豆(杆)糠、柠檬渣、玉米蛋白粉中AFB1均低于10ppb;DDGS和喷浆纤维中AFB1含量略高,但低于限量,可能与二者均为玉米副产物及加工工艺有关;豆渣中AFB1含量相对较高,达20.8 ppb,溯源表明贮藏及使用不当。
2.3生乳中AFM1的防控
应用脱霉剂进行奶牛饲喂实验,测定乳中AFM1的变化,结果见表5、表6。
表5  玉米中添加不同剂量脱霉剂后环境中牛奶AFM1含量   (ppb)
A
B
C
 
牛奶中AFM1含量
第一天
A1
0.081
B1
---
C1
0.520
A2
---
B2
0.125
C2
0.039
A3
1.103
B3
---
C3
1.196
合计
1.184
0.125
1.775
第二天
A1
---
B1
0.022
C1
0.563
A2
0.210
B2
---
C2
---
A3
0.532
B3
---
C3
0.987
合计
0.743
0.022
1.550
第三天
A1
---
B1
---
C1
0.613
A2
0.135
B2
---
C2
0.029
A3
0.231
B3
---
C3
1.02
合计
0.366
---
1.662
表6 玉米中添加不同剂量脱霉剂后环境中牛奶AFM1含量    (ppb)
A
B
C
牛奶中AFM1含量
第一天
D1
---
E1
0.004
F1
0.026
D2
0.033
E2
---
F2
0.034
D3
---
E3
---
F3
---
合计
0.033
0.004
0.06
第二天
D1
---
E1
---
F1
---
D2
0.009
E2
---
F2
0.032
D3
---
E3
---
F3
---
合计
0.009
---
0.032
第三天
D1
---
E1
---
F1
0.019
D2
---
E2
---
F2
0.031
D3
0.007
E3
---
F3
---
合计
0.007
---
0.050
表5、6结果显示,54个生鲜乳样本,检出25个,29个未检出,检出率为46.3%,其中
AFM1≥0.5ppb有8个,超标率占总检样数14.8%,合格率达85.2%;在AFB1超标的玉米
中添加脱霉剂时,试验期的第三天A组牛奶中的AFM1≤0.5ppb,而B组在试验期的第一天牛奶中的AFM1即小于0.5ppb;摄入AFB1的量与牛奶中排出的AFM1呈正相关;第Ⅰ种饲养环境下玉米中AFB1与牛奶中AFM1的转化率A、B、C三组分别为0.48%-2.14%、0.04%-0.24%、1.91%-2.32%,第种饲养环境下玉米中AFB1与牛奶中AFM1的转化率A、B、C三组分别为,0.36%-1.71%、0.00%-0.21%、1.61%-1.77%,而添加量为0.825%的B组的转化率最低,而不同的饲养环境其转化率又不尽相同,这可能是饲养环境差会加剧AFM1的毒性[12]
3.小结
对426个不同饲料样本中的AFB1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食用的饲料中含有过量AFB1是生乳中AFM1的主要来源。玉米及以玉米为原料制备的青贮和酒糟、豆渣受污染较严重。结合同期我省主要生乳企业对生乳中的AFM1检测结果表明,如果使用霉化的玉米、青贮料、酒糟、豆渣及霉变的饲草饲喂奶牛,加之污染的黄曲霉毒毒与其它霉菌毒素发生协同效应,则加剧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2],并使部分AFB1在奶牛体内转化成AFM1,从而导致其生产加工的乳制品中出现AFM1超标。
脱霉剂并非万能,研究表明在高含量AFB1的饲料中添加脱霉剂时,使用时间和剂量不正确及脱霉剂在饲料中的混合均匀度未达到要求,同样会导致牛奶中的AFM1超标;摄入AFB1的量与牛奶中排出的AFM1呈正相关;饲养环境差可能会加剧AFM1的毒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Patterson DSP,P H Anderson.Recent aflatoxin feeding experiments in cattle[J].Veterinary Record,1982,(110):60-61.
[2] 张治淮,曹杰,申光荣.黄曲霉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中国乳业,2012,(3):50-53.
[3] 余彦国,姚兴海,张瑾.牛乳中黄曲霉毒素来源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12,(11):37-39.
[4]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饲料采样标准[S].GB/T 14699.1-2005,2005,3.
[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测定[S].GB/T 17480-2008,2008,11.
[6]赵宝玉,沙湧波.杂色曲霉毒素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1997,18(2):18-21.
[7]  程广龙,杨永新,赵辉玲等.黄曲霉毒素对奶牛生产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79-81.
[8] 刘国信.饲料防霉剂的应用科学[J].中国畜牧报,2002,(007):20-23.
[9] 姜雅慧,杨红建.不同剂量黄曲霉毒素B1对奶牛瘤胃混合微生物发酵的抑制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16):8-13.
[10] 农业部.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农牧发[2011]1号附件,2011,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S].GB 5413.37-2010,2010,3.
[12] 冯定远,于旭华.饲料霉菌毒素及脱霉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2,(34):56-60.
[13] 朱五星.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防控措施[J].中国奶业,2012,4:66-67.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15)号[EB/OL].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2008,11,7.
[15] 杨海锋,赵志辉,秦玉昌.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问题与饲料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2):6-12.
[16] 杨振海,张志青,马莹.推行HACCP管理,确保饲料安全[J/OL].中国食品商务网,2010.
[17] Blesa J,Soriano J M,Molto J C,et al.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s in peanuts by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3,1011:49-54.
[18] Dragacci S. Im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 up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M1 in liquid  milk:collaborative study[J].J AOAC,2001,84(2):437-443.
课题来源: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乳品加工质量安全实验室
第一作者:李清(1971-),女,广东台山人,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教学、科研及质量检测工作。联系方式:15368014556, E-mail:814318012@qq.com
通讯作者:毛华明(1963-),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教学、科研工作